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2022通胀削减法案》的出台及实施或将使美国新能源真正走上新台阶。
刚刚过去的8月,美国参议院通过了《2022通胀削减法案》,在全球产生了重要影响。根据此《法案》,美国将通过增加对公司的税收渠道创造7390亿美元的财政收入,并将3690亿美元用于能源安全和气候投资,投资重点领域覆盖可再生电力、清洁交通、节能建筑和供应链基础设施等。其中,太阳能电池板、风力涡轮机、电池、电动汽车、氢气生产及关键矿物是重点扶持领域。在疫情反复、俄乌冲突等系列因素交织的特殊时间节点美国出台《法案》有其特殊意义。
应对通胀
《法案》出台或多或少与应对通胀需要有关,颇有些自力更生,破釜沉舟的意思。拜登入主白宫正值美国及世界经济遭受疫情冲击,经济增长乏力之际,为有效刺激经济,包括美国在内的主要发达国家普遍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金融流动性显著增强。宽松的货币政策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经济增长,但其负面效应也不容忽视。在石油等大宗商品供需偏紧,价格本就有上涨冲动的形势下,大量货币的注入显然会助推价格进一步走高,继而产生通胀效应,石油价格上涨就很有代表性。
通胀显然对经济恢复是不利的,于是平抑物价成为欧美国家政策目标,油价是主要抓手。但美国大石油公司并不响应拜登增产降价的号召,以致于拜登发出“石油公司赚得比上帝都多”的感慨。不仅仅是美国的石油公司不听话,欧佩克对美国的增产建议也是浅尝辄止。不久前拜登访问沙特收效就非常有限。在此形势下,美国不如来个自力更生,出台政策对石油公司“打压”一下,拔得石油公司的羊毛补贴新能源,再通过新能源平抑油价,以制度的强制力量实现宏观调控目标。
当然,政策并不专门针对石油公司,但石油公司是公司阵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美国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对公司加税且用其收入扶持新能源好似拆东墙补西墙,有赌一把和破釜沉舟的味道,所以在表决时反对票不少。
低碳能源新实践
但从另一角度看,《法案》出台又可以说是能源安全的新探索,是发展低碳能源的新实践和再出发。众所周知,拜登入主白宫不久就出台了著名的能源新政,旨在大力发展新能源且重返《巴黎协定》,力度之大引发美国国内外广泛关注。为了发展新能源自然少不了要对化石能源有所限制。新政中包含系列对油气煤炭的限制条款,比如禁止在联邦公共土地从事油气租赁及压裂等。但是拜登的能源新政在其后的实施中并不彻底。欧洲气荒爆发之后,油气价格大幅飙升,短缺气息弥漫全球,美国自然也不例外。去年能源短缺期间美国国内油气煤炭价格一度也涨至历史高位。为保障国内能源供应,拜登实际上放松了对油气行业的限制,整个年度签批同意的油气项目数量比前任还要多。以至于外界将其能源新政解读为口是心非。但从《法案》通过这件事看,拜登并未放弃自己的初衷,要继续大力发展新能源。若将整个过程回看,拜登似乎是在曲线救国罢了。
当前国际油价一直高位运行,页岩油气行业经过新政打压之下的低迷期后开始有所起色,产量也在逐渐恢复,油气公司也因此改善了许多。在此形势下,对石油公司增税,石油公司虽然反对,但整个行业不至于因此丧失元气。再者新政也不是对油气行业赶尽杀绝,对石油公司开展CCS项目有税收低抵免规定的条款。一般情况下有实力及能力做CCS项目的是大公司,小公司一般不具备这个能力,因此大公司对《法案》总体不持反对态度。埃克森美孚、雪佛龙计划在接下来的经营计划中投资大型CCS项目,对利好自己的气候法令持欢迎态度。与之相比,小公司的日子要难过一些,但也不至于过不下去。由于对化石能源行业留有余地,《法案》一度遭到极端的环保主义者的抗议和示威游行。总体看,该《法案》是美国在发展新能源方面的一次闯关。
效果如何有待观察
如前所述,《法案》出台与系列因素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的时间节点叠加,其效果究竟如何尚需观察。从平抑油价方面看,近期效果不会太明显。俄乌冲突持续时间已有半年之久,冲突至今俄乌双方都显疲态,但欧美依然在不遗余力地支持乌克兰,冲突态势胶着。冲突造成了俄罗斯油气供应能力下降几成定局,不仅仅影响欧洲,也影响到全球。《法案》“打压”油气扶持新能源短期对油价产生下行影响可能性很小,甚至还会加剧供需形势。真正的对美国有实质性的影响是新能源在通过法案的实施和影响之后逐渐走上新台阶。一个很有可能出现的局面是高油价推动油气行业复苏前行,同时也带动新能源行业享受红利。
《法案》对美国本土新能源汽车总体有利。法案规定只有在北美组装的新能源汽车方可享受税收抵免的政策扶持,导致日韩及欧洲出口美国的新能源汽车受其影响较大。此外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也在开辟美国市场,将面临和日韩车企类似的影响。中国是新能源产业大国,新能源发电相关设备及部件产能庞大,对美国有诸多出口产品。若美国加大对新能源制造业的扶持,将来中国新能源设备出口美国恐受影响和竞争。
7月份欧盟通过了欧洲赋能计划,再一次更新了2030欧盟新能源发展计划,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中占比目标提升。8月份美国出台气候法案,欧美基本按照同一个节奏行事。欧美能源工业走向对全球有重大影响,很有代表性。尽管欧美在去年经济危机后能源保障政策方面有些回归倚重化石能源,但发展新能源的力度并未因此放松。中国作为新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作为新能源设备制造业大国,要做好应对。
责任编辑:周志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