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观点  >  观察
你可能看错了天然气
2020年12月14日 11:35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杨国丰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从天然气政策、市场和发展潜力来看,石油公司在加码天然气业务时需慎重。

 

  8月4日,BP发布新的十年发展战略,计划从油气生产公司转型为专注于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的综合性能源公司,主要举措之一便是到2030年将公司的石油和天然气产量在2019年的基础上降低40%,约为100万桶油当量/日。

  对石油公司而言,在石油需求峰值和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压缩石油业务,发展低碳和零碳能源业务无可非议。但在能源行业将天然气视为从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的过渡载体、主要石油公司加大天然气投资时,BP减少天然气产量的做法又好像与行业大趋势相悖。

  全面分析近十年的全球天然气市场可以发现,无论从能源政策还是市场空间和增长潜力来看,人们此前对天然气发展前景的预期可能有些过于乐观。BP的做法,或许值得引起正在大力增加天然气投资的公司的注意。

  能源关注点在转换

  近年来,天然气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源于大众对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和以此为基础形成的能源政策,并由此引发了能源转型大讨论。但随着能源转型的加快,主要能源消费国能源政策的主要关注点正快速从天然气切换到可再生能源,欧洲在这方面的表现尤为抢眼。

  2019年底,欧盟委员会发布《欧盟绿色新政》。其目标可谓是雄心勃勃,计划在2030年之前将欧盟的碳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降低50%~55%;2040年之前,在1990年的基础上降低100%,即实现零排放。

  减排来自哪里?答案不言而喻。

  天然气作为化石能源,无法在这场减排大战中独善其身。在三大化石能源中,目前欧盟及英国的煤炭消费总量已不足5亿吨。2020年上半年,葡萄牙的燃煤发电量下降了95%,西班牙下降了58%,荷兰、奥地利和法国的降幅均超过50%,德国下降了39%,瑞典和奥地利则关闭了国内最后一家燃煤电厂。

  虽然欧盟的石油消费峰值已过,但如果认为石油会像煤炭一样在中短期内快速减少则缺乏支撑。因为交通运输是欧盟石油消费的主体,而且从市场规模和经济性来看,电动汽车对石油的替代还不能大规模商业化进行。

  与石油相比,反倒是天然气正在具备被大规模替代的基础。因为天然气主要用于发电,与煤炭和可再生能源呈直接竞争关系。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的持续降低,欧洲的煤电和气电面临的替代压力越来越大。

  2020年上半年,欧盟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含水电和生物质能)增加了11%,占总发电量的比例达到40%,超过化石能源的34%,成为欧盟第一大电力来源。可以预计在不远的未来,在替代完本已寥寥无几的煤电后,天然气将成为新的被替代对象。有机构预测,减排新政将导致欧盟天然气需求在2040年之前减少450亿立方米,约为目前消费量的12%。

  2020年年初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世界经济陷入深度衰退,欧盟同样面临着衰退的压力。IMF预计,欧盟今年的GDP将萎缩9.3%。

  作为推动经济恢复措施的一部分,欧盟以及主要成员国推出了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但欧盟新的经济刺激措施明显有借势加速能源转型的特征:在1.85万亿欧元的史上最大规模刺激计划中,用于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改善能效与减排的资金约为6000亿欧元;德国也将其救市资金的1/3左右用于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和绿色投资。

  潜力最大市场受阻

  目前,亚洲是仅次于北美的全球第二大天然气消费市场和最大的天然气进口区,2019年的天然气进口量超过4000亿立方米,其中83%是LNG。亚洲的众多经济体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市场也普遍看好亚洲市场的天然气特别是LNG的需求前景。有研究机构预测称,2040年,亚洲地区的LNG需求可能在目前的基础上翻番,南亚和东南亚是主要的增长区。届时,亚洲将超过北美成为全球最大的天然气消费区。

  然而,这一前景看上去很美,要成为现实还要解决三大挑战。

  首先,亚洲地区的价格承受能力有限。与北美地区的天然气产消量大体相当不同,亚洲地区的天然气产量远低于消费量,约1/4的天然气需要进口。因为没有统一的价格标准,亚洲地区在进口天然气定价方面缺少与消费体量相对应的话语权,导致亚洲进口天然气(主要是LNG)的价格长期高于世界其他地区,即“亚洲溢价”。

  目前,美国和欧洲天然气价格均在2美元/百万英热单位左右,而亚洲的天然气价格已超过3美元/百万英热单位。与畸高的气价相比,亚洲地区的人均收入远低于欧美地区(仅为其1/3左右),难以支撑天然气,特别是进口天然气的大规模使用。

