位置导航: 首页  >  专题  >  封面故事
找准“痛点”
2020年07月23日 18:08 来源于 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本刊记者 于 洋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想为上游勘探数据共享“添肉加血”,还需要多方面的突破。

 

  新基建的热潮,为上游勘探大数据化带来了机遇。我们应该乘着新基建的“东风”,做好油气上游勘探的大数据化,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

  为此,本刊记者就这一主题采访了相关专家。

  建立共享理念

  中国石油石化:大数据技术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高振记:油气地质大数据技术的核心问题不在于数据,也不在于技术,最大难点在于人,在于能否改变思想认识,让数据能够有效共享,以促进油气地质大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使这些数据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

  中国石油石化:企业应该如何看待和树立大数据的共享理念呢?

  田斌:油气企业应该认识到,未来数据化的共享已是不可逆转的潮流。“新基建”蕴含着油气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机遇,企业要抓住转型升级的关键期。

  自然资源部近期发布的两个通知:一是《关于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管理若干事项的通知》,一是《关于做好岩芯数字化与信息共享工作的通知》。这两个《通知》,针对储量评审备案和岩芯数字化工作分别提出了具体要求,其中共同指向是,在上游勘探领域统一技术要求、统一管理数据信息,实现全国的数据与信息的互通共享。

  由此可见,在加快上游勘探的数字化与信息化建设方面,不仅企业要快马加鞭,国家部委已经提出明确要求。

  数据共享将刷新传统产业思维,触发企业更深层的改革创新。互联网企业有着先进的数字技术,传统油气企业要加强与新技术企业的合作联系,需要打破企业的“藩篱”。只有参与到共享经济中去,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油气企业可以将部分数字化建设、新能源建设纳入国家建设体系。比如,建立自己的5G基站或者大数据中心,将其同时纳入国家建设计划。或者在推动西部地区能源转型、老油田转型的过程中,充分融入地方的“新基建”发展规划之中,在积极参与国家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实现企业自身的转型发展。

  打破条块分割

  中国石油石化:当前,我国实行油气资料委托制。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打破条块分割的局限呢?

  高振记:油气地质调查大数据应用架构实现了两个层次的数据集成应用。一个层次为中国地质调查局内部油气地质调查数据的分布式存储与访问应用,并基于此构建公益性与专业性油气地质信息服务系统:另一个层次是建立各行业、部门共享的油气地质调查大数据应用架构。这两个层次从技术实现上并无不同,只是在部署和管理上需要分步实施。

  可以做一些有益的探索。例如,尝试实行属地化管理。第一步打破各大国有石油公司内部的条块分割现状,在公司内部推行地质资料的属地化管理,把全国油气勘探面积划分为几个大油气区,例如四川油气区,新疆油气区等。在一个油气区内指定一家油气田分公司的地质资料管理部门负责管理整个大油气区内的地质资料,在同一个大油气区内从事勘探开发的所有油气田分公司都必须按照规定把油气地质资料上交到所指定的资料管理单位。第二步,打破三大石油公司之间的条块分割,对同一个大油气区内的油气地质资料管理单位进行整合,统一由全国地质资料馆管理。

  田斌:完善油气地质资料的委托保管制度。改变政府只负责监管而不负责受托单位运行费用的现行做法,按照受托单位所管理油气地质资料的数量给予专项经费支持,用于扩展库存容量,改善保管条件,增强提供油气地质资料服务的能力。受托保管单位每年定期对资料馆中本年度即将超过保密期的地质资料进行统计,并上报国家地质资料馆,由国家地质资料馆统一对外发布,没有异议的及时对外公开。

  董秀成:可以尝试建立全国油气地质资料管理服务系统。整合石油公司的地质资料管理系统,使之互通互联,形成覆盖所有油气地质资料托管单位的完善的地质资料管理服务系统,实现地质资料托管单位之间的跨地区、跨层级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为油气地质资料汇交人和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建立资料共享机制

  中国石油石化:我国的勘探资料数据共享,面临着相关规章制度不明确的问题。在您看来,如何在数据共享方面实现制度化的保障呢?

