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资讯  >  国内
胜利的胜利
2021年04月16日 20:18   作者:石杏茹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今天,胜利油田迎来了60岁的生日

六十载砥砺奋进

一甲子为油奉献

今天,道一声

胜利

生日快乐

 

 

  那是共和国石油史上非常不平凡的一天。

  1961年4月16日,在如今东营区东营村东1500米处,华8井首获工业油流,由此宣告了胜利油田的诞生!

  60载倏忽而过。

  这60年,胜利油田共发现油气田81个,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5.87亿吨,累计生产原油12.5亿吨,占我国同期陆上原油产量五分之一。累计实现收入2.39万亿元、利税1.03万亿元

  这60年,足以让呱呱坠地的婴儿成长为一个齿豁头童的老翁,却没有改变胜利油田推陈出新、一往无前的改革气象,没有改变胜利人激情澎湃、从胜利走向胜利,从创业走向创新的乐观情怀。

  谁说人生无再少,60岁的胜利油田身轻体健,正围绕集团公司“一基两翼三新”产业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领先企业、打造百年胜利”愿景目标,大步向前。这就是胜利的胜利!

  胜利的胜利,是坚持党的领导,在经济领域为党工作的胜利

 

  “我国建成又一个大油田——胜利油田!”

  1974年9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5周年前夕,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第一次向全世界宣布了胜利油田的存在。世界震惊,举国欢腾。

  当时,距离“胜利油田”发现已经过去了13年。

  1961年4月16日,由32120钻井队负责钻探的华八井出油,获日产原油8.1吨,首次在华北平原获得工业价值油流,成为中国油气勘探史上的重大发现之一。

  华八井成为发现胜利油田的重要标志,揭开了华北地区大规模勘探开发会战的序幕。之后的1964年,万马奔腾黄河口,一场声势浩大、影响深远的石油大会战就此展开。

  胜利之所以被“雪藏”13年,是鉴于当时的国际形势,党和国家出于政治战略和经济安全的需要,没有对外宣布胜利。胜利人心里装着国家、装着石油,甘当无名英雄,在渤海湾畔、黄河岸边默默奉献、默默苦干。

  藏起来是为了胜利,推出去也是为了胜利!

  翻开胜利油田60年的发展历史,可以鲜明地看出,在共和国发展壮大的每一个关键时刻,在改革开放艰苦探索的每一个特殊时期,胜利油田始终坚持“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自觉;始终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对党绝对忠诚、旗帜鲜明讲政治贯穿油田改革发展全过程,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油田的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始终与祖国的命运紧紧相连。

  即使是文革时期也不例外。

  胜利人牢记党的嘱托,心系石油,不迷茫、不失望,努力排除干扰,一心一意生产,提升在经济领域为党工作的能力。

  1971年组织孤岛会战;1973年,英雄钻井队3252队实现一年钻井进尺15万米,相当于17座珠穆朗玛峰的高度;1975年7月,面对永42井的强烈井喷,胜利人是威武不屈的钢铁战士,以气壮山河的英雄壮举,制服了井喷,保护了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的安全;1975年,胜利油田首支女子钻井队32620队成立,她们立下凌云志,顶起半边天;1978年,胜利油田原油产量达1946万吨,跃居全国第二大油田。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国家粮棉矛盾突出。具体表现为:多产粮才能吃饱,就要通过多生产化肥支持多产粮高产粮;多种棉花才能有衣穿,但是多种棉花就要多占用土地,影响粮食生产,所以要通过生产化纤减少种棉花用地。那个时期,胜利油田向日本、菲律宾、泰国、罗马尼亚、巴西、意大利、美国等国出口原油9000多万吨,换回了130亿美元,支撑了改革开放初期石油化工产业的大发展,建成了当时先进的化肥、纤维等生产装置,生产化纤、农用化肥,解决穿衣、吃饭问题。

  改革开放之后,胜利油田率先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强化全新的市场经济理念,内部通过竞争提高管理水平和运行质量,外部通过竞争拓展市场空间和膨胀经济总量。

  进入新时代,伴随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进程,伴随着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时代强音,胜利人把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作为国有企业的“根”和“魂”,始终紧跟党中央步伐、听从党中央召唤,把党的理想信念、执政理念、方针政策,融入改革发展实践,推动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自觉服从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努力开创油田高质量发展新境界。

  胜利的胜利是不断解放思想,创新地质理论认识的胜利

 

  石油在哪里?

