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我国烯烃产能仍将快速增长,竞争压力远超从前。
“十三五”期间,我国烯烃行业总体运行态势良好,供需均保持快速增长,部分资源依赖型基础原材料产品和高端化工产品仍需大量进口,新冠肺炎疫情以及“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对我国烯烃行业带来了新的影响。
“十四五”期间,我国烯烃行业产能仍将保持快速增长,但面临着消费和需求增速放缓、竞争逐渐加剧、效益下滑等挑战。一体化、规模化扩张,优化原料、产品和装置结构,产业整合,将成为行业的发展趋势。
大炼化带动行业快速发展
大炼化开启国内乙烯新一轮扩能高峰
“十三五”期间,低油价导致我国基础原料路线多元化,投资态度发生明显转变。2015年以来,随着国际油价大幅下跌,国内煤/甲醇制烯烃项目经济性明显下降,规划项目投资节奏显著放缓。而基础炼化产业尤其是炼化一体化项目盈利丰厚,行业投资热情高涨。
2018年,中海油惠州二期和中海壳牌二期建成投产,拉开了国内大炼化新一轮扩能的序幕。随后,恒力石化、浙江石化、中科炼化、中化泉州等多个炼化一体化项目建成投产。此外,新浦化学、万华化学、宝来/利安德巴塞尔等多个轻烃/石脑油裂解项目顺利建成投产。2020年,国内新增乙烯产能572万吨/年,同比增长19.7%,其中裂解路线占比高达92.7%。目前,在建及拟建乙烯项目中蒸汽裂解路线产能占比超过80%,传统炼化路线产能重新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丙烯原料路线多元化趋势明显,但PDH投资过热态势明显
“十三五”期间,丙烯产能增量中传统路线、煤/甲醇制烯烃、丙烷脱氢比例大体为5:2:3。2020年,国内丙烯产能中传统路线(炼厂副产、蒸汽裂解联产)占比61.2%,比2015年下降5.4%;煤/甲醇制烯烃路线占比20.5%,比2015年提高1.2%;丙烷脱氢路线占比17.2%,比2015年提高4.4%。
得益于国内丙烷储运设施的不断完善,丙烷交易日趋频繁。目前丙烷脱氢热情依然高涨,在建丙烷脱氢装置(含2021年已投产装置)近30套,产能高达1800万吨/年。此外,还有大量规划项目,投资过热态势明显。
需求快速反弹,增速远超预期
2020年,受疫情影响,一季度国内乙烯和丙烯消费增速均明显下降。二季度后,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生产逐步恢复,海外订单大量向国内转移,再加上防疫用品、网上购物、外卖等新业态的拉动,乙烯和丙烯消费快速恢复。2020年,国内乙烯和丙烯当量消费量分别为6280万吨和4708万吨,分别同比大幅增长12.6%和11.3%,增速远超预期。“十三五”时期,国内乙烯、丙烯当量消费年均增速分别为12.3%和8.2%,均显著高于GDP增速,仍处于快速增长期。
结构性矛盾突出,成本竞争型产品依然需大量进口
2020年,国内乙烯当量自给率提高至50.6%,较上年提高2.4%,当量缺口扩至3102万吨,主要集中在资源竞争型的乙烯系列产品和性能差异型的合成材料产品。聚乙烯、EVA和乙二醇净进口量,分别达到1828.1万吨、112.3万吨和1048.7万吨,均创历史新高。聚乙烯和乙二醇,均主要来自中东低价产品。其中,中东聚乙烯占比48.3%,中东乙二醇占比52.9%。
行业发展趋势展望
产能持续扩张,竞争压力远超从前
近两年,多套大型炼化一体化装置投产,主要石化产品产能增长迅猛,甚至创近年新高,部分烯烃下游产品产能已经超过消费量。2020年,如丙烯酸及酯、己二酸、环氧氯丙烷等产品行业平均开工率均不足60%。
“十四五”期间,国内仍有多个大炼化、“减油增化”和轻烃综合利用项目建成投产,主要化工品新增产能显著高于新增需求,乙烯、丙烯产业链面临全面过剩压力,没有资源成本优势的老、小落后产能因效益原因的关停将陆续出现。在基础原料供应环节,提高综合成本竞争力是关键,规模化和一体化仍将是获取比较优势和效益的主要途径。在下游产业发展环节,提高产品特色化、高端化水平是关键。这需要结合中国超大消费市场优势,建立面向终端消费的产品生产、开发理念,加大在合成材料高端专用牌号、专用化学品领域的投入,补齐短板,提高国内满足能力。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压力下,为了提升竞争力,乙烯裂解原料结构将再度向轻质化方向转变。以进口美国乙烷为原料的卫星石化125万吨/年乙烯将在2021年上半年建成投产,中石油塔里木60万吨/年乙烷裂解制乙烯示范项目和中石油榆林80万吨/年乙烷裂解制乙烯示范项目将在2021年下半年建成投产。此外,还有一些部分/全部采用进口轻烃原料的乙烯项目正在推进或开展前期工作。
新增产能进一步向沿海和资源富集地区集聚
当前,国内石化行业新一轮发展以大炼化、减油增化和轻烃综合利用项目为主,基本依托沿海港口、物流条件优越的地区布局。“十四五”期间,国内新增乙烯、丙烯和对二甲苯产能的88%、78%和93%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行业投资重心再度向东部沿海地区集聚。
“十四五”期间,我国还将坚持战略技术储备和产能储备的基本定位,以提高产业竞争力为目标,适度有序发展现代煤化工。现代煤化工仍将主要布局在内蒙古鄂尔多斯、陕西榆林、宁夏宁东、新疆准东4个重点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支撑烯烃需求稳定增长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将加快我国石化产业结构优化,培育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从内循环来看,“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仍将保持平稳增长,受新型城镇化和内需升级以及5G技术催生新应用领域等因素的拉动,石化产品需求仍将保持较快增长。从外循环来看,虽然中美贸易摩擦对这些行业出口有影响,但在“一带一路”不断推进的同时,RECP、中日韩自贸区等一系列区域性贸易协定的签订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石化产品国际贸易向质量型、创新型发展,带动国内石化产品的消费增长。
预计到2025年,我国乙烯和丙烯当量消费分别达到7640万吨和6150万吨,“十四五”期间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0%和5.5%,平均增速较“十三五”大幅放缓;烯烃下游产品市场需求将呈现较明显的差异化增长特征,部分化工新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仍将保持较快增长。
产业开发力度加大,竞争主体更加多元
《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修订版)》颁布后,一批民营大炼化快速推进,埃克森美孚、巴斯夫等外资企业也积极在国内布局乙烯项目。“十四五”期间,仍将有多个民营和外资乙烯项目建成投产。预计到2025年,民营企业乙烯产能达到1750万吨,占国内总产能的28.2%;外资权益乙烯产能达到900万吨,占国内总产能的14.4%。民营和外资企业的行业影响力和话语权将不断增强,多元化产业格局将进一步稳固。
责任编辑:郑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