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观点  >  观察
碳关税,这笔钱怎么省
2022年05月11日 17:01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本刊记者 于 洋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欧盟力推碳税落地,我国石化行业和产品贸易将受到冲击。

 

  欧盟征收碳关税政策正式落槌。

  2026年1月1日起,欧盟将正式开征碳关税,首先覆盖铝、水泥、化肥、钢铁、电力五大行业。但在2023年1月至2025年12月31日三年的过渡期内,进口商仅需报告商品的直接、间接碳排放信息,以及在国外支付的碳价,无需通过购买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证书向欧盟缴纳费用。

  作为世界上首个以碳关税形式应对气候变化的提案,CBAM将对全球贸易产生深远影响。

  欧盟征税有理由有收益

  碳税以二氧化碳排放量为征收对象,主要针对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的行业,如煤电、石化化工、钢铁等。“与我国正在实施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一样,二者均是重要的碳减排工具。”能源战略专家许海涛说。

  碳关税的话题由来已久。早在2007年,时任法国总统希拉克便提出欧盟应当针对那些没有签署《京都议定书》的国家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2021年7月14日,欧盟委员会正式提出一揽子环保提案,确保2030年欧盟温室气体排放量较1990年至少降低55%,其中包括建立欧盟CBAM即碳关税。

  欧盟征收碳关税的理由如下:一是阻止碳泄漏,二是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欧盟认为,其为了人类生存发展大计,主动实施了碳税制度,导致他们的企业成本负担上升,促使这些企业将生产地转移至碳税负担轻或没有对碳排放征收费用的国家。但这样一来,全球碳减排便成了空谈,无非是碳排放的地点发生了转变。“因此,欧盟认为必须实施碳关税政策阻止碳泄漏。”许海涛说。

  在欧盟看来,碳税制度等导致了企业成本的上升,拉动了产品价格的上涨,削弱了发达国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使他们处于贸易劣势。只有实施碳关税,才能消除由于政策不同导致的不公平性。所以,欧盟委员会计划对来自碳排放限制相对宽松的国家和地区的进口商品征收碳关税。

  根据法律文本,碳关税收入将用于支持欧盟7500亿欧元的恢复基金,以帮助欧盟成员国恢复经济。英国《金融时报》援引欧盟将建立CBAM的法律文本报道,如果该机制在2030年前全面启动和运行,预计每年可获得90亿欧元的碳关税收入。

  尽管欧盟内部言称CBAM与世贸组织规则、国际气候协定兼容,但其一经推出仍引发争议不断。一些欧盟贸易伙伴表示,CBAM应符合世界贸易组织的贸易规则,不应成为保护主义工具。

  石化产品贸易面临挑战

  首批在明年即将被征收碳税的商品有钢铁、水泥和化肥。在欧盟认为最需要减碳的44个行业中,85%与材料、能源以及为工业生产过程提供原材料的行业相关。

  “虽然首批没有涉及炼油和化工行业,但作为与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相关的行业,未来炼油和化工行业的出口将会受到波及。”前瞻产业研究院研究员冷向欣说。

  目前,我国对欧盟的石化产品出口约占我国石化产品出口总额的15%,主要产品类型包括化学品、橡胶制品、炼化设备、石油制品、涂料颜料、合成树脂等。由于近年来我国积极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同时欧盟针对化学品颁布的REACH法规(欧盟对进入其市场的所有化学品进行预防性管理的法规)提高了产品准入门槛,欧盟已成为我国中端石化产品的重要市场。“例如橡胶制品和醇、酸、酚等通用有机化学品,对欧盟出口额分别占我国同类产品出口总额的35%和17%左右。”冷向欣说。

  若参照欧盟行业先进技术标准,我国石化产品有可能被认定为未达到碳排放标准,要通过额外缴纳碳关税才能进入欧盟市场。

  分析认为,对于目前我国出口较为依赖欧盟市场的橡胶制品、有机化学品等石化产品,存在出口成本增加、价格优势削减的风险,未来这些产品的欧盟市场份额可能大幅萎缩。研究表明,即使按30美元/吨征收碳税,石油加工工业产品的出口降幅可达12.4%。而目前的情况是,欧盟的碳价持续高于60欧元/吨,在2021年12月更是站上了90欧元/吨的价位。

  “我国石化企业若要想达到进口国家所要求的低碳标准,要么加大研发技术和人才等投入,要么购买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而这都意味生产成本的增加。”冷向欣说。

  石化行业将直面挑战

  CBAM拟规定,对于无法被核实的申报排放数据(如数据缺失),将按照欧盟同行业排放水平最高的10%的企业来计算。显然,这对其他国家的碳排放数据和核算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专家认为,这将促使我国碳交易市场和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不断完善。与此同时,我国石化行业和企业要未雨绸缪,主动迎战。

  “如果我们不建设碳市场,那么未来在和欧盟交涉时会缺乏抓手。碳市场为我们增加了谈判筹码。比如钢铁、有色金属等这些欧盟比较关注的行业,应该加快把它们纳入碳市场的进程。”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设计者张希良表示。在他看来,面对国内的绿色转型以及国际市场“绿色壁垒”的挑战,低碳会成为越来越多买家的硬性要求。这恰好说明我国建设碳市场是应对CBAM的重要手段。

  由于碳排放量核算方法不同,历史排放数据存在缺失,目前国际机构数据库对我国碳排放量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高估,而我国在国际碳交易和温室气体管理方面话语权较弱。“建议尽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碳核算和监测体系,实现多个行业的全面覆盖,为获取碳排放、温室气体排放准确数据奠定基础;加快完善我国碳交易市场,不断完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加快行业转型升级。”许海涛说。

  在冷向欣看来,在不断拓宽国际市场的同时,我国石化行业要积极培育国内市场,扩大内需,寻找新的增长点;充分挖掘国内市场需求,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激发更多的国内消费潜力,助力形成石化行业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同时,以科技创新引领石化行业下游低碳产品向其他领域延伸,替代高能耗产品。

  我国已逐渐减少初加工石化产品的出口量,但高端产品仍然不多,特别是高端化学品在国际贸易中仍存在明显的贸易逆差。在全球缩减炼油业务并向化工转型的大环境下,石化下游产业链的竞争将愈发激烈。“为避免产品同质化、低端化,建议企业瞄准高端市场定位,推动产业链向纵深发展,以高品质提升产品的竞争力,抵御碳关税可能带来的市场波动风险。”冷向欣说。

  责任编辑:郑 丹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