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及“数字经济”“数字产业”“数字中国”等建设。例如,“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加强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发展智慧城市、数字乡村”,“培育壮大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完善数字经济治理,释放数据要素潜力”,等等。
事实上,2017年数字经济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来,已被提及五次。当下,发展数字经济正成为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国务院今年1月发布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
作为能源行业领军企业,中国石化多年来在数字化建设方面做出了诸多努力和尝试,积极引入国产数据库,不断突破技术壁垒,实现一定的国产化数字发展规模。就此,本刊专访了中国石化信息化数字化首席专家李剑峰,听听他在企业数字化转型方面的建议。
01 转型是大势所趋
中国石油石化:数字化转型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其给制造业生产方式、发展模式、企业形态带来深刻变化,是企业竞争力提升和发展的必修课。请问,中国石化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存在哪些痛点?做了哪些努力?
李剑峰: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一直致力于推动数字化转型工作,这既是一个大的发展趋势,也是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目前的转型工作,还存在一些痛点。比如,在业务应用里很多技术受制于人,国家正在大力推动解决一些基础性问题,如芯片、数据库等等,但除此之外还要开发顶层的业务应用系统。原来,传统企业都用国外现成的先进软件,包括经营管理系统,炼厂的优化控制系统,上游的地震资料处理、油藏描述等等,这些核心业务系统仍然受制于人。
除了技术以外,软件商业化能力、工程化能力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软件之所以没有形成替代或大规模替代,与人才队伍缺乏有关系,因为没有专业做软件开发的部门,缺少专业的队伍。为此,作为传统企业,过去几年中国石化在信息化提升改造传统产业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和尝试,特别是加大力度推进公司的数字化转型,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即统一思想、顶层设计、技术引领。 在统一思想方面,重点探讨了数字化转型的概念,通过培训讨论进一步统一了认识,奠定了转型的思想基础。起初,我们有一大半时间在讨论什么是数字化转型,后来统一了数字化转型的定义,强调数字技术驱动业务转型,把数字化转型认知与实践统一起来。这为公司的数字化转型奠定了思想基础。
在此基础上,我们做了数字化转型的顶层设计、整体规划,明确了转型的具体方向和具体任务。这主要指在业务上的转型目标。
接下来要做好技术引领,率先从IT转型开始。数字化转型按照我们的理解是用数字技术推动业务变革。既然业务变革规划有了,数字技术就要做出相应调整,要打造推动业务转型的技术能力。通过这三项工作,企业转型的方向、思路、手段均已具备条件,转型相对来说就会比较顺利。
中国石油石化:中国石化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有哪些成功案例?
李剑峰:经过这些年的持续努力,中石化在数字化转型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比如,在上游的油田企业中,因为每个油井间距离较远,以前需要巡视人员骑车或开车对油井逐一检查,抄取每个仪表的数据。这种基础模式持续了好多年,不仅需要配备很多人员,而且无法实现高效管理。
如今,通过采用物联网建设,用传感器把钻井设备、传感设备、摄像头等连网后,实现自动读数、自动检测现场设备运行情况。从以前的“日常巡井”变成现在的“事故巡井”,发生事故后精准定位,不仅减少了人工数量,而且提升了管理效率和准确度。
再比如,在油气管道运行方面,我国东部地区人口稠密,偷盗油情况一度十分猖獗。以往都是雇佣当地人随时巡视,仍然无法做到24小时监管。后来,我们沿管线全部安装了摄像头,当有人员或车辆进入管道几米范围内长时间驻留时就会自动报警。这使得管理效率大幅提升,在有些管段降低了将近90%的事故发生率,效果明显。
在物资采购端也有成功案例。中国石化每年有上千亿的物资采购量,集团公司为此配备了一个庞大的物资采购队伍,而且逐级库存数量较大,占压资金严重。
后来,中国石化打造了物资采购电商平台易派客统一进行采购,从采购质量、采购周期、压减库存、减少人员等整个模式上都发生变化。如今,中国石化的物资采购系统已经与生产厂商的生产系统相互连接,采购订单直接下到生产厂商,实现数据共享,系统运行效率更高。所以,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效益利好在中国石化可以说是方方面面的。
02 国产数据库崛起
中国石油石化:数据库作为现代信息技术领域的核心基础之一,决定了IT运行处理数据的安全、稳定和高效。请问,中国石化对于信息化数据库选型的关注点是什么?
李剑峰:数据库是信息系统里特别基础的部分。数字化转型和数据密切相关,从宏观经济层面来看,数字化转型实际上是把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加入生产过程中,而传统企业实际上没有把数据作为生产要素来对待,所以说数据非常核心,负责存储数据的就是各种各样的数据库。
早些年,我们使用了很多国外的数据库,如Oracle、DB2等等都是舶来品。近几年,推进国产化是一个大的发展趋势,因此我们也在尝试做一些国产化替代工作。
另一个重要趋势是,原来我们主要使用结构化数据,那么一个关系型数据库就足够了。现在进入大数据时代,我们需要治理的数据种类更多,如视频数据、文档和图片数据、传感器实时数据,使用一些非结构化、半结构化数据的场景越来越多。随着数据种类、数据量增多,就对数据库提出了新的要求。
此外,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做分析、应用的时候,不能再像传统时只用一种数据,现在要各种数据综合使用,所以对数据种类提出了新的需求,对存储数据的能力也提出新的要求。
中国石油石化:中国石化目前选择与哪些国内的数据库企业合作?这些自营数据库与国外数据库相比表现如何?
