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黑天鹅事件”是指难以预测、极不可能发生,实际上又发生且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
近年来,随着全球逆全球化思潮、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加上我国经济和产业与国际日益深度融合,“黑天鹅事件”频发,给国内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
鉴于我国油气产业对外依存度大,又是经济社会的基础和命脉,所以有必要探讨油气产业如何构建产业应急机制,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做好应对未来“黑天鹅事件”的准备,将其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黑天鹅事件”不易预测,其应急管理难度远高于常规灾害。如何构建产业应急机制,提升应急管理能力,是我国油气产业未来面临的重要课题。为此,笔者提出从政府、产业和企业三个层面建设“黑天鹅事件”应急机制。
现有机制能量不足
油气产业事关国家经济安全和能源安全,因此,“黑天鹅事件”下急需相应的应急体制和机制。事实上,我国已存在这样的应急机制。
例如,面对疫情,油气产业以抗击疫情、保障民生、助力复工复产为使命,积极应对、快速响应,保障了产业的稳定供给和应急需求,快速出台政策保障居民生活、企业复工,为疫情防控和恢复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不仅如此,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油气企业以疫情为契机,适度增加生产经营的灵活性,建立灵活的市场反应机制,利用原料优势主动转产、跨行业生产口罩,持续优化产业布局。但也要看到,在新形势下我国油气产业应急机制尚存诸多问题和短板。
从政府层面看,应对机制具有不完善、被动式、临时性的特征。
目前,国有大型油气企业在资金、技术、人员、规模等方面处于绝对优势地位,是我国油气行业最重要的市场主体。由于我国尚未出台《能源法》、《应对突发能源事件法》等基本法律法规,在应对突发事件时,一般会要求几个大型油气公司参与,采取的办法和措施往往以行政命令为主、法治为辅。作为市场运行重要参与主体的民营、外资油气企业,因没有明确的法律义务和法律责任对其进行规范和约束,很难保证其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积极配合,因而降低了应急处置过程中组织协调的有效性,导致油气行业应急机制覆盖范围窄、权威性不够。
目前的应急机制,是在油气市场出现区域性供给短缺或过剩、价格出现较大变动等非平稳情况后,再召集有关部门协调解决,属于事后控制、被动应对。事前预警机制尚未建立与发挥有效作用。在应对突发能源事件时采取的办法和措施,针对性和临时性很强,缺乏系统性和延续性,尤其是在国家层面缺乏以油气供给安全保障为首要目的的应急管理制度与办法,不利于及时和有效协调解决特殊时期全国或区域油气产业运输、调度与保供问题。
从产业层面看,储备不足,抵抗外部冲击力不强。
当前,我国油气储备以国家战略石油储备为主,达不到国际能源署设定的90天储备的安全标准线,远低于美国和日本等国家。我国天然气储备尚无,储气设施薄弱,商业化、区域型储备相对不足,不利于国家在应对危机事件期间保障油气供给安全。此外,目前我国油气行业面临油气供给不足与成品油生产过剩的双重矛盾,产业基础能力不足,市场开放不够,行业竞争力不足,效率偏低,创新驱动不力,关键技术领域存在着短板,“卡脖子”技术难题尚未解决,激励约束机制不够精准,抵抗外部冲击力不强。
政府建立应急和保障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应急机制。一个完善、系统的应急机制应包括五个方面:信息监测机制、组织决策机制、早期协调机制、应急响应机制、处置评价机制。
首先,健全市场预测预警机制,组织制定“黑天鹅事件”下油气市场预测预警机制与办法,搭建应对“黑天鹅事件”的国家级能源市场预测预警系统与平台,建立一套符合实际的产业安全预警指标体系、预警评估体系和预警应对体系。其次,摒弃“黑天鹅事件”下应急管理的碎片化模式,各部门、各产业、各环节密切配合,淡化局部利益,做到全产业应急“一盘棋”。再次,整合现有智库力量,建立国家层面油气产业会商机制,重点针对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产油国有关政策及触发机制、国际地缘政治对油气产业的影响、油气市场供需等开展深入研究。第四,制定“黑天鹅事件”下油气产业资源优先配置机制和绿色通行证机制,保障关键油气产业供应链的畅通。最后,建立具有快速、联动、精准的风险处置系统,提升政府各部门精准施策、协同作战的能力。
