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报道  >  炼化
【炼化】中油七建:首闯闽南展风采
2021年06月15日 10:22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宋晓艺 胡婷艳 李 伟 韩 惠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中油七建承建的中化泉州260万吨/年连续重整装置一次投产成功。

 

  “四季有花常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

  2020年12月22日,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七建公司承建的中化泉州100万吨/年乙烯及炼油扩改项目——260万吨/年连续重整装置生产出合格产品,一次投产成功。

  泉州乙烯项目是国家“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其建成投产关系到国家总体石化产业战略布局与国家能源安全供应。260万吨/年连续重整装置是泉州乙烯项目核心装置之一,于2019年3月8日开工。2020年7月30日中交;12月25日,再生系统成功建立催化剂循环,苯、甲苯、C8+产品质量合格外送。该装置是国内最大规模采用国产工艺包的连续重整装置,技术国产化率100%,设备材料国产化率超过95%,目前已申报国家优质工程金奖。

  业主态度从怀疑到肯定

  260万吨/年连续重整装置工程是七建公司首次进入泉州石化市场施工。施工伊始,业主对七建公司的组织施工能力持怀疑态度。

  “业主起初对我们的担心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我们毕竟是第一次合作。”七建福建项目部经理潘尊贵说,“正因为如此,我们更要勤沟通,让业主一点点地了解我们。”

  打铁还要自身硬,与别人沟通前必须先把自己的工作做扎实。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项目部一边重新编制受疫情影响的施工计划,以2020年7月30日中交为目标,精打细算进行调整,取得了总包、监理的信任,并与他们一起积极与业主沟通,取得共识。

  春节期间,项目部留守管理、作业人员388人,边施工边隔离,无一人感染,在施工现场形成“春节施工热”的大干高潮。通过“精细化”的组织管理,高峰期仅用120名工艺电焊,便按时、按量、高质完成了施工目标,大大降低了施工成本,增加了利润空间,一举扭转了业主对七建初来乍到的“偏见”。

  2020年2月15日疫情后复工,项目部一个月内组织作业人员达1400人。从春节留守、疫情防控到复工复产,项目部事无巨细,共完成钢结构制安487吨、静设备安装67台、工艺管线制安1.3万吋、电气盘柜安装39面;7台塔器预制、安装完成,平均单台塔器预制时间7天,实现塔起灯亮,尽展“七建人”的铁军风范。七建成为泉州石化57家承建单位中复工人数最多、速度最快、成果最高的一家,得到了业主的充分肯定。

  模块施工提效率降成本

  反再框架是重整装置中重要的框架钢结构,长75米、宽9米、最高73米、重2400余吨。受疫情影响,框架设计到图较晚,现场各装置已展开施工,交叉作业多、空间场地狭小,不能在现场完成所有框架钢结构安装。

  为追赶施工进度,项目部多次研讨评估后决定采用“模块化”施工,化整为零。他们将框架分为6个模块,30米以下框架采用单根构件方式安装,高空部分在地面预制成整体模块,上下两段同时施工。预制完成后,以“纯端板性连接”方法在地面进行拼接,质量检验合格后进行吊装。仅20余天,1~5号模块框架依次完成安装。

  6号框架吊装高度达73米,整体吊装精度要求高,难度最大。为保证模块顺利吊装就位,项目部提前组织各关键岗位进行联合检查。然天公不作美,原本平静的天气骤起狂风,为保障吊装安全,项目部紧急叫停施工。

  “保节点更要保安全、保质量,风这么大绝对不能有侥幸心理。”为追赶原计划节点,生产经理高永照一边多方查询天气情况,一边安排技术员携带测风仪测量风力。最终,综合多方数据,抓住次日清晨5~6时现场无风的间隙,安全、圆满地完成了吊装。

  “‘模块化’施工大大减少了现场超高空作业次数和脚手架搭建数量,降低了作业风险和质量验收难度。同时,多模块同时施工,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减少了吊车使用频率,总体施工成本更节约了百万余元。”重整装置分项目经理张益权自豪地说。

  巧思妙计调节奏显本领

  受疫情影响,在重整再生气循环压缩机K-251A/B施工中,往复机主电机及双联进气缓冲罐延期到货近40天,无法按原施工计划进行安装。

  钳工班长孙玉伟根据实际到货情况及施工进度及时修订施工计划,一方面,重新对土建基础放线进行精度放线定位,校准误差,确保后期往复机主电机到货后的安装轴系精度,在往复机主电机到货前完成曲轴箱灌浆作业;另一方面,调整施工次序,利用机组气缸和缓冲罐图纸数据定位,结合“立体放线”技术,与工艺技术人员相互配合,提前进行工艺预制及安装施工。

  通过对细节的精准把握和施工工序的科学调整,项目部不仅按业主要求的施工节点高质、高效完成了施工任务,更为后续按期完成机组空负荷试车创造了条件。

  重整压缩机K-201的出入口管道试压吹扫完毕后,现场巡检人员发现当压缩机出入口进行法兰合口时,管径56吋的法兰水平偏移约30mm,上下两片法兰面的不平度差达10mm,强力组对会严重影响压缩机正常工作甚至重整装置烘炉的投产运行。业主、总包、监理及压缩机厂家一致认为,需要重新对法兰进行割口调整和组焊处理。但是,返工不仅会增加施工成本,还会延误两周的时间,打乱整体施工计划。

  “难道只有这一个方法了吗?!”铆工班长周岗先默默地在心中琢磨。他重新进入现场仔细观察法兰,并在脑海中模拟还原施工过程。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发现了真正的问题所在:压缩机入口管段支架存在设计缺陷,拆下阀门造成重心失衡,破坏了整体稳定性,从而造成管口位移。他第一时间把分析结果汇报给项目部。通过多方研究,中化泉州专家组采纳了周岗先的建议。项目部立刻组织技术人员调正管道及弹簧支座,重装大阀门,修正偏移法兰,让螺栓能够自由穿入,达到无应力合口条件。

  这一“琢磨”,让项目部仅用3天便完成法兰的修正对接,为重整装置烘炉投产抢回10天的宝贵时间,更节约了大量的资源成本。

  七建人就是凭着这样坚韧果敢、不畏艰难的精神,秉承“筑造精品项目”的信念,以高质、高效的精品工程书写着自己的名帖,在依山傍海的闽南之境开拓了属于自己的市场,为祖国的石油化工建设贡献了力量。

  责任编辑:郑 丹

  znzhengdan@163.com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