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观点  >  视点
协同创新 当好主力军
2022年04月19日 14:29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本刊记者 郑 丹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专访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刘宝增

 

  三大石油央企协同创新与成果共享,将为我国打造油气科技强国发挥重要力量。

 

  世界科技强国竞争,比拼的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推进科技创新,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突破供给约束堵点,依靠创新提高发展质量。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加强长期稳定支持。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发挥好国家实验室和全国重点实验室作用,推进科研院所改革,改进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管理方式。

  在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刘宝增看来,包括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油在内的中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国家参与国际科技竞争的代表者,更是实现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骨干力量。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他表示。所以,“作为担当国家能源安全和战略科技力量的主力军,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油的协同创新与成果共享,对我国打造油气科技强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备战打造科技强国

  中国石油石化:刘代表,您好!此次参加两会您带来的一个议案是《关于同类中央企业协同创新与成果共享》。“同类中央企业”指的是哪些企业?

  刘宝增:同类中央企业是指业务相近、产品相同的中央管理企业,如: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油)、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化)、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海油)。

  中国石油石化:您为什么提出同类中央企业要协同创新与成果共享?

  刘宝增:中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国家参与国际科技竞争的代表者,更是实现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骨干力量。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世界科技强国竞争,比拼的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从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出发,对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进行专章部署,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强调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作用,加强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中国石油石化:在您看来,以打造科技强国为目标,我国三大石油央企开展协同创新与成果共享具有怎样的战略意义?

  刘宝增:三大石油央企作为担当国家能源安全和战略科技力量的主力军,协同创新与成果共享对我国打造油气科技强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首先,有利于提高科研效率和我国整体技术水平。我国三大石油央企通过多年的自我发展,构建了各具特色的研发体系,大幅提升了自主研发能力和研发效率,但还不能完全满足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和对油气的需要。开展协同创新与成果共享,充分发挥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体制优势,发挥各自特色和优势,集合应用社会科技资源,促进创新主体从个体、封闭方式向协同、开放的方向转变,创新要素从孤立、分散的状态向汇聚、融合的方向转变,能够加速科研攻关效率,节约研发成本,提高科研成果的整体效能,加快推进我国油气生产技术水平,最大程度发挥科学技术推进油气生产的作用,提升国家油气供给的保障力。

  其次,三大石油央企协同创新与成果共享有利于我国抢占油气勘探领域科技的制高点。虽然我国三大石油央企的作业环境不同,但目标对象基本相似,面临的技术难题和需求也基本相同,涵盖了世界几乎所有的油气藏类型和技术难题。三大石油央企虽然各自形成了一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特色技术装备,但整体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还存在一些“卡脖子”技术。开展协同创新与成果共享,瞄准技术需求和技术前沿,发挥各自特色优势,就能加快突破制约油气高质量发展的技术瓶颈和“卡脖子”技术,研发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和引领性的重大技术,实现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由“跟跑”“并跑”向“领跑”的转变,助力我国科技强国建设。

  再次,有利于推进信息资源共享和我国油气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在特深层油气、致密油气、页岩油气和断块油气藏等方面各自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勘探理论和数据资源。开展协同创新与成果共享,可以破解信息资源孤岛,共享油气地质资源,取长补短,提高油气地质认识,丰富完善油气勘探开发理论,提高油气勘探开发效率和成果,提高我国油气整体产量和油气发展质量。

  亟待解决现有难题

  中国石油石化:目前,“三桶油”的科技创新工作状况如何?

  刘宝增:在中国的科技发展史上,中央企业作为创新主力军研发了众多重大科技成果,在全球多个领域创新中脱颖而出,彰显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推动着中国科技从“跟跑者”“并跑者”向“领跑者”的转变。但是,在现有体制机制下,有些中央企业特别是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等同类企业还存在研发力量分散、重复研发、成果应用规模效益欠佳等问题,束缚了创新整体效能的释放,影响了中央企业担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引领支撑行业科技创新作用的发挥,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重复研发,科研成果效能发挥不足。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三大公司的业务类型、业务链基本相同。为了解决油气勘探开发中的技术难题和“卡脖子”技术瓶颈,“三桶油”均开展了同类技术的研究,投入巨资建设相同性能的技术验证、评价实验设施。由于受资产和知识产权属性、技术秘密、收益分配或潜在竞争关系等因素影响,共性问题重复研发、相同技术叠加投入研发、科研成果不能突破企业壁垒和行业壁垒、研发成果难以共享、科研成果效益有限。