二是完善保障机制。首先,完善应急保障管理制度。从国家层面考虑制定重大公共危机事件油气应急保障办法或制度,建立高层应急调度协调机制,明确中央、地方应急保障职责与权限,为油气与其他部门协同应对突发事件提供制度保障,提高紧急状况下的应急响应效率。其次,完善产业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包括构建国家级别的应急预案体系,覆盖所有突发和危机事件种类;各省以本省的实际油气运行现状,参照国家油气应急预案构建符合本省发展的区域性油气应急预案体系,制定更为详细具体的协调和应急响应程序和措施;对于重点供能和用能企业,制定本单位内部的应急预案体系。再次,建立多主体协同及重点区域责任保供机制,包括制定应急分级保障机制,合理划分单位、行业、区域等层面的优先油气供应保障等级;依据油气央企、省级油气国企产业布局及各地资源禀赋、供给结构现状,按重点应急保障单位划分重点应急保供区域,建立企业与重点区域应急对口责任保障机制。最后,加强国际间油气合作与协调机制建设,包括加强与资源生产国的协调与合作,一旦发生“黑天鹅事件”,由政府出面签订紧急供应协议,迅速增加油气资源的进口量;与邻国签订协议,共同构建区域性油气储备保障体系;与油气资源的运输途经国加强合作,努力确保油气资源在国际航道的运输安全。
产业提高自给、完善储备
首先,产业要努力提高油气自给水平。目前,我国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分别超过70%和40%,“黑天鹅事件”发生时则高度依赖进口的油气供给体系非常脆弱。因此,必须增强底线思维,筑牢油气供应安全底线,千方百计维护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基本稳定,适度对规模大、涉及面广、成本高、风险大的油气项目予以支持,以避免国产油气供应大起大落。
其次,完善油气储备体系和机制。结合油气产业发展现状,选择由国家战略储备、企业法定商业储备及企业商业储备相结合的储备方式,合理布局储备区域,制定科学的储备规划和储备规模:继续加大国家原油战略储备设施建设和企业原油商业储备规模;全面加快储气库建设,推动构建地下储气库新型产业,增强天然气储备与调峰能力。此外,建立权责分明、运行有效的储备管理体制,构建一套科学高效的储备运行和资金保障机制,努力形成以实物储备建设为主体,外汇储备、替代技术储备及其他能源储备为辅的油气储备体系。
再次,推动更高水平上的产业改革与开放。面对“黑天鹅事件”,保守和闭关是行不通的,唯有通过不断改革、开放和创新,按照油气体制改革总体部署,充分释放竞争性环节市场活力,在更高水平上进行改革、开展对外合作,才能提升油气资源接续保障能力,保障我国的油气安全。目前,我国的重点应放在上游。一是不断完善相关配套政策,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外资及民营资本进入油气风险勘探与开发领域。二是加强国内石油公司间合作,通过联合研究、联合勘探、信息共享,推动勘探大发现、开发高效益;加强与国际石油公司及民营资本的合作,逐步形成以大型国有油气公司为主导、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参与的勘探开发新格局。
企业提升应急管理能力
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油气企业应急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的高效手段。
因此,油气企业应强化对数字化转型的统一认识,做好顶层设计、知识普及和培训宣贯工作,加快数字化运营管理体系的建设步伐,利用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促进油气产业链的信息共享,提高产业链联动和优化配置效率。应真正将数据资源作为企业应急管理的重要资源,利用区块链技术解决数据孤岛问题,提升数据质量,充分挖掘数据价值,提高生产运营效率和应急管理的智能化能力。
责任编辑:郑 丹
znzhengd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