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观点  >  观察
油价缘何突降
2022年08月10日 14:53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张庆辰 张虹雨 周新媛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近期油价深跌主因是石油需求恢复不佳,供给预期增加,流动性紧缩。

 

  受俄乌冲突爆发、全球经济复苏的拉动作用影响,今年上半年国际油价持续走高,WTI、Brent均价分别达到104.9美元/桶和101.8美元/桶。

  进入7月,国际油价大幅波动。7月5日,国际油价大幅下跌10.73美元/桶,降幅达到9.5%。截至7月15日,Brent和WTI期货月均价分别为104.2美元/桶和100.4美元/桶,较6月上旬的年内高点(123美元/桶)已降低约16%。

  如果说此前油价上行是由于强需求、弱供应的预期拉动的话,那么,近期油价深跌主要是石油需求恢复不佳、供给预期增加和流动性紧缩三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需求增幅较预判差距大

  全球石油需求增幅较此前市场预判有较大差距。6月,多个海外研究机构预计三季度全球原油需求增长120万桶/日,其中中国将贡献约75万桶/日。但由于美国通胀严峻,中国疫情散发,需求增长均不及预期。

  一方面,美债10年期利率与2年期利率之差已经进入负值区间,长短期利率再度倒挂,预示着经济可能衰退。多家研究机构已将美国经济发生衰退的时间判断,从2023年前移至今年下半年。石油市场对美国需求增长的预期转向悲观。

  高油价本身已经抑制了美国的汽油消费。调研显示,有36%的居民未来半年有假期计划,是40年以来的最低比例。其中,仅有23%的人计划自驾出行,表征出汽柴油价格高位对需求产生的负反馈。根据EIA数据,截至7月8日,美国汽油需求四周均值降至806万桶/日,是1996年以来的最低季节性水平,甚至低于2020年同期的59万桶/日。

  另一方面,北京、上海、西安等多地出现散发病例,现实需求与市场预期出现较大差距。预期调整导致部分投机者退出,是近期市场回调的主要原因。

  石油供应将显著增加

  目前,俄罗斯实现部分出口转移,加之美国推动沙特增产,市场预期石油供应显著增加。

  一方面,俄罗斯已经实现部分出口转移。欧盟推出禁运制裁后,俄油对欧盟海运出口量同比下降32万桶/日。但由于中国、印度等国加大采购力度,6月俄油海运出口总量仅同比下降4.6万桶/日,原油产量在4月下滑90万桶/日后已有小幅回升。俄油成功实现出口流向转移,使市场前期预计因制裁导致俄油大幅减产预期面临修正。

  另一方面,拜登出访沙特后,沙特虽尚未宣布立即增产,但传递出适度增产意愿。特别是近期原OPEC秘书长突然身亡,新任秘书长来自科威特,立场更加亲美,可能更配合美国增产要求。因此,OPEC+ 9月后是否会自由增产,成为市场交易主线之一。在俄罗斯能够实现出口转移的情况下,OPEC实施自由增产,可能引发类似2018年的市场行情。

  2018年3月,美国宣布禁运伊朗后,OPEC+开始增产,油价由50美元/桶上行至85美元/桶。但10月美国未能兑现禁运承诺,油价快速下跌至50美元/桶左右。由于俄罗斯供给量更大,如果发生类似情况油价可能具有更强的下行动力。

  受金融侧压力加大

  金融侧依托并放大基本面利空影响。一般情况下,美元指数与油价具有较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当前,美元流动性加速紧缩,投机资金出现撤离势头。

  6月15日,美联储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75个基点至1.5%~1.75%,为1994年11月以来的最高加息幅度。

  最新数据显示,6月,美国CPI再创新高达到9.1%,市场预计7月美联储至少加息75个甚至100个基点,将推动美元指数继续走高。

  受流动性紧缩影响,近期资金已有持续从原油市场流出的势头,非商业基金持有的WTI期货头寸较4月初已减少20.9%,配合基本面预期的转变,给油价带来了金融侧压力。

  大幅下跌可能性低

  总体而言,油价已经度过基本面、地缘面和金融面共振支撑的亢奋上涨期。随着金融面率先转向,油价上涨动力较二季度已经转弱。但从基本面来看,国际油价仍具有较强支撑,出现2020年大幅下跌行情的可能性极低。

  首先,宏观经济虽发出预警信号,但衰退尚未实际兑现。美债利率倒挂预测经济衰退存在一定失误率。其他辅助指标,如就业指数及经济先行指数还未转向,经济负增长还在预期阶段,对需求的负影响未实际产生。

  其次,当前全球库存仍处于极低水平。IEA最新报告显示,5月OECD商业库存约为26.91亿桶,环比增加1520万桶,但仍低于2017—2021年均值水平的3.01亿桶。结合消费量判断,库存可用天数仍然低于93天的荣枯线水平,供应侧尚未形成调节弹性,支持油价高位波动。

  再次,非基本面因素反映油价仍有高位运行动力。从期限结构看,布伦特1—12月合约的月差仍在14美元/桶高位,高于前次高油价时期的峰值水平(2013年峰值为10美元/桶),说明短缺预期尚未解除。

  综合判断,近期市场调整是对过度短缺预期的修正反应,未形成一致性下跌预期。短期油价中枢下移后仍以波动为主,等待关键事件指引方向。

  后期对市场具有明显影响的因素有三个:按照可观测的时间顺序分别是OPEC+9月后是否大幅增产,俄油流向转移比例能否保持高位,美国经济是否衰退。上述因素共同趋向利好则油价还有向上运行的动力,若共同趋向利空则要警惕后期油价大幅下挫的发生。

  责任编辑:曲绍楠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