  在地质学家的脑海里。脑中有油才能处于良性精神状态,才能激发找油热情;脑中无油就不可能找到油气。脑中有油才有找油思路与构想,才有找油模式,才有方向和目标。

  胜利油田的发现就是“油在地质学家脑海里”的例证。

  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方专家一致认为只有海相地层才能产出石油,而中国大地大多属于陆相地层,所以国际上一直宣扬着“中国贫油论” “华北无油论”。在华北渤海湾地区找油,曾被外国专家称作“天方夜谭”。

  开发油气,没有圈闭,无从谈起,可要是思想被圈闭,却绝对找不到圈闭。

  思想有多远,脚步就有多远。

  以李四光为代表的我国地质学家在中华大地上丈量了每一寸土地,提出了“陆相生油”理论。胜利油田的发现就是陆相生油理论在华北地区的实践。

  胜利油田勘探区域散落在十几条隆起带之间,囊括了世界三分之二以上的油藏类型,被人称为“地质大观园”。我国石油工业的奠基人之一康世恩曾形象地比喻:“一个摔碎的盘子,又被踢了一脚,七零八落,对不起来”。地下油藏的复杂程度,决定了勘探开发的难度。

  思想决定行动,认识制约结果。认识提高了,思想到位了,才有旺盛的内动力,强大的执行力,才能去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把这一认识具体到胜利油田的勘探开发过程中,人们可以清晰地发现,由于坚定不移、不断总结和加深认识,寻找有效的技术方法和手段,化旧为新,才使胜利油田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从一个发展高潮走向另一个发展高潮。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胜利人面对艰苦的自然环境和复杂的地质条件,依据传统的背斜理论,并根据实际加以创新,逐步明确了复式油气聚集带整带含油的特点,相继突破了“断层有害论”“凸起无油论”,战胜了“恐斜病”,创新了复式油气聚集(区)带理论、隐蔽油气藏勘探理论……这些胜利人自己创造的理论,让整个渤海湾的勘探之路越走越宽;创新的居于世界前沿的陆相水驱剩余油富集理论、聚合物加合增效理论,国内领先的滚动勘探开发、高含水油田水驱提高采收率等配套技术,支撑了油田原油产量连续9年保持在3000万吨以上,1996年到2015年连续20年年均产量稳定在2700万吨以上……

       进入新时代,面对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持续攀升,国家能源安全受到严峻挑战的新形势,胜利油田进入开发后期,找油、采油的目标以“薄、小、碎、深”油藏为主,效益稳产难度越来越大。

       面对困难,胜利人除了具备扎实的油气地质专业基础外,还具备开阔的视野与清晰的思路,具备善于捕捉勘探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信息以及综合分析与判断能力,具备综合运用勘探技术与方法解决勘探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知道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工作,用什么技术找什么类型的油气藏。

       “在油气勘探最有潜力的目标抓突破,在油气开发矛盾最突出的领域抓创新。”胜利油田科技管理部冯斌说。成立8个勘探攻关项目组和8个开发工程项目组,统筹资源,集成攻关;“十三五”期间总投入24.96亿元,为“十二五”的1.2倍;加大科技奖励力度,年度科技奖励达到1.52亿元;共生产原油1.17多亿吨,超规划目标361万吨。

  胜利的胜利是国有企业改革一步步深化的胜利

 

  2014年,注定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年。这一年,“新常态”成为海内外观察中国经济的一大热词,为中国经济指明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逻辑。这一年,中国迎来了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挂帅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先后召开八次会议,重大改革接连推出,势如破竹。

  2014年也是新一轮低油价的起始之年。

  一方面是中央到地方全面深化改革的浪潮呈现如火如荼的态势,一方面是油价暴跌带来的效益锐减,胜利油田走上了一次再出发的新征程。

  在重新起跑之前,回过头来看看国企改革的足迹,不难发现,包括胜利油田在内的石油企业从来都是走在改革先行者的位置,许多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举措也是从石油工业开始的。

  从1亿吨原油大包干到“海洋特区”的构想;从海洋油公司组建到陆上“两新两高”管理模式的建立,从借债发展到海外上市融资;从政府管制到市场定价;从行业分割到石油石化大重组,从政企不分到重组改制……石油企业改革是国企改革交响乐中最激昂的音符,而胜利油田又是石油企业改革中最特别的存在。

  由于长期资金投入不足,1979年之后我国原油生产呈下降之势,这让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康世恩彻夜难眠。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出口创汇的重要来源,稳产1亿吨原油成为石油工业发展的紧迫任务。

  在此背景下,石油工业部向中央提出了原油产量包干的改革建议。1981年10月8日,国家经委、财政部和石油工业部正式确定胜利油田实行原油年产量1600万吨试点包干。

  产量包干政策的实施,是这一时期胜利油田开发建设、民生保障等大型工程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同期对外开放引进国际先进的技术和装备,促进了油田勘探开发水平的提高。1984年胜利原油产量突破2000万吨,比上年增加464万吨,是胜利油田历史产量增长最多的一年。

