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观点  >  观察
“双循环”卡在哪
2020年12月14日 11:25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卫 民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国家经济“双循环”时代来临,油气产业“双循环”发展格局,也将面临着严峻挑战。

 

  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对“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做出重要指示,要求“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由此,各界专家学者分析,新发展理念将渗透进“十四五”时期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双循环”战略将贯穿于“十四五”的始终,成为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的主线。

  油气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基础产业范畴。随着国家经济“双循环”时代的来临,油气产业必将步入“双循环”发展的新格局。那么,油气产业的循环体系是哪些?有哪些堵点?又将如何疏通?

  形成五大循环体系

  就目前来看,中国油气需求增长是催生油气行业“双循环”格局形成的终极力量。我国是油气需求大国,2019年国内原油需求接近7亿吨,天然气需求突破3000亿立方米。综合各类因素判断,我国油气需求将保持较长时期增长。国内炼化产能尚处于增长状态,预计到“十四五”末规模可达10亿吨。按照80%的国际平均开工率水平测算,2025年原油需求可能达到8亿吨。在大规模炼化产能已经形成的背景下,国内原油需求受产业运行支撑不可能维持低位。至于我国天然气需求,受煤改气工程等影响增长空间更大。据预测,到2050年全球天然气需求由当前的3.7万亿立方米增长至5亿立方米,新增长的1.3万亿立方米天然气需求中有5000亿立方米来自中国。后疫情时代中国油气需求增长,将成为拉动全球油气行业恢复发展的重要力量。新形势下经济“双循环”是大系统,油气产业“双循环”是重要子系统。就当前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看,后疫情时代油气行业“双循环”格局形成依托以下几个方面。

  形成以国内上游勘探开发为原动力的系统循环体系。疫情之后国内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发展力度空前加大,即便在负油价出现之后的油价低位运行时期也是如此。雷斯塔公司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低油价导致全球勘探开发投资锐减,同比降幅达30%,新发现储量仅49亿桶油当量,同比几乎腰斩。而这一时期恰恰是国内油气勘探开发七年行动计划实施的关键时期,石油公司面对低油价时的勘探开发力度没有丝毫松懈下来,油气产量保持持续攀升,并取得了一系列新发现。勘探开发带动了相关生产资料行业正常业务运转,油气勘探开发系统循环事实上已经形成。

  形成以海外油气勘探开发为原动力的系统循环体系。今后一段时期全球油气行业面临新一轮重组几乎成为定局。疫情期间全球油气行业投资出现大幅下降,疫情之后资源国急于恢复经济必定希望看到本国有更多来自海外的投资。这一形势,将为中国油企海外投资赢得机遇。而恰恰在这一时期中国油气企业基于形势发展需要,将海外业务重启事宜提上议事日程。国际油价保持低位运行客观上为中国企业海外油气业务并购提供了机会,但对于资产剥离以及后期的经营提出了挑战。海外油气项目投资可带动国内油气生产设备出口,增强国内油气的供应能力,为油服等关联产业海外发展拓展空间,从而形成行业海外油气发展系统循环。目前,这一系统循环受疫情等外在因素影响还未完全实现畅通。

  形成以石油炼化产业运行为原动力的炼化系统循环体系。国内石油石化产业大型化、一体化建设正在稳步推进,成为未来国家重要的经济增长点。除大型基地建设外,低端炼化产能置换工作在接下来的几年会逐步实施,由此造成炼化总产能持续增长。2019年国内炼化产能为8.3亿吨,依照目前的发展态势预计到2020年、2025年炼化产能分别达到9亿吨和10亿吨水平。炼化产业运行将拉动原油需求增长。国内原油产量供应不足以满足炼化产业原油需求,大量依赖进口仍是现实选择。事实上,国内成品油和石化产品需求已无法对如此庞大的产能进行消化吸收,过剩产能的消化必定依赖石化产品出口。目前,有关国内成品油出口的审批力度在加大,未来大进大出的格局已经不可避免。理论上看,在对这些产能进行有效消化的同时涉及内循环和外循环。

