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观点  >  随笔
低碳转型势头迅猛,中国能源企业怎么办
2020年12月18日 16:02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陆如泉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坚持求实举、谋实效,以卓越绩效和超群实力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美国石油公司务实的做法,正是中国同行需要对标和学习的。

 

  近日,BP宣布将在2030年前彻底从一家“国际石油公司”转型至“国际能源公司”。就在同一时间段,BP还发布了“2020年世界能源展望”,展望设置了净零情景(该情景将使碳排放到2050年下降至少95%)。其实,这些只是BP今年以来诸多关于能源转型与低碳环保“激进表述”的一部分。无独有偶,近期壳牌公司也有关于能源转型的激进表述。欧洲石油巨头的能源转型步伐之快和“激进的”低碳环保战略,我们该如何看待?又该如何应对?

  首先,欧洲的情况并不适用于全球,面对欧洲特殊严苛的环境政策,欧洲石油巨头们顺势而为实属明智之举。毕竟,“巴黎气候协定”是由欧洲人倡导的。在笔者看来,BP公司出台新的公司发展规划,其背后不外乎以下几种动因:一是公司的管理层发生变动,新的CEO当然有新想法新思路新举措,“净零”也许是新CEO先进理念和领导力的体现;二是政府的政策推动使然,BP需要顺势而为,而且会表现的更加积极主动;三是目睹全球疫情持续蔓延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和出行方式,必须重新定位油气等化石能源的作用;四是作为上市公司,BP必须以先进的理念和行业标杆式的做法维护自身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必须持续塑造在公众和投资者心目中的形象。

  其次,虽然倡导低碳环保,发力新能源业务是政治正确、战略正确和道德正确之事,但经济上其实不正确。目前,努力降低碳排放、大力实施低碳环保政策,不管对于国家、企业还是个人,已经成为政治正确、战略正确和道德正确之事。我国是“巴黎气候协定”的积极参与者和践行者。中国曾表示,将2060年前努力争取实现“碳中和”(即前面提到的“净零”)。这意味着,在发展阶段上仍然落后欧洲一大截的中国,将几乎在同一时间与欧洲一起达到“碳中和”标准,只是比欧洲晚了10年左右。然而,翻开国际所有石油巨头的新能源业务板块,截至目前,还没有哪个公司的新能源业务是赚钱的,各大石油公司在新能源业务发展上依然处于培育阶段,甚至有的公司依然在作秀,以显示自己与时俱进。可以肯定地说,如果新能源(非化石能源)业务在经济上不可行,其综合利用成本依然高过传统能源,则其未来是不可持续的。

  再次,中国的能源转型问题早已超越了“打造低碳环保生活方式”的范畴。在中国,能源转型必须考虑国家安全和能源安全这个压倒一切的重大问题。今年,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能源方面的内容,煤炭的清洁化利用排第一,油气的全产业链发展排第二,新能源利用排第三。这样的顺序,决定了我国能源政策的导向和各种能源产业发展的轻重缓急。因为我们国家的资源禀赋是“富煤缺油少气”。只是,我们要通过技术创新,将煤炭中的“碳含量”降下来,将煤炭“洗”得更加白一点。在能源安全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再通过市场手段和政策导向平衡各种能源品种的消费。宜煤则煤,宜油则油,宜气则气,宜新能源则新能源。

  最后,在能源转型问题上,我们应该多学习美国同行,借鉴美国的能源政策,走“能源现实主义”的道路。美国能源部长杰克·佩里曾强调,借助美国页岩油气的成功,更多回归传统的石油和天然气,以低成本的能源助力美国经济复苏和制造业再创辉煌,“让美国再次伟大”,这就是美国的“能源新现实主义”。其实,面对欧洲石油同行这一轮激进的能源转型步伐,美国石油企业并没有跟风,而是坚持做自己。比如,雪佛龙石油公司正在调整全球的油气资产组合,进一步大举并购页岩油气资产。此次转型热潮中,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龙均明确表示,不会跟风“净零”排放目标。美国石油公司务实的做法,正是中国同行需要对标和学习的。

  责任编辑:周志霞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