  这只是开始,胜利油田的改革步伐铿锵有力。1989年7月30日,胜利油田会战指挥部更名为胜利石油管理局,标志着胜利油田以勘探开发会战为主的生产管理体制的结束。1993年6月29日,国内陆上石油开发行业第一家股份制油公司,东胜公司挂牌成立。东胜公司以难动用储量开发为主营业务,创造了灵活的体制,时称“东胜模式”……

  原油产量包干试点、油公司建设、一体化管理……这些典型词汇勾勒出胜利油田发展的轨迹,更展现出与国家和民族同呼吸、共命运,为国分忧、持续改革的胜利担当。有着改革基因的胜利油田在低油价下又挺起了改革的旗帜。

  胜利油田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对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做出的战略性安排,开始用超常规的方法和手段革新,击穿一切低油价下的桎梏和羁绊。

  以此为标志,胜利油田为国内上游找到了一条老油田高质量发展之路。

  铁犁破土、播种收获,看似顺理成章,实则饱含艰辛。这是变革求生的胜利担当。胜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胜利油田分公司总经理牛栓文表示,国企是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是党和国家的经济部队。国企改革,说到底是调整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用今天的改革为明天的发展铺路搭桥,让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形势的变化,有效资源接替不足和效益稳产的矛盾越来越大,高成本和成本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十分突出,生产保障能力和社会化服务业务扭亏增效能力亟待提升,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机制尚需完善等,严重制约着胜利油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十三五”以来,胜利油田统筹谋划全面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举措,系统提出了“五大战略、三大目标”规划部署,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深化改革管理创新,通过推进油公司建设、专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社会化创效等重点举措,进一步构建现代企业管理体系。一系列改革创新措施让油田盈亏平衡点持续下降,连续4年效益稳产2340万吨;2020年超额完成年度石油地质储量任务,整体运营效能持续提升……

  就像奔腾不息的黄河流向宽阔的大海,胜利人把现代管理文明融入国有企业的改革脉搏,阐发向着什么方向、呈现何种姿态、秉持何种准则。而这,正清晰地标注出一个国有骨干能源企业在新时期的价值导向,高高扬起了奋进新时代的风帆。

  胜利的胜利是绿色发展理念的胜利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人们都能感受到这首诗的气势,却很少有人想到黄河的入海口在哪里呢?

  从公元前602年到1938年这2500多年时间里,黄河大的改道有26次,平均100年左右就有一次。黄河的入海口也在从北抵天津、南至淮河这一个大范围内变动,黄河现在的入海口在山东东营——石油之城。

  东营黄河入海口实际上也是我国最年轻的一块土地。为什么这么说呢?就是因为号称“一碗水半碗沙”的黄河水从黄土高原一路奔腾而来,带来的大量泥沙沉积使得东营的面积一直在不停地变大,据相关数据显示,每年新增土地约一万亩。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哺育了华夏子孙,她在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保护黄河就是保护自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兼胜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胜利油田分公司代表孔凡群认为,坚持安全绿色发展,既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讲政治、勇担当,体现央企作为的政治责任,必须坚决扛起安全绿色发展责任使命,以更高的站位、更严的制度、更实的基础管理推进安全绿色发展。

  胜利油田认真落实中国石化绿色企业行动计划,发布油田绿色企业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了绿色发展、绿色能源、绿色生产、绿色服务、绿色科技、绿色文化六大行动,打造形成胜利油田绿色低碳发展新优势。

  而这,并不容易。

  胜利油田生产区域复杂多样,陆地、海洋、城区、农田,还有生态区、养殖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西部脆弱的生态环境更对绿色生产提出了严苛的要求。

  2018年,为了保护好黄河三角洲宝贵的湿地资源,胜利油田针对核心区和缓冲区内300处生产设施,组织制定2018-2020年关停退出方案及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实行终身负责承诺制,严格封井和施工标准,做到封井、地面设施拆除和生态恢复“三位一体”。

  话说来简单,但字里行间蕴含的分量谁能知道。

  这300处生产设施主要在胜利油田最大的海油陆采单体人工岛老168平台和垦东12、垦东701海油陆采平台。其中,老168平台有67口油水井,垦东12和垦东701共有154口油水井。其余的油水井分布在河口采油厂、孤东采油厂。退出之后,影响了胜利油田近33万吨的年产量,近10亿元年产值。

  退出是为了更好地前进。

  不仅如此,胜利油田始终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构建行业监管、市场化运行、价值考核的绿色发展体系,推动绿色发展融入勘探开发全过程、专业服务各领域,全方位降能耗、减损耗、控物耗。