  形成以产供储销体系建设为原动力的天然气产业系统循环体系。为鼓励天然气消费,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先后在培育天然气主体能源地位,加快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以及天然气市场化定价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政策导向明确。天然气产供储销链条较长,延伸到诸多领域。其中,天然气储气设施不足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整个天然气产业的短板,短板加长是现阶段发展重点。天然气基建将带动钢材、橡胶等大量生产资料需求,继而影响到相关产业。考虑到油气储运基础设施建设涉及能源安全和能源转型,中央提出新基建战略应将其纳入其中。消费方面,随着管住中间放开两头政策的实施,随着国家管网公司资产重组以及天然气利用政策的调整,天然气在城市燃气、发电、工业以及化工等领域的应用逐渐拓宽。特别是海外天然气市场供应充足,利好我国天然气的进口和消费。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周期较长,其影响具有长期性。

  形成以油气进口为原动力的油气贸易系统循环体系。我国目前的油气进口遍及全球四十多个国家。疫情发生之后,世界经济遭受重创,增长动能不足。2020年除中国外几乎所有国家出现负增长,与我国有贸易往来的油气资源国也在其中。对于众多资源国而言,他们迫切希望后疫情时期经济能够得到有效恢复,寄希望于油气出口尽快复苏。对中国而言,形成与世界油气产业链良性循环对于油气行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毕竟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油气资源进口国。就2020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看,中国已经做到了这一点。因此,中国的油气进口不仅涉及国内其他循环系统能否正常运行的问题,而且涉及世界油气产业循环系统的正常运转。

  各环节有挑战,各循环有“堵点”

  石油石化能否形成有效率的“双循环”格局,不仅事关行业自身发展,而且对于国家层面的“双循环”格局有重要影响。这是由油气行业的基础产业地位决定的。今后一段时期油气行业需要及时对各个循环进行路径盘查,这是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如果循环路径出现拥堵,庞大的产能就意味着资源浪费和产能过剩,所谓的规模就会成为一个空壳子和花架子。事实上,上述各个系统循环体系的运行在后疫情时期的确存在着系列问题和挑战。

  国内油气勘探:低油价

  关于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循环的建立,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有效应对低油价的问题。低油价会带来行业运行的亏损,长期下去勘探开发循环体系的源头之力就会被削弱。现实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是油气体制机制的改革。目前,国家石油公司推进区块内部流转,相互之间已经加大合作与资源共享的力度,实现生产要素优势互补。开展联合研究、联合生产,理论上属于机制改革范畴。此种联合将由“三桶油”之间向“三桶油”之外领域延伸,将来国民合作、国民外合作是发展趋势。此外,持续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推动石油行业与其他行业的跨界合作。国家屡屡出台针对外商投资负面清单以及上游市场化改革,属于体制改革范畴。这些都属于化解低油价“堵点”的有效措施。

  海外油气:海外资产处置

  多数跨国石油公司经营在恪守资产有进有出的常态化经营规则。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本着公司利益最大化和损失最小化原则定期对资产组合进行调整,是跨国公司资产管理的普遍做法。资产处置可能盈利,也可能亏损。这些都是正常的商业经营行为。反观国内公司海外油气资产经营,只进不出是一大特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要求对海外资产经营形成硬性约束。如果海外资产不能有效盘活和经营,海外油气勘探开发循环就无法有效运转。因此,在后疫情时期要推动改革,加大资产优化重组的力度。需要按照新的战略部署,及时对非核心资产予以剥离,容忍剥离带来的价值损失。同时,应借鉴国内区块内部流转经验,加快海外区块资产内部流转,最大化盘活海外资产。

  石油石化产业:产品同质化

  国内石油石化基地的建设重视一体化、大型化、清洁化、高端化,但其表面光鲜的背后存在产品同质化的隐忧。因此,后疫情时期下游石油石化产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有效面对产能过剩和实现差异化供应。面对国际市场普遍产能过剩和竞争的现实,只有做好供给侧改革,开发出适销对路的产品方能在国内外市场中谋得生存之地。就国内而言,须重点关注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领域和新需求。要围绕这些新领域产生的产品需求,做好石油石化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比如,当前新基建、交通燃料升级、新型城市化和新型工业化建设导致的需求,均是行业的关注点。满足差异化需求的个性化定制,目前已经成为一些高端领先化工公司的重要经营策略。“走出去”发展海外市场的情况也比较类似,行业经营需要深入了解后疫情时期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整体发展设想与调整,以及由此带来的石化产品需求结构变化,加强前瞻性判断。

