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专题  >  话题
原油需要“地板价”吗?
2020年09月12日 15:33 来源于 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本刊记者 卢凯瑞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超低油价下,油气勘探开发需要更多的关怀。

 

  5月26日,中石油官网刊发一篇名为《保护超低油价下勘探开发 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的文章,建议将现行在炼油环节成品油价格中设置调控上、下限的政策,前移至勘探开发和资源进口环节,以保护超低油价时油气生产企业勘探开发积极性。

  设置原油“地板价”,对消费者、行业发展利弊如何?又将为油气行业带来哪些改变?本刊记者特邀多位专家及企业代表共同探讨。

  “地板价”前移

  中国石油石化:各位专家好,近日,业内掀起了对原油“地板价”的讨论热潮,请问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金镭:成品油定价机制挂钩国际油价,并设置调控上下线,调控下限“地板价”为每桶40美元,调控上限“天花板价”是每桶130美元。当国际油价低于40美元/桶时,成品油价格按照原油价格40美元/桶时定价,未调价格全部纳入油价调控风险准备金,全额上缴中央国库;当国际油价高于130美元/桶时,成品油价格按照原油价格130美元/桶定价,油气生产企业利润由油价风险准备金补贴。“地板价”前移,只是将成品油定价机制从与炼厂成品油出厂价对应转为与油田原油销售价格对应,低油价时消费者多缴的风险准备金用于补贴油气生产企业,高油价时再由企业回馈给消费者。

  但“地板价”的前移,对上游勘探开发企业还是有一定的利好。目前,国内整个勘探开发成本都是偏高的,如果原油价格跌到40美元/桶以下,我们绝大部分的油田都是没有利润空间的。国内很多老旧油田原油的开采成本在50~60美元/桶,当原油价格跌到40美元/桶以下时,油田依然按照40美元/桶的价格进行销售的话,可以有效避免油田大幅亏损。

  吴亮:将现行在炼油环节成品油价格中设置调控上、下限的政策,前移至勘探开发和资源进口环节,也是对于上游勘探开发企业的一种保护。我国原油生产成本普遍高于40美元/桶,一旦国际油价低于40美元/桶,上游勘探开发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将承受巨大的亏损,若能在国际油价低于40美元/桶时仍以40美元/桶的价格供应国内炼化企业,将大幅减少企业亏损。上游亏损,就不得不削减勘探开发投资,导致我国油气产量进一步下降。而油气投资是一个长期过程,在国际油价频繁剧烈波动下,我们很难根据油价走势及时调整投资及生产规模和节奏,使国内油田在高油价亟需上产之际也很难迅速提升自身产量。

  唐建信:将成品油“地板价”前移至勘探开发环节,意味着当国际油价低于40美元/桶时,国内油田仍能以40美元/桶的价格销售原油。若油田盈亏平衡油价高于40美元/桶,油田企业可以减少亏损;若油田盈亏平衡油价低于40美元/桶,则油田企业依然能够在当前的超低油价下有很好的利润。而在超低油价下,有了“地板价”的保护,评估的效益可采储量也能得到相应增加,有利于油田的增储上产。

  中国石油石化:这种“地板价”的前移,消费者是否容易接受?

  金镭:成品油价格调控前移,并不会损害消费者利益。相反,消费者对于成品油价格调控的不满意度反而会降低。现行成品油价格调控实际上是对终端产品进行的价格控制,但是源头价格并没有进行控制。这样就让消费者认为调控实际上是控制了他们的利益——国际油价那么低,但国内成品油价格却不随之下调。而终端控制改为源头控制,炼厂出厂的成品油价格与消费终端价格关联,弱化了消费者的价格敏感性。两种调控方法产生的实际效果差不多,但给消费者的感观却存在区别。

  “天花板价”下调

  中国石油石化:在您看来,现行的“地板价”“天花板价”是否合理?

  苏佳纯:由于我国油气资源禀赋先天不足,中海油国内的全海域桶油成本大约在36美元/桶左右,海外还要更高,原油价格低于40美元/桶的话企业无以为继,“地板价”主要还是想保护国内的原油生产。

  很多人问,国际油价都那么低了,怎么企业就不想着在海外市场买油用呢?高油价时多用自己的,低油价时多用别人的,理论上才是最具有经济性、最合理的,但我们做不到。除却一些地缘政治因素,最主要原因是国内还没有足够的油气储备设施储存足够的原油,没有办法实现在低油价时期大量储油,以充分利用国外低价油气资源。这也体现了国内在原油期货交易方面的一些短板。其次,国内各个油田都是自负盈亏的企业,养着不少人,还有企业经营、养家糊口的问题。因此设置40美元/桶的“地板价”以保障我国在超低油价下的勘探开发,是比较合理的,是国内上游油气生产企业微利保本运行的底线。

  唐建信:现在这一套调价机制已经不再符合实际情况了。40美元/桶的“地板价”,差不多是国际石油市场的盈亏平衡油价,将其设置为“地板价”比较合理。但130美元/桶的“天花板价”却太高了,原油价格高于130美元/桶的高油价只短暂出现过一次,现实情况是国际油价现在连100美元/桶以上都很难达到,消费者对于成品油调价上下限的诟病也基于此。

  今年以来受疫情和石油价格战等因素影响,国际油价长期徘徊在30美元/桶以下,原油期货更是出现了-37美元/桶的负油价。从长远来看,国际石油市场供大于求的基本面将长期存在,加之新能源对传统化石能源的替代作用,未来原油价格恐难以维持高位。成品油价格调控的“地板价”“天花板价”,是为了稳定成品油市场,风险准备金的存在意义也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而不是消费者一味地上缴风险准备金,却难以得到回馈。因此,过高的“天花板价”已经不再适应当前国际石油市场的价格变化,需要有所调整。

