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人物
【人物】吉林油田有朵彩色的云
2022年01月19日 18:18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刘晓娣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吉林油田井组承包第一人李彩云,始终坚守着“挑战自己,永不服输”的信念。

 

  李彩云,吉林油田一线员工。从吉林省特等劳动模范到全国三八红旗手,从全国劳动模范到当选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她始终坚守着“挑战自己,永不服输”的信念,迈着坚定的前进步伐。

  今年她更忙了。除去日常必需承担的工作,她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带领劳模专家团奔波于吉林油田10个采油厂,开展便携式液压更换光杆装置的推广培训。培训过程中,她在现场安装了这种省力省钱装置57井次,创效近40万元。而全油田都掌握这种技术后,创效数目将会更加可观。

  井组承包第一人

  2000年,吉林油田新木采油厂实施井组承包责任制。李彩云自告奋勇,承包5号井组,成为承包井组的第一人。

  承包井组,意味着从此离开热闹的城市生活,离开年迈的父母、公婆,意味着从此与荒原、油井为伴。这一切,李彩云都考虑过了,但第一天来到5号井组,眼前的景象还是令她大吃一惊:站内野草比人都高,围栏七零八落,井站的玻璃残缺不全,油井满是油污,井场到处都是垃圾……

  “我一定要干出个样来!”此番景象没有击退她。当天晚上,丈夫张伟就帮着她搬进了井站。

  第二天一大早,他们就开始清理油井、场地……当时正值严冬,不多会儿他俩身上的棉衣棉裤就因汗湿而挂上了一层冰。

  晚上躺在床上,李彩云累得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张伟看到她劳累的样子,非常心疼。

  为了支持妻子,张伟毅然卖掉了家里的出租车,放弃了收入颇丰的司机工作,陪着李彩云一起承包井组,给她当助手、保镖、司机。此后的16个春夏秋冬里,5号井组巡井的小路上,留下了他们一串串的脚印。

  过去,5号井组经常发生偷油事件。这个“疙瘩”不好啃!李彩云意识到光靠看护是不行的,要与井组所在地的村民相处好,用真情去赢得他们的支持。因此,村里无论谁家有个大事小情她必到,谁家有困难她必帮。她和村里人的关系越来越融洽,村里人慢慢把她当成了自己的亲人,偷油事件慢慢减少了。

  李彩云两口子经常跟修井队员工打交道。看到修井工作很辛苦,夫妻俩很心疼他们。队员带饭了,就帮他们热好;没带饭,就煮点面条送去。冬天送热水、热汤,夏天送西瓜、雪糕……

  队员们非常感动,修井作业时更加用心。每次完工杆管泵从套管里取出时,他们都用手套刮油,不让油水落地,并在井口铺上一大块塑料布防止油水落地,减少夫妻俩的工作量。

  有一次,油井刚作业完,碰巧油田安全处来检查。检查组看着眼前一尘不染的井场不敢相信,以为李彩云带错了井场。因为一般油井作业完会一片狼藉。得知夫妻俩连夜将油井恢复整洁后,检查组连连为他们点赞!

  3个月后,让检查组更为惊讶的是,曾经倒数第一的5号井组,各种资料录取准确及时、各种设备正常运转、井站整洁美观、井场标准化全部达标,井组开发管理水平达到吉林油田公司前列。这是夫妻俩全力提高业务水平取得的成果。

  为了提高业务水平,他们向有经验的老师傅请教,还专门买了采油方面的书。经过不懈努力,业务能力越来越高,而且摸索形成了一套采油操作法,促使油井洗井周期由以前的30天延长到60天,平均含水恢复周期从8天缩短到2天,每年可减少洗井影响产油量100吨,创效高达30万元。

  不断挑战自己

  李彩云是一名油二代。父辈肯吃苦的拼劲和韧劲融进了她的血脉。面对任何困难和挑战,她都有股倔劲。她的微信名就叫“挑战自己”。这是她的信念,也是她的“标签”。

  2008年,李彩云查出了甲状腺恶性肿瘤。医生告诉她,必须马上手术。噩耗没有击垮这个意志坚强的女子。手术结束的第二天,她就让丈夫返回井场。她躺在病床上,心里挂念的是井场。

  7天后,她不顾医生反对,拔下滴流针管离开病房返回井场。医生说:“你不要命了?”领导说:“你必须在医院继续治疗!”但她回答:“我没事!只要身体可以,我就要一直坚守在5号井组!”

