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观点  >  观察
国网鸣响“第一枪”,之后怎么打?
2021年03月15日 15:30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本刊记者 于 洋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国家管网集团完全落实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需要配套强有力的细则和监管举措。

 

  10月29日,国家管网集团粤东LNG接收站对中国石化、新奥能源LNG进行槽车装车外运,打响了国家管网集团LNG接收站面向市场提供服务的“第一枪”。国家管网集团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自国家管网集团实际运营伊始,就颁布了一系列有助于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的制度措施。但管网设施公平开放完全落实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配套强有力的细则和监管举措,进一步提升公平开放的系统性和全局性。

  公平开放更进一步

  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公平开放,最终实现全国油气资源配置的最优化,这是油气改革的目的,也是成立国家管网集团的初衷。

  “组建国家管网集团是推动油气行业加快走向市场化的具体举措。更关键的是看国家管网集团如何在未来的发展中向社会资本公平开放管网设施,有效发挥牵引作用,带动油气行业上下游真正走向市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一带一路能源贸易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董秀成说。

  10月20日,国家能源局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信息报送系统和信息公开系统正式上线。“这是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服务我国油气市场化改革、服务油气管网公平开放的一种方式。”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董事长,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党委书记、董事长叶国标表示。

  2014年以来,我国不断探索实践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的实施路径和方式。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油气企业开放意识不断增强,开放服务逐渐增多,开放范围持续扩大。

  “但受管网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不充分、油气管网运营机制不完善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我国油气管网设施开放数量仍然较少,开放层次相对较低。”中国石油学会研究员孙春祥说,“随着国家管网集团的实际运营,这一局面将逐渐被改善。”

  公平开放标准有待建立

  随着国家管网集团的运营,前景似乎一片光明,但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出了担忧:“从目前的托运商准入、能源管理、运营监督等制度来看,暂时还看不到制度层面对‘优化资源配置’这项核心工作的运营流程、量化评价和监督纠错的设计。”

  以LNG接收站为例。目前全国21座LNG接收站中,已有10座划归国家管网集团。LNG的进口量约有一半在民营公司。未来或许出现的一个现实问题是,在双方生产计划没有相互公开、未能提前做好协商的情况下,很可能会出现撞期。LNG船每多待一天的成本是10万美元,卸船需要3~5天。因撞期而导致的经济损失或许难以避免。

  “这就牵涉到优先权的问题。”业内人士表示,“优先权应是基于技术优先,靠商业规则来执行。涉及专业化的管理制度应该直接制定出行业标准,甚至国家标准。需要由第三方专家制定、审核,而非一两家企业闭门造车。”

  目前,国际天然气市场上供大于求,国内油气储运能力也处于历史高位。在组织机构上,国家管网集团确实具备了互联互通的条件。后疫情时代国内用户需求旺盛,我国天然气经济“弯道超车”具备条件,唯一缺少的是市场运行机制和与之对应的、衡量是否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标准体系。

  由于准备时间仓促,相关工作已经出现“漏项”问题。例如,在国家管网集团涉及专业管理的规章制度中尚未涵盖有关于“能源利用效率”与成本、价格以及“节能减排”、“节能降耗”、“节能增效”、“资源优化配置”之间关系的管理规定,也没有对这部分工作进行监督、评价、向社会披露。作为交通运输行业,能效是一个关键指标。在油气运输环节降低能耗可以有效降低油气价格。

  能耗成本占油气产业操作成本的30%,是可变成本之首。在管道运输环节能耗成本更是占到50%。经测算,仅通过管道储运环节的运行优化、降本增效,可实现每升汽油降价0.2元,每立方米天然气降价0.1元。

  降低成本,一方面是直接降低油气输送的操作成本,另一方面是发挥管网能源枢纽的作用,配合国家落实宏观调控政策,实现全产业链甚至跨产业的资源配置优化,从而实现降本增效。相关人士建议,有关能效的评定可以交由第三方机构完成。

  强化有效监管

  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的有效监管,是推动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的重要措施。

  “信息公开是用户申请获得油气管网设施开放服务的重要前提,也是消除信息不对称、更好发挥市场作用、激发更多市场主体参与的应有之义。”孙春祥说。

  管道中的油气运转模式是一个口进多个口出,有进才有出,动一线连全身,是一个联动的过程。业内人士举例称:“如果上游气源因为经济或技术原因减量三分之一,下游用户有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那么该减谁的量?肯定会有矛盾,这就需要信息的透明,需要将相关的规则提前制定好,将整体的损失控制到最低。”

  据了解,目前国家管网集团各项业务的“管辖权”已初步做好划分,但具体如何执行仍然缺位。托运商准入工作到明年4月1日才会开启,此前争论不休的有关管网开口的相关工作在搁置半年之后也尚未重启。

  “落实公平开放,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需以国家整体资源配置最优为前提和目标。”业内专家称。他建议在国家管网集团和三桶油之外,还应引入第三方监督机制。让第三方机构,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央企业节能减排监测中心、国家节能中心、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中国城市燃气协会等参与到公平开放规则、标准的制定与运营效率的监督中去。

  针对目前的监管模式,中国油气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建良表示:“由于国家管网集团的监管主体是国家能源局及其派出机构,并不是专门从事管道剩余能力测算的机构和人员。因此,将独立于管网运输企业的专业中立机构的测算结果纳入进来,将大幅增加监管的力度。”

  责任编辑:陆晓如

  znluxiaoru@163.com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