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观点  >  随笔
中国跨国公司100大:还看中石油
2021年02月19日 18:11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陆如泉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世道在变,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在变,国际油价在变,竞合格局在变,但国有企业跨国经营还要看中石油。

 

  9月28日,中国企业联合会(中企联)在郑州召开的“2020中国500强企业高峰论坛”上,发布了“中国企业500强”榜单,以及“中国跨国公司100大”榜单。其中,“中国跨国公司100大”榜单,反映了中国企业2019年“走出去”实施跨国经营的整体情况。中石油无论是海外资产总额、海外营业收入还是海外员工总数(含当地雇员和国际雇员),均位居中国企业首位。笔者最近几年一直在关注这个榜单。这个榜单的座次顺序,和五年前相比没有大的变化。中石油之所以稳坐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领头羊,不外乎以下这几种原因。

  有一个相对清晰的国际化战略。记得2008年,伊拉克战后的首轮国际石油合作招标,中石油联手BP公司成功中标伊拉克最大的油田开发项目——鲁迈拉项目。该项目产量水平,一直保持在150万桶/日以上(年产7500万吨)。在总结表彰会议上,中石油主管海外的领导总结了这样一段话:“鲁迈拉项目的成功获得,是战略的成功。正是因为我们有一个清晰的海外发展战略以及区域/国别发展策略,加之到位的执行力,才取得了重大胜利。”确实如此,过去20年,中石油党组已经形成了“每隔一年讨论和审议海外总体发展战略”的惯例,及时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调整发展战略策略。时至今日,以伊拉克项目为主的中东油气业务已成为中石油海外的“半壁江山”。

  有一套相对完善的海外项目评价决策与体系。海外项目成功运营的关键之一,是在项目前期评价阶段,项目作业者及其股东能否为项目构建一个正确的经济评价模型。经济评价模型本身的构建相对简单,无非就是一套Excel表格、函数和算法,但模型中各种参数的选取至关重要。比如,油价、预期产量水平、折现率、税率、汇率、预期收入与利润等等,其背后反映的是作业者对未来油价的预测准确度、对油气田预期储量和未来产量水平的预测到位度、对项目合同条款的理解到位程度、对资源国财税政策掌握程度等等,实际上反映的是作业者及其母公司的技术能力和商务能力。

  抓住了历次国际石油地缘政治变化带来的机遇。一是把握住了上世纪90年代后期亚洲金融危机及国际形势变化带来的机遇,成为国际石油界的一匹黑马。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1997年前后抓住了苏联解体后中亚地区刚刚独立的几个“斯坦国”急需外来投资的机会窗口,低成本地获得数个大型油气田开发项目,使得中亚地区成为中石油的海外核心油气合作区和利润中心。二是把握住了2008年以来中东局势变化和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实现了多个战略性突破。比如上面提到的伊拉克项目。三是把握住了国际油气领域内金融与资本市场带来的机遇,通过兼并收购实现了外延式扩张。最为典型的是中石油分别于2005年和2013年,以数十亿美元成功收购了哈萨克斯坦PK公司千万吨级上下游一体化项目,入股莫桑比克新发现的超级天然气及LNG一体化项目。四是抓住了西非地区发展的机遇。截至目前,中石油在非洲“萨赫勒地区”培育建成了千万吨级油气合作区。

  综合一体化和举全集团之力发展海外。综合一体化是中石油的独特优势,也是“国家石油公司”这个群体的独特业务模式。这种“上下游、甲乙方”一体化的模式用好了,其效用是那些国际大石油公司难以比拟的。这种模式最大的好处一方面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另一方面可以进行全价值链的投资与建设运营,为东道国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而整体解决方案是东道国青睐的。因为它可以帮助东道国在短时间内建立一个完整的石油工业体系,大大加速东道国的工业化进程。中石油的综合一体化优势,在非洲、拉美和中亚地区得到了充分应用。

  责任编辑:周志霞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