  就是这样挑战自己,李彩云在工作岗位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就是这样挑战自己,她赢得了诸多荣誉——先后获得吉林省特等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2019年,为全面发挥劳模工匠的模范带头作用,吉林油田成立了以全国劳动模范李彩云和杜海峰为首的劳模创新工作室,主要任务是负责油水井综合治理研究及相关设备研发改进推广应用工作。

  李彩云带领工作室成员,本着“自信、执着、务实、担当”的敬业精神,先后创新应用推广了《采油标准化管理》《便携式液压更换光杆装置》《光杆落井打捞技术》等8项创新创效成果,年创效百万元以上。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间,劳模创新工作室研发的一项成果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时,李彩云主要处理采油井光杆断裂故障。光杆是采油井重要组成部件。由于长时间运转,容易发生断杆,导致采油井无法正常工作。正常情况下,需要大型设备和人工配合进行更换。但疫情期间村屯封闭,大型设备无法运往作业点。

  面对产量受影响的严峻挑战,李彩云团队研发了液压更换光杆装置。不需要使用大型设备,不到半小时就可以完成更换工作,解除故障。不仅节省了人力,而且相比过去每次作业近7000元的成本,只需要一次性投入不到1万元就可以反复使用数百次。

  2020年,石油行业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和国际油价断崖下跌的双重打击。新的形势给李彩云和她的创新团队带来了更多挑战。

  他们通过创新实践活动,着力解决生产经营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难题,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将理论转化为生产力,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通过帮助落后井组解决困难,“一对一”带动9个落后班组全部实现了标准化达标,为促进油田生产经营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泪水背后的亏欠

  这么一个能拼的女子,在提起家人时却忍不住流泪。

  承包井组时,她的儿子还不到1岁。由于环境艰苦,她把儿子留在公婆家,请公婆代为照顾。“忙的时候不觉得,休息时、睡觉时我都快想疯啦!”

  实在想孩子想得厉害,她把儿子接到了井站。白天她上井场工作,就把儿子放在洗衣机脱水桶里,打开放水阀,防止儿子泡在尿里。井站蚊子特别多,看着儿子全身上下被叮起几十个大包,她忍不住哭了,直说:“儿子,妈妈对不起你……”

  等儿子稍大一些,李彩云就把他放在了托儿所。一遇到雷雨天,儿子就哇哇哭。托儿所的阿姨问他:“你哭什么?”孩子哭着回答:“一到雷雨天,我妈妈就要到井场上忙,不能来接我了……”

  有一次,夫妻俩带着孩子去井场巡逻,有口井的盘根坏了。担心要漏油,她便将孩子放在自行车后座,心急火燎地去井站取工具,换盘根。突然后面追上来一辆摩托车,司机大声喊:“你的孩子掉地上了!”她急忙停车,把孩子抱起来,拍拍土,又继续往前骑……

  转眼儿子10岁了。生日那天,儿子打来电话问:“妈妈,我想要个生日礼物。你能带我坐一下火车吗?在车厢里泡一碗面,我们全家去大宾馆住上一宿?”

  这么简单的一个愿望,李彩云却没办法满足儿子。一年365天,她在井组工作超过360天。在井组工作16年,他们一家人从没有出去旅游过。16个年头的春节,他们都是在井站上度过的。

  那一夜,李彩云怎么也睡不着,泪水湿透了枕巾……

  有一次,李彩云两个月没去看望父母。父亲打来电话问:“这个星期能回来吃饭不?”她说:“我尽量吧!”母亲直接戳破了她的“谎言”:“别信她,不靠谱!说了好几次要回来都没回来……”

  对家人,李彩云深感亏欠。但关键时刻,她倾尽全力给予家人照顾。

  2008年,李彩云的公公脑出血住进医院。为了不耽误工作,夫妻俩轮流到医院照顾。李彩云在医院照顾老人整整一个月,给老人按摩、洗脚……同病房的人对老人说:“你女儿真孝顺!”公公回答:“她是我的儿媳妇!”大家都很意外,对李彩云竖起了大拇指。

  在夫妻俩的精心照顾下,公公出院了。出院那天,公公婆婆把李彩云的父母请到一起,动情地说:“彩云真像是我们的亲姑娘!”李彩云父母说:“这就是你们的亲姑娘!”

  时光如梭。伴着泪水与亏欠,20年前李彩云夫妻种下的两棵象征心愿与希望的小树已长成参天大树,与周围的树木相依相靠。李彩云也通过不懈努力成长为了“国”字头劳模。

  “油田和国家给我的不是荣誉,而是沉甸甸的责任。我会继续挑战自己,向人民交出满意答卷!”她这么说更是这么做。

  就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她提出建议:“提升一线工人的岗位待遇,建立行之有效的技能人才培育机制,让更多人乐意当工人、当工匠。”她的建议受到两会代表赞赏,李克强总理与她握手……

  本文图片均由吉林油田提供

  责任编辑:陆晓如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