  中国石油石化:那么“天花板价”应该怎样调整才能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吴亮:原油“天花板价”设置为80美元/桶应该相对更合理。因为国际油价在60美元/桶时属于比较合适的区间,油气生产企业也能有很好的利润。按照正常的国际石油市场走势,未来国际油价将在60美元/桶上下波动。国际油价突破80美元/桶时已经相对过高,存在大量溢价,产油国有足够动力增产原油以获得更多的利益。而且40美元/桶到80美元/桶的调价区间,也更有利于实现油价调控风险准备金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体现油价调控的公平公正原则。

  金镭:国际石油市场风云突变,固定的价格上下限很难符合石油市场的实际情况,因此这个“地板价”“天花板价”最好是一个可动态调控的价格。在国际油价大幅波动或者长期处于一个较高或者较低水平时,我们应该结合国内外石油市场实际情况将“地板价”“天花板价”设置为一个合理的区间价格,既让消费者满意,也可有效维护成品油价格平稳运行。

  关爱勘探开发

  中国石油石化:在您看来,原油“地板价”是否有施行必要?

  唐建信:2019年,我国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分别达70.8%、43%,国家能源安全受到威胁。5月22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强调要保障能源安全。但我国石油勘探开发仍面临严峻挑战,制约了油气上产进程。

  目前,我国油气资源禀赋劣质化趋势加剧,国内勘探整体进入中后期阶段,老油气田稳产难度加大,新区新建产能资源品质逐年变差,新增探明储量中低渗、特低渗透原油储量占比高,原油生产成本大幅上升,勘探开发企业抗低油价能力弱于国际可比公司。国内众多老油田缺乏优质的接替资源,在常规油价下稳产都存在压力,低油价下更是雪上加霜。石油勘探开发具有投资大、风险高、产能建设和投资回收期长的特点,保持石油储量产量稳定需要长期不断的投入,很难根据油价走势随时大幅调整投资及生产规模和节奏。国际油价频繁波动又决定了石油勘探开发企业要在高油价时期加快投资回收,增强资金积累,从而在低油价时期具备生存能力和持续投入能力。当前的超低油价已使国内油气勘探开发陷入困境,国内勘探开发企业大幅亏损,加快发展面临效益和现金流的巨大压力,将直接影响油气产量目标的实现。

  吴亮:在超低油价下,油田企业经营压力空前,原油生产往往存在生产一吨就亏损一吨的情况。为了减亏止损,油田企业往往不得不关闭无效益的油井。但关井对油田生产运行冲击更大,原油生产并不像自来水水龙头一样可以随意开关,复产时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很可能关井过后这口井就没有产量了。此外,低油价下大规模关井过后,油田没有工作量,我们大量的石油工人就会没活干。作为央企,我们不能让员工没有收入,这是我们央企的社会责任。因此,我们需要一个“地板价”来保障油田正常生产经营。

  应与特别收益金联动

  中国石油石化:保护超低油价下的勘探开发,我们是否需要从财政上进行补贴?

  金镭:在国际油价超过65美元/桶时,国家将会对石油生产企业征收石油特别收益金。特别收益金作为垄断行业的约束手段,它的存在具备合理性,因此暂时从国家层面不会做大的调整。特别收益金是对垄断行业的暴利加征的税费,也是后续对产业调整的保障金。因此建议政府将过往征收的石油特别收益金拿出来,针对勘探开发进行适当地政策扶持,提供专项基金补贴。

  唐建信:“十一五”以来,我国石油财税征收范围扩大、征收标准不断提高,石油石化企业税收负担远高于国内其他行业。根据2006年出台的特别收益金政策,在高油价时期石油企业已累计上缴几千亿元,但在低油价时期却没有相应的政策措施反哺支持勘探开发企业渡过难关。石油特别收益金在油价65美元/桶以上时开始征收,这个价格国内多数油田都能实现很好的盈利,征收是比较合理的。但同时我们也希望征收的石油特别收益金可以和原油“地板价”形成联动,在油价跌到地板价以下后能够一定程度补贴油气生产企业,使得油田在低油价时期不至于大面积关井,也能够在低油价下不大幅减少勘探开发投资。

  吴亮:超低油价下,没有足够的政策支持,油气生产企业勘探开发投资的决心、投资的力度都会大打折扣。这也违背了国家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的指示。油气生产成本很大一部分是风险勘探成本,因此希望国家能够承担一部分风险勘探成本,如早期地矿部进行勘探找油再交由开发企业生产的模式,将大大提高油气生产企业上产的积极性。民营企业进入上游领域,往往不具备足够资金实力进行风险勘探,在勘探开发空白区,国家能否先期进行风险勘探,免除企业后顾之忧,如此民营资本进入油气勘探开发领域也能更有作为,能够大大加速上游开放进程。

  在油气生产中,各区块的资源禀赋和地质情况不同,开发成本也不同,因此,在针对油气补贴时,也建议分区块、分资源禀赋进行差异化补贴,真正让需要补贴的企业拿到应有补贴,提升企业勘探开发积极性。

  中国石油石化:对于油气生产企业,您还有什么建议?

  苏佳纯:“地板价”的保护总是一时的,有的时候甚至会成为阻碍企业发展和变革的绊脚石,最终还是应该清醒地面对残酷的市场,自省自改自强。世界原油成本较低的地区主要在中东、俄罗斯等地,我国石油企业现有海内外油气资产生产成本以及油气长约价格普遍较高,从市场竞争角度而言我们并不具备优势。因此油气生产企业需要不断苦练内功,降低桶油成本,当自身盈亏平衡油价永远低于国际油价时,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责任编辑:石杏茹

  znshixingru@163.com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