  天然气产供储销:价格

  促进终端天然气消费面临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实现低成本供应,也就是让终端天然气价格下降。这是培育天然气主体能源地位必须跨越的关口。解决的思路是实现天然气供应多元化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与互联互通,借助设施积极完善推动天然气市场化定价,鼓励天然气就近消费以节约运输成本。这些工作目前已经在开展。中国是全球最具潜力的天然气市场,增量空间大是一大优势。疫情之后国际天然气价格长期保持低位运行的可能性正在进一步增大,国内天然气市场化价格改革步伐加快,客观上为国内天然气推广使用创造了有利条件。后疫情时期应该是打通天然气终端消费成本过高障碍的有利时机,政府和行业需要抓住发展机遇,加快落实各项政策,共同努力采取行动实现天然气低成本供应。

  油气进口:疫情诱发的各类风险

  疫情是风险的催化剂,疫情之后有关油气供应的各类风险接踵而来,包括产地供应中断风险、远洋运输风险等。这一循环涉及的范围比较大,不仅涉及中国,而且影响全球供应链。毕竟中国的石油需求占到全球的1/6。化解这一风险最为有效的手段,是建立中国与资源国共同治理和应对风险联盟,共同应对各类风险。具体到中国自身油气供应,应在考虑发展多元合作伙伴基础上,海陆通道并行发展,同时依托广袤的大后方,适度重视陆上油气贸易通道建设等。疫情期间我国与俄罗斯、中亚的油气合作力度进一步加大,或许就有规避海上油气通道风险的意图在其中。

  政策扶持行业走上“双循环”

  油气行业“双循环”格局的形成除了依靠行业自身的努力之外,借助政策推动非常必要。结合当前产业链各环节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同时考虑到油气行业整体发展趋势,以下方面的政策扶持可作为重点。

  首先是继续给予上游油气勘探开发以财税政策扶持。疫情对油气勘探开发的影响超出预期,因此保持政策扶持及时跟进很有必要。由于油价低位运行的可能性正在增大,国内上游油气盈亏平衡油价又普遍高于当前油价水平,因此给予油气勘探开发继续补贴和税收减免是行业合理正当诉求,体现了责任与义务的对等。之前行业普遍呼吁的难动用储量资源税免征、页岩气补贴延续以及设立风险勘探基金政策,应尽快予以落实和出台。

  其次是鼓励天然气消费,大力推进价格改革,采取各种措施降低天然气的供应价格。天然气终端消费处于天然气产业的又一源头。只有这一源头搞活,天然气产业才能正常运转。近年国家出台的天然气政策均不同程度指向终端天然气供应降价,聚焦各个环节价格调控。为确保天然气产业运行循环顺畅,须在严格执行已出台系列政策的基础上,继续挖掘市场潜力,因地制宜地推动天然气在更广泛终端的利用,废止现行的天然气利用政策,不对天然气消费领域进行过多的干预和限制。

  再次是借助政府有形之手对石化产业发展予以科学合理规划,引导行业开展供给侧改革。打通石油石化产品生产消费循环,需要在差异化需求、低成本供应方面做足文章。当前正值我国“十四五”规划以及各个行业“十四五”规划的编制时期,石油石化产业发展规划应充分考虑“十四五”时期行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引导行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为此,须深入研判今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形势及石油石化产品的需求特征,深度分析海外市场需求的结构性变化,提出针对产业发展的合理科学思路和目标路径,引导行业及时转型。

  最后是高度重视石油石化行业的国际合作,做好行业海外业务拓展的各项服务工作。“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众多国家对其予以积极响应。后疫情时代中国石油石化行业与海外的合作重心,仍将继续聚焦“一带一路”的地区。为此,需要高度关注“一带一路”国家的对外合作政策与动态。通过驻外机构及时掌握和发布有关这一方面的消息,帮助企业更好的了解目的地国投资环境的变化。后疫情时期虽然海外国际局势较疫情前更加复杂多变,但海外资源国家开展油气业务对外合作的愿望更为迫切,行业海外业务发展风险与机遇并存。此形势下做好企业海外投资服务,就显得非常重要。

  油气行业“双循环”格局,可以细分为若干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循环。各个循环的运行水平目前看来还存在差距,部分循环运行中的“堵点”可能比较严重,解决起来难以一蹴而就,行业为此需要付出艰苦地努力。行业努力固然重要,政府扶持也不可或缺。政策制定者应借助科学的政策工具,对循环的堵点予以纾解。随着后疫情时代的来临,各种不确定性事件出现成为常态,要确保油气行业“双循环”系统正常运行,为经济运行“双循环”格局的形成平添动力。

  责任编辑:周志霞

  znzhouzhixia@163.com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