  冯志强:要建立公益服务与商业服务相结合的共享机制。对于由国家财政投资形成的非保密油气地质资料以及由企业投资形成但已经过了保护期的地质资料实行公益服务,常规服务项目可以免费,特殊服务项目可以适当收取费用,但不以营利为目的。对于企业投资形成且仍在保护期内的油气地质资料实行商业化服务,建立专门的资料服务中介机构。地质资料商业服务采用基于成本回收和分用户类型的差异化定价办法,由企业按照市场规则出售或者提供资料服务。

  董秀成:要加强公益性地质资料汇交、利用和管理工作,完善公益性地质资料库,促进基础资料的开放,提高资料信息服务质量和水平,真正实现基础地质资料的公益化,推动油气勘探理论和技术方法研究,促进油气商业勘探。可以以公开地质资料目录和提供公益性地质资料服务为突破口,建立地质资料目录库,依法供全社会查询和利用。

  实际过程中,涉及有关大比例地形图保密制度问题。现阶段,不同矿区可独立建立坐标系统。政府的出资勘查工作,尽可能跟随矿业界需求在有利的地区进行。凡不属于国家保密范围内的公益性地质资料,将一律向全社会公开并提供使用。对部分涉密但可以提供利用的地质资料,将明确要办理的手续和具体的程序。

  中国石油石化:如何提升共享的服务水平呢?

  郭慧锦:油气地质资料管理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向更广泛的用户提供优质服务。服务关键因素如产品质量、服务理念、服务手段的优良与否,直接关系到服务总体体验效果。因此,新服务机制构建,重点要在加强可提供的服务产品质量上,即在如何提供完善、标准、高质量的地质资料资源建设方面做好基础工作,采用实时信息反馈机制优先针对社会服务需求强烈的油气地质资料进行整合完善,强化联合共享目录质量,推出高质量的服务产品。在基础服务能力建设方面,需要充分协调好全国地质资料馆与委托保管单位间的关系,包括引导与协作关系、服务产品供给关系、联合服务关系、利益分配关系等。

  加强技术、人才培养

  中国石油石化:现在大数据的共享方面存在哪些技术难题?

  平英奇:大数据分享的一个难点,是大数据的有效分析。其中,数据的整合治理是第一步,也是最难的。数据要进行获取存储共享和分析,需要格式统一规范。针对此问题,近期出现了数据湖(DATALAKE)概念,要进行数据入湖。数据湖的定义,目前没有一个严格的说法。它的作用就是建立一个满足企业涉及的所有数据的存储,不管是结构化的、半结构化还是非结构化的数据,都可以转化并支撑多维度应用。建立数据湖,有利于在不同专业软件之间进行数据的互联互通,方便各个业务链条进行协同研究。

  把所有数据一股脑放到一个“湖”里,期待解决数据孤岛问题,这看上去是很美好和令人兴奋的事,但现实面临诸数据治理、用何种工具和方法论实现等问题。不解决上述问题,数据湖就可能变成数据沼泽。因此,数据湖能否实现初心,还待时间检验。

  郭慧锦:目前,行业内使用的油气商业分析软件主要由几家国际油气公司控制,相应的商业软件生态、数据格式及标准都相对封闭,不利于国内企业直接参与竞争,甚至不利于整个行业大数据发展。

  以主流的地震勘探软件为例,这类软件以井区、工区或靶区为基本研究单元,不同区域的研究经验无法有机融合,造成实际使用的数据量、数据类型及信息挖掘的深度及广度均大打折扣。同时,各个油公司对各自数据的保密,也限制了大数据分析的应用。因此,国内应进行行业资源整合,形成行业及国家级的油气大数据应用的标准及规范,在油气勘探大数据分析专利方面谋划布局抢占制高点。

  中国石油石化:在人才培养方面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平英奇:大数据技术本身是一个新兴行业,在油气勘探行业的应用也属于初级阶段。目前,油气勘探大数据行业相关的人才仍然比较缺乏。我国的油气勘探公司大多是大型国企,由于长期的管理体制问题,思维相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有些守旧,技术更新也较慢;而高端的大数据技术,大多掌握在新兴的互联网公司手中。以往两者之间的技术交流和合作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油气地质大数据技术的发展。

  冯志强:首先,培养地质资料管理专业人才,打造专业队伍地质科技档案资料的二次开发研究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强、涉及领域广又具有科学研究性质的工作。从事地质资料二次开发研究和管理的人员,要具有较高的综合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既要有丰富的地质工作经验,又要具备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因此,要求队伍专业结构合理,年龄结构合理。我认为,人员组成应该是新老搭配,并建立有效的激机制。

  其次,在人才培养上,应该有中长期的计划。要提供有关人员一定的学习、培训机会,以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责任编辑:石杏茹

  znshixingru@163.com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