  在胜利油田石化总厂污水处理岗位工作近30年,吕兴武近几年的感受颇深,“发生了很多变化,最主要是没有难闻的气味了,工作环境得到巨大改善。”

  炼厂的难闻气味主要来自于一种在废水、废液、废渣处置过程中产生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这在所有的石油炼化企业中都不可避免。

  变化不仅仅发生在石化总厂。胜利油田在2013年就实现采出水零排放,油田开发实现全流程密闭生产,修井现场实现“无塑化”,封存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碳交易产品,填补了国内行业空白……

  一系列变化来之不易。2016年以来,胜利油田先后投入3.36亿元,实施气代煤(油)工程,年减排二氧化碳39.5万吨。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油田能耗总量年均下降11.7万吨标煤,绿色产品技术标准覆盖率达到100%。

  坚持多元化能源布局,加大新能源开发力度,现已拥有油田采出水余热资源综合利用等14项核心技术,投运余热、地热、太阳能等新能源项目年节能达到5.67万吨标煤。

  创新实施的注采输区域一体化节能改造模式,产液规模由3.06亿吨/年下降至2.9亿吨/年,年节电2.4亿千瓦时,改造工程荣获国家“双十佳”最佳节能实践、国家节能标准化创建项目……

  “十三五”,胜利油田能耗总量和强度分别降低25.9%和14.9%

  胜利的胜利是“胜利精神”的胜利

 

  几代石油人不仅生产了石油,而且创造出了石油精神、胜利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支撑着一代代石油人创造出了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这是无论何时都不会过时的精神财富。你爷爷把这种精神传递给了我,我用一生体味。希望你能能理解我们看似傻笨的坚持,能从中体味石油精神和胜利精神的伟大之处。油田是养育你的地方,你的身上流淌着石油人的血液,内心也凝聚着石油精神之魂……

  2018年10月25日,《胜利日报》上刊登了《一封家书》。这是一个“油二代”的父亲、河口采油管理十区经理杨湖川写给他“油三代”儿子的信,回答他儿子“为什么不到其他地方争取一些更好的机会,还要守着石油这个夕阳产业”的疑问。

  这就是胜利精神的代代传承,这就是胜利人的家教家风。

  胜利精神之于胜利油田,是六十年风雨兼程脚底磨起的那道茧,是六十年勇往直前心里揣着的那个梦,是六十年经验教训悲欢凝落成的那个结,它携带记忆、深藏智慧、象征灵魂。

  1964年1月25日党中央正式批准,在东营地区展开石油大会战。石油部从大庆、玉门、新疆、四川等油田调集精兵强将,主要是从大庆和其他老油田调来一批干部和专业队伍、配套队伍,“三老四严”的作风也一并带到了胜利会战队伍中。

  一部艰难创业史,百万覆地翻天人。

  传统精神是石油工人的“传家宝”。油田开发初期,在帐篷里、工地上、井场上,通过老干部讲红军长征史,老工人讲大庆会战史,广大职工广泛开展忆苦思甜活动,讲明了方向,激发了斗志。英雄的胜利石油工人,秉承“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革命气概,硬是把会战打得惊天地泣鬼神。

  胜利油田的勘探开发史,就是一部石油工人过硬作风的锤炼史和养成史。胜利人“闻油则喜、为油而战、敢打必胜”的优良作风,产生了无穷的创造力,形成了巨大的凝聚力,造就了顽强的战斗力。

  胜利油田精神凝聚了几代石油人的共同价值观,始终屹立于时代精神高地,是新时期石油文化传承的重要基石。胜利精神犹如破浪前行的“灯塔火炬”指引着一代代胜利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60年来,胜利人秉承爱国、创业、创新、开放的胜利精神,展示了“从创业走向创新,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胜利风范。

  新时期胜利人,继承发扬石油精神,牢记中石化“爱我中华、振兴石化”“为美好生活加油”初心使命,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推动胜利油田以大胸怀、大作为、大贡献,接力探索、接续奋斗。

  站在新起点,面对新征程,牛栓文表示,大企业大担当,胜利油田将坚守“为祖国找油、为民族争气”的政治底色,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领先企业、打造百年胜利,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中体现央企担当。

  到2025年,推进高质量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2026-2035年,推进领先企业建设,整体发展质量、效益指标和企业软实力处于领先水平。2035年以后,成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典范,以坚实步伐迈向百年胜利、永续胜利。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们相信,英雄的胜利人,以胜利精神为引领,一定会向祖国递交一份胜利答卷,一定能给胜利的未来,留一份胜利的遗产。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