  其次,亚洲地区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储气库、管道、接收终端是推广天然气使用必需的基础设施,但亚洲地区的天然气市场起步比欧美晚了20~30年,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极不完善。

  以管道和储气库为例,截至2019年底,美国天然气管道总里程超过50万公里、储气库工作气量约为年消费量的17%;欧洲天然气管道总里程约为30万公里、储气库工作气量达到年消费量的20%以上。而我国的天然气管道总里程不足10万公里、储气库工作气量仅为年消费量的4%;印度的设施情况则更差。我国近两年出现的“气荒”,就是基础设施与市场需求严重失衡导致的,它限制了天然气的大范围推广。天然气基础设施投资大、建设周期长,亚洲新兴经济体难以在短期内补上这一短板。

  再次,天然气面临着煤炭和可再生能源的竞争。中国、印度和东南亚是未来亚洲天然气需求增长潜力最大的地区,但这些地区的资源储量和当前的消费结构均以煤炭为主。中国、日本、韩国等亚洲主要能源消费国,是全球投资可再生能源最积极的国家。随着可再生能源相关装备制造成本的下降和技术进步,可再生能源正逐渐具备与传统化石能源竞争的能力,而天然气作为主体能源的竞争能力在减弱。

  中美需求增长乏力

  从国家来看,中国和美国分别是近年来天然气消费增速最快和增量最大的国家,但中美两国未来天然气消费的持续增长可能会不及预期。

  中国方面。2000年以来,分别从3年、5年和10年平均增长率来看,中国天然气消费增幅表现出比较明显的下降趋势:2010年前后是增幅最大的时期,到2019年时天然气消费量增幅已不到9%。

  原因在于,一方面,在经历了2017年“煤改电”的阵痛后,我国的能源转型策略出现了微妙的变化,不再强制推行煤炭替代,而是提出了根据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资源禀赋,科学规划煤炭开发布局,加快输煤输电大通道建设,推动煤炭安全绿色开采和煤电清洁高效发展,有效开发利用煤层气。同时,要求切实抓好保暖保供工作,从实际出发,推行“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的能源政策。另一方面,我国天然气资源条件较差、产量增长远低于消费量增长,导致进口依存度连年攀升,目前已接近45%。如果继续大力推动天然气消费,难免重蹈石油的覆辙,对国家能源安全极为不利。

  因此,未来中国的天然气市场将告别高速甚至中速增长,进入中低速稳健发展期,天然气需求难以向业界此前预期的那样乐观。

  美国方面。从发展历程来看,美国天然气消费经过了从快速增长到基本平稳再到快速增长的过程。美国最近一次的天然气消费快速增长始于2010年,近十年的年均增量为220亿立方米。这得益于页岩气革命带来的气价急速下跌。2019年,美国天然气消费总量接近8500亿立方米,约占全球天然气消费总量的22%。然而,根据笔者分析,其未来的增长前景并不乐观。

  首先,根据EIA的预测,受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经济衰退、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推广等因素影响,2020~2030年,美国天然气消费将基本维持在目前水平,年均增长率只有0.1%, 年均增量不足10亿立方米;2030年之后这一情况会略有改善,但年均增长率仅为0.7%,年均增量不足100亿立方米,仅为目前的1/3左右。

  其次,目前来看,无论是能源消费国还是能源公司,推动能源转型的决心无比坚决,全球能源转型的速度远超人们此前的预期。

  在当前全球经济陷入深度衰退、化石能源价格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主要能源消费国并没有仅从挽救经济的角度出发重新选择价格更为低廉的化石能源,而是借机加大绿色能源布局的力度;主要能源公司在年度投资计划大幅削减的情况下,反而增加了对可再生能源和减排技术的投资力度,就是很好的证明。

  再次,在供应端成本连年快速下降和消费端价格逐渐提高的双重作用下,可再生能源项目的经济性和盈利能力正在快速提升,脱离政府补贴指日可待。

  英国帝国理工大学的有关研究显示,该国2019年以“执行价”合同形式中标的海上风电项目,其“执行价”已高于电力市场的批发电价。按照合同约定,项目运营商将向政府支付差额。这意味着最早在今年年底或明年上半年,英国将首次出现以“负补贴”形式运营的海上风电厂。

  从上述几方面来看,天然气作为过渡能源的使命可能会以超出我们想象的速度迎来终结。这应该是石油公司在规划天然气业务发展时,要高度重视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责任编辑:郑 丹

  znzhengdan@163.com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