李剑峰:近几年,国产的应用数据库越来越多,我们也在根据不同的业务特点选用不同的合作企业,如Gbase、人大金仓、武汉达梦、OceanBase等产品都在进行合作。
我认为,国产数据库发展很快,本身技术方面没有问题,和国外的驻留数据库产品兼容性很好,应用性不错。不过,国外的老牌数据库毕竟已经应用了几十年,而国产数据库还有一个培训熟悉的过程,需要在各种应用场景中被使用,然后不断发现问题、完善改进,让软件的应用性更好、运算能力更快。
中国石油石化:据悉,中国石化在下游构建了新一代的智慧加油站,并选择国产的OceanBase数据库整合加油卡系统。请问,OceanBase数据库与之前的数据库相比有哪些优势?
李剑峰:作为国产数据库之一,OceanBase在交易型数据处理方面有明显优势。原来销售企业基本上每个省公司都有自己相对独立的应用系统,数据分散无法体现整体价值。为了整合全局,从2020年开始,中国石化自上而下地整体规划,通过“数据+平台+应用”的架构设计理念,升级建设新的大集中的实体卡系统,旨在充分挖掘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的价值,把大数据技术用得更充分。
OceanBase的特长是面向零售业务的大规模交易应用和大数据分析。我们已经做了试点性建设,正在一个省一个省地推广应用。大集中后,存储成本显著降低,交易速度提升,给用户带来了更好的体验,有力推进了中石化生活综合服务商战略转型。
我们希望国内企业能够研发和推出更多更好的产品来服务传统企业,期待像OceanBase这些国产数据库可以不断提高数据库性能,特别是在稳定性、规模化部署、规范化服务等方面。
一方面是数据库产品本身需要完善,另一方面是应用培训方面需要完善,对于用惯了国外产品的开发应用人员来说有一个转换的过程,需要加强培训、反复培训,以期更好地发挥数据库的价值。
中石化在用的国产数据库还是比较多的,都在做一些试点型应用。这对我们来说是个切换的过程,有一定风险。因为数据库相当于房子的地基,换地基有风险,所以我们下了很大的决心做这个工作,也投入了很大的人力和物力,在经营管理业务以及油田和炼化生产层面还有多种数据库并存,都在做国产数据库试点。
总的来说,我认为国产数据库还是很成功的。毕竟面临大国竞争,转向国产数据库是个必然趋势,尤其是此次俄乌战争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一旦发生紧急政治事件,制裁就是全方位的。像计算机软硬件、社交软件、支付系统等都可能在制裁范围内。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尤其是大型央企要全面做好储备和准备。以前都说芯片“卡脖子”,其实数据库也是一样的。
03 打造数据湖
中国石油石化:未来,中国石化在数据信息管理方面主要看中数据库的哪些能力?
李剑峰:我们正在探讨研究数据湖的建设,这已经超出了普通意义上的数据库。传统数据库都是具体的产品,而数据湖则是一个解决方案,可以用多种数据库软件构建,能够容纳各种各样的数据,如除了传统的结构化数据外,还有非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时序数据、块数据、流数据等等,把不同的数据放进去统一管理,之后把这个数据服务化,提供服务应用。
我们现在构建的集团级的数据资源中心就是数据湖。这是个相对新的概念,是在大数据理念之后提出的。目前,正在探讨国产数据库之间如何兼容,如何实现统一调度指挥、统一检索、统一编码。现在主流的国产数据库除了OceanBase,还有武汉达梦、人大金仓、Gbase等等。这些信创名录里的数据库产品我们都在对接,未来还要做进一步试点或测试工作。
中国石油石化:如今,包括欧盟、韩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宣布了巨额的数字经济投资计划。我国也于年初提出《“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对未来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作出整体性部署。您如何看待国内外这种趋势,中国石化未来的数字化转型将向哪个方向发力?
李剑峰:数字经济是个大的发展趋势。2021年,国家数字经济占比超过38%。有不少省市如北京、深圳等地的数字经济在GDP中占比已经超过50%。对于传统企业尤其是油气企业来讲,业务规模再扩大已经很难了。同时,在“双碳”压力下,石油化工行业面临降碳压力,这都对我们探索新经济、向数字经济发展提出新要求。
我认为,未来的核心生产要素就是数据。原来,我们只在信息系统用到数据时才去收集,现在已经把数据作为关键的生产要素之一。中国石化不仅生产石油、生产化工品,还生产数据,要从这个层面重新考虑,专门做好数据治理工作,这是以前我们缺失的一课,现在要补上。
对待数据要像对待产品一样认真梳理。比方说,我们生产多少石油、化工品都是可以查到的,但生产多少数据却并不清楚。同时,对于收集到的数据要统一治理保存,而且要探讨数据的保存时效等问题,如加油站采集到的图像数据要不要存、要存多久、要以什么样的方式存;很多传感器数据,比如设备震动数据要不要保存等等。
当我们把数据作为一个真正的产品、一个生产要素去研究的时候会发现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我们大力推进数据治理,把它作为近几年的战略性任务。
可以说,数据治理工作是基础中的基础。打个比方,我们把所有数据像厨房后厨的菜一样洗干净、分好类,任何厨师都可以直接烹饪。数据治理也是如此,要了解清楚究竟有哪些数据。这样一来,质量、时间、完备性、准确性才有保证,然后再去应用、分析才不会出错。
因此,只有把数据治理好,企业数字化转型才能做好,数字经济才能真正发展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