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生活  >  史鉴
【史鉴】气化北京争办奥运
2022年03月29日 13:44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钟斯友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天然气改变了北京的大气质量,为争办奥运增添“底气”。

 

  1997年9月10日10点18分,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吴邦国在陕京输气管道北京调控中心同时按下远动控制点火按钮。至此,备受党中央、国务院关心,首都人民企盼已久的气化首都、造福人民的陕京输气工程,比通常工期提前一年建成投产。一场历史性的燃料革命在北京发生。北京张开双臂迎奥运。

  翘首企盼

  1991年12月4日晚,北京承办2000年奥运会申请书呈交仪式在瑞士洛桑国际奥委会总部举行。北京奥运会申办委员会代表团团长张百发步履坚定,目光炯炯。当他把精美的蓝色封面申请书呈交给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萨马兰奇时,神情格外庄重。

  “你们从此开始了一个很艰难的历程。你们面临的对手很多。我祝愿你们的申请走好运。”萨马兰奇说。近代奥运会已举行过8次,而亚洲,只是1964年、1988年在日本和韩国举行过两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却与奥运无缘。

  承办奥运会,表现了一个国家在国际大家庭中的威望与实力。争办2000年第27届奥运会,除北京外,还有柏林(德国)、悉尼(澳大利亚)、米兰(意大利)、曼彻斯特(英国)、巴西利亚(巴西)、伊斯坦布尔(土耳其)、塔什干(塔吉克斯坦)7个城市。

  八国争雄,当仁不让!中国北京申办奥运会有着独特的优势。我国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北京举办过1990年亚运会和多次具有影响的世界锦标赛、大型国际体育比赛,城市设施和体育设施在世界上也是堪称一流的,更重要的是有举国上下各界的支持。

  随着奥运会投票日期的迫近,各申办国的宣传活动日益紧锣密鼓。

  国际上有些人士把目光投向北京的环境,特别是大气质量。他们对1984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因环境问题险些被改换门庭记忆犹新,但他们不知,环境保护早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经过40多年的奋斗,北京市区降尘量和烟雾日均比10年前减少30%,即将以“气”代煤,大气质量明显提高。

  净化首都

  1974年,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作出批示:“天然气进京,把首都变成空气最干净,街道最清洁,环境最优美的城市。”1981年,康世恩又明确指示,华北油田要向北京供气,部分解决北京市燃料的不足。1983年,国家计委批准华北油田向北京市供应天然气工程设计任务书。1984年,华北油田的苏桥、柳泉、河西务等油气田陆续投产。鉴于生产的不断发展,华北油田将原设计的日供气能力由10万立方米提高到40万立方米。

  1985年10月21日下午3时,华北油田向北京输气一期工程建成投产。北京市门站的上空,点燃了耀眼的天然气火把,北京输气工程试输气一次成功。整个输气工程包括永清—北京全长70公里、直径129毫米输气干线和天然气井11口,集气管线93公里,集气站4座,天然气处理站1座,以及配套的供水、供电、通讯、道路等工程。

  这条巨蟒,跨越河渠、铁路、公路,带着石油工人对首都人民的深情厚意,把华北油田的天然气引进了北京,日输气10万立方米。它像一条彩练,把石油工人的心与伟大的首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北京市和石油部联合召开庆祝大会。北京市领导说:“必须改变首都燃料结构,净化首都,将首都建设成为清洁优美的城市。向首都日输40万立方米天然气,这是多么大的喜事!再把第二期工程搞上去,首都烧蜂窝煤的时代即将成为过去。”1986年,华北油田向北京输气二期工程建成投产,形成日供气26万立方米的生产能力。1993年12月27日,向北京供气复线工程建成试运一次成功。复线工程包括输气管线60公里,向北京日输气增至40万立方米。

  蓝天永驻

  经济发展是逐步的,环境改善也是逐步的。1992年4月2日,在北京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奥申委秘书长万嗣辁向全世界宣布:为消除北京地区的粉尘威胁,将兴建一条从陕西省直通北京的近1000公里的天然气管道。中国已把这项工程作为争办奥运的重要条件。10多天后,在北京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上,《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又把陕北天然气工程列为“关系到首都生存发展的重大工程”。

  让陕甘宁中部气田的天然气进京,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提高首都人民生活质量、改善首都城市环境确定的项目,也是陆上石油工业实施“油气并举”方针、加快天然气开发利用的骨干工程,被列入国家“九五”重点能源建设项目。

  为使奥运争办成功,为让北京蓝天永驻,陕北探气前线陕甘宁盆地沸腾了!会战队伍的主力来自长庆油田,石油工业部门调集其他油田的各路大军会师陕甘宁。“隆隆”的钻机声,叩醒了亘古沉睡的黄土高原。会战队伍中的英雄事迹层出不穷,多少人抛家舍子在前线,多少人克己奉公,还有人为开发大气田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轰——轰——”裹挟着找气人的热望,强大的天然气流挣脱了地壳的禁锢,欢快地冲出地下宝库的大门。

  输气管线跨陕、晋、冀、京三省一市,全长900多公里,地质复杂,有沙漠和沼泽,最困难的是要越过雁门关、平型关、紫荆关、遗钗岭、驿马岭、黄河、拒马河三关两岭两河。工程由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和北京市合资兴建,工程建设采取与国际管道建设接轨的管理模式,设计、施工及材料、设备的采购加工均面对国内外公开招标,聘请国际著名公司设计并负责施工监理,从而使工程质量达到或超过国际标准。

  陕西靖边至北京石景山区衙门口末站918公里长的陕京天然气管道一线工程,1997年9月建成投用后,又相继建成陕西榆林至北京末站935.4公里长的二线、陕西榆林至北京昌平区西沙屯992公里长的三线、陕西靖边至北京市高丽营末站1098公里长的四线工程。工程通过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控制投资,成为国内少有的概算不超估算、预算不超概算、决算不超预算的“三不超”重点建设项目,被国务院领导肯定为全国重点工程中速度快、质景好、投资省的典型。

  随着6条管线天然气进京,确保了京城千家万户的用气需求,从根本上改变了北京的大气质量,实现周恩来生前“气化北京,净化首都”的夙愿,为争办奥运增添“底气”。

  责任编辑:陈尔东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