  国家级科研平台作用发挥不充分。自1984年我国开始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以来,油气领域的国家实验室达到28个,但大部分实力较弱、学科单一,真正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更少。造成上述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实验室定位模糊、发展路径和路线规划较粗;配套政策不够明晰;依托单位在建设初期是服务国家战略和重大任务需要,但在建设运行一段时期后往往侧重于服务自身战略,缺少长远发展规划;受经济考核压力,难以对于共性、前沿、基础、应用的技术以及存在不确定风险的技术进行持续深入研究。

  中国石油石化:在您看来,三大石油央企开展协同创新与成果共享存在哪些方面的难点?

  刘宝增:难点主要有两个。

  在国家层面缺少同质央企协同创新与成果共享的平台。目前,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创新要素和资源分别由三大石油央企和相关学校掌握。只有在国家层面建立资源集中、人才多元、成果共享、资本优化等创新要素为一体的协同创新平台,形成多学科、多专业、多层次、多维度的创新模式,才能有效解决三大石油央企现在“各自为战”的创新现状,推进重大技术、关键技术和“卡脖子”技术快速破解,将科技合作推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高水平。

  缺少国家层面同质央企协同创新和成果共享机制。必须在国家层面建立促进同质央企协同创新和成果共享的管理、考核和运行办法,密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创新主体间关系,畅通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技术示范和成果转化等技术研发链,形成风险共担、成果共享、利益同分的协同创新机制,才能够让研发面向产业发展,让参与主体都能受益。

  三个抓手两点建议

  中国石油石化:在您看来,“三桶油”开展协同创新与成果共享应从哪些领域入手比较好?

  刘宝增:基于当前的科研创新现状,“三桶油”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推动协同创新与成果共享。

  油气勘探开发区块资源数据要进行共享。三大石油公司各自拿到的区块分布在不同地域,有些与其他公司的区块相邻甚至同属一个地质构造。由于每家公司都掌握了大量地质构造和油气区块的数据,通过合作可取长补短,进一步推动油气富集规律等认识实现质的突破,使有利勘探区带和目标的优选更加科学,降低勘探风险,提高探井成功率。

  加大关键核心技术与装备的创新与共享。三大石油公司加大关键核心技术与装备的创新与共享有利于加快突破油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瓶颈和“卡脖子”技术,促进关键技术装备的国产化,提高我国整体技术装备水平,提高油气勘探开发效率,让各家独到的勘探技术有更多用武之地,增强油气保障能力。

  在基础前瞻技术研发上要加强协作。应充分利用和调用三大石油公司的创新资源,进一步加强油气及新能源领域前瞻基础研究,形成更多的原始创新技术,特别是一些颠覆性的技术,使油气能源行业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更强的产业竞争力,抢占世界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创新高地。

  中国石油石化:您对三大石油公司开展协同创新与成果共享有什么好的建议?

  刘宝增:建立以任务为导向的科技创新参与与共享机制。在国家层面建立以解决重大现实问题为导向的重大技术创新组织运行体系,统筹中央企业创新力量,明确重大科技任务承担范围,细化参与企业的任务、目标和共享权限,集中优势科技资源,构建研发人员“能进能出”的流动机制,突破重大技术,破解“卡脖子”技术,实现共同研发、成果共享,扩大研发成果效益,提高研发效率,发挥央企引领支撑作用,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进一步发挥央企国家重点实验室协同作用。以国家实验室新建、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改革为契机,对现有央企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整合归并,组建若干高水平的基础研究团队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团队。针对制约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建立以国家重点实验室、行业研发中心及企业技术应用场景等为核心要素的研发中心,汇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社会科研资源,集中管理、统一调度、高效赋能、深度融合,实现协同创新和开放共享,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升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责任编辑:郑 丹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