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观点  >  视点
石油工业苦作舟
2022年08月24日 21:12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傅向升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胜利油田时强调:石油能源建设对我们国家意义重大,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因为石油是工业的血液,是经济的命脉。基辛格曾经说过:谁掌握了粮食,谁就控制了人类;谁掌握了石油,谁就控制了世界。

  当前,石油资源拥有量大的国家主要有沙特、俄罗斯、美国、加拿大、委内瑞拉、伊朗、伊拉克等,产量和出口量大的国家有沙特、俄罗斯、美国等。伊朗与委内瑞拉因受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经济制裁,虽然储量和可开采量大,但产量和出口量不多。中国的资源禀赋属“多煤缺油少气”,2021年原油产量1.99亿吨,加工量高于7亿吨,消费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近三年来,中国的原油和天然气进口量世界第一。

  中国的石油工业以1907年8月第一口油井“延一井”出油为标志,至今已走过115年了。如果以1935年5月中国石油工业史上第一党支部在延长石油厂成立为标志,至今也走过了87个年头。我国石油工业是石化领域艰苦创业的典范。回望中国石油工业的百年历程,其艰苦创业的精神丰碑一直是一面鲜艳的旗帜。

  埋头苦干中起步

  2021年党史学习教育期间,李寿生会长组织我们支部书记以上的同志到延安上党课、重温入党誓词,到梁家河参观学习。

  活动组织大家来到延长石油厂——“中国石油工业史上第一个党支部成立的地方”和“中国大陆第一口油井”旁。我们参观了1907年9月投产的“中国陆上第一座炼油房”;看到了1938年底中国共产党为了抗日民族统一大业,支援玉门油田开发,把延长石油的两套钻机运去玉门,为了保障延长石油生产当时用木材制作的井架;了解了当时的炼油房用的是上山砍的柴作燃料,以供应延安的党中央和八路军总部的油灯用油、印刷油墨和前线指战员的枪械润滑。

  可见,当时的我国石油工业、石油工人们是在何等艰苦的条件下创业和拼搏的。因此,毛主席亲笔为延长石油厂厂长陈振夏题词“埋头苦干”。这幅题词至今被镌刻在延长石油集团的办公大楼前。

  历尽坎坷筑辉煌

  新中国成立前,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0.3亿吨,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不足4亿立方米。1949年全国石油产量仅有12万吨,国内使用的石油产品几乎全部依赖进口。新中国成立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始终顶着“中国贫油论”的大帽子,甚至美苏英意的知名专家都下了结论:“中国无油。”因为美国人找过没找到,苏联人找过没找到,日本人更找过没找到!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地质学家和科学家们没有盲目轻信外国人的结论,没有因为困难而止步。他们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继续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科学分析、冷静判断,终于在1955年取得第一个突破:发现了克拉玛依油田。随后,1959年发现了大庆油田,再后来又相继发现了胜利油田、华北油田、辽河油田等大油田。新中国成立十年后的1959年,我国的石油产量达到了373.3万吨。当年,中国主要石油产品的自给率达到40.6%。1963年,周恩来总理在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宣布:“我国需要的石油,现在可以基本自给了!”随着石油大会战的推进,1978年,我国石油产量实现新的跨越:产量突破1亿吨,成为当时世界第8大产油国。1983年,我国石油产量再跨越,跃升为世界第6大产油国。

  到2020年,我国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35.5亿吨,天然气剩余探明可采储量8.4万亿立方米;原油产量1.95亿吨、天然气产量1888亿立方米(页岩气产量突破200亿立方米、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原油加工量6.74亿吨。中国稳居世界第6大产油国、第4大产气国和第2大炼油国。

  “铁人精神”筑丰碑

  “铁人”已成为大庆的代名词。“铁人精神”,是王进喜为全国人民创造的精神丰碑。在庆祝新中国成立10周年之际的1959年9月,黑龙江松辽盆地传来喜讯:松基三井喷油,大庆油田被发现!石油大会战的序幕由此拉开。

  王进喜当时是玉门油田的钻井工人,率领1205钻井队赶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由于发现了石油,大庆刚刚由“大同镇”改名而来。那时的大庆,眼前是茫茫荒原。他们住的是“干打垒”,吃的土豆白菜棒米馇子。冬天冰天雪地,夏天到处泥泞。

  我到大庆石油博物馆和王进喜纪念馆参观学习过。电影《王进喜》中有许多令人忘不掉的镜头。

  1960年3月下旬,王进喜从玉门赶到大庆萨尔图火车站。一下火车,他不问吃不问住,开口就问“钻机到了没有?井位在哪里?”当钻机到了以后,没有吊车和拖拉机,为了抢时间,王进喜说:“咱们一刻也不能等,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王进喜带领工人们铺上滚杠,前面的人大绳拉,后面的人撬杠撬,靠双手和肩膀愣是把钻机卸下来、运到钻井现场。他们奋战了三天三夜,把38米高、22吨重的井架迎着寒风矗立在荒原上。要开钻了,水管还没有接通,王进喜又带领工人们到附近的水泡子里破冰取水。大家排成行,用脸盆和水桶一盆一盆、一桶一桶往钻井现场端了约50吨水。

  正是王进喜带领大家这种“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艰苦创业精神和顽强拼命的意志,让他们仅用5天零4小时就钻完了大庆油田的第一口生产井,打出了第一口喷油井。

  还有一个令人难忘的镜头:王进喜因为几百斤重的钻杆砸伤了腿,正拄着拐杖在现场指挥钻井时突然发生了井喷。因为现场没有压井用的重晶粉,当即决定用水泥代替。而成袋的水泥倒入泥浆池又搅拌不开,王进喜立刻扔掉拐杖、带头跳进了齐腰深的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在很多地方都能看到这张照片),终于把井喷制服。

  “铁人王进喜”艰苦创业的事迹还有很多。正是大庆油田有这样的艰苦创业的典范和一代代大庆人的不懈奋斗,才有了“大庆精神”和毛主席号召全国人民“工业学大庆”这面鲜艳的旗帜。正是因为有了“铁人王进喜”和“大庆精神”,才在茫茫荒原上建成了我国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连续27年石油高产稳产在5000万吨以上,62年来累计生产原油24.63亿吨、天然气超过1462亿立方米。不仅为我国经济发展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且为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责任编辑:郑 丹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