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漫漫十年,涪陵页岩气人为守护青山持之以恒地探索与创新……
碧空,飞鸟,翠树,苍山。
清江浩浩,激流银瀑……置身涪陵辖属的武陵山区,很容易让人忘却自己正身处一座页岩气田之中。
“我们涪陵页岩气田被自然资源部评价为创造了中国页岩气开发的‘绿色典范’。”中国石化江汉油田涪陵页岩气公司总经理李念来告诉本刊记者。
将环境视为“眼睛”,是十年来涪陵页岩气田始终秉持的理念。“因为气田开发的区域位于长江、乌江交汇处,是长江经济带上游重要的生态保护区。十年前,气田开发之初,就坚决贯彻长江大保护指示精神,坚持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李念来说。
今天,青山依旧。
那是缘于漫漫十年,涪陵页岩气人为了守护青山持之以恒地探索、创新和坚守。
难以完成的任务
页岩气从大山的地层深处被开采出来,只有通过集输设施及相应的管线才能输送到山外的千家万户。由于武陵山的地理地貌异常复杂,集输设施及管线的布设常常是气田的挑战之一。
“我们既要保证管线设施的安全,又要保证设施不会给大山植被、溶洞水体、溪流生态留下任何生态安全隐患。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对山区环境的影响,节约用地。”涪陵页岩气公司副总经理曾熠说。因此,气田常常采取标准化站场布置。在这种站场里,集纳一系列撬装设备,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安全性,还能减少土地的使用,尽可能地保持山体的原貌。
基于这样的理念和追求,气田相关团队在集输设施和管线布设时,常常会遇到十分棘手的难题,不仅需要对方案一次次地优化,有时甚至不得不进行极高难度的管线铺设。
“我们有一段管线——焦页149号平台的集气支线,为了要将其接驳到焦页146号集气站,必须绕开溶洞及脆弱生态区,这样就只能经过一个峡谷,峡谷深近百米,谷底又有溪流……”曾熠说,因为只有将管线经峡谷铺设到峡谷对岸的平台上,才能将页岩气输送到集气站。
涪陵页岩气人硬是用智慧和创新的力量把这样的任务完成了!
那是在一片苍翠欲滴的大山深处,深谷悬崖之间,两辆重型吊车在人工开凿的平地上协调作业,将数百米事先接好的管线一点一点沿崖壁向悬崖下吊装。涪陵页岩气人的操作却有如穿针引线一般细致、精准,将长长的、极重的金属管线稳稳地悬挂在崖壁上。这个过程还要人为的完成悬崖壁上的管线固定、支撑和焊接,每个细节都不容忽视,每个细节又都要绝对完美!
整个过程耗时一周多,但涪陵页岩气人最终还是将“涪气”完美地送到了集气站!
涪陵页岩气人靠着智慧与创造性的思维,不仅保护了苍翠欲滴的大山、溪谷和河流,更以精雕细刻、精细入微的手笔征服了万年静寂的悬崖深谷,汲取“涪气”,造福百姓。
紧盯每个细节 一丝不苟
十年来,涪陵页岩气田坚持在保护生态环境中开发气田、在开发气田中保护生态环境,持续加强污染防治、节能减排,为此,他们不放过每一个细节。
为了让空气常新,气田设立多个空气质量检测点,在定期开展检测的同时,严格按照“双碳”目标要求,优化绿色开发技术,在开发过程中,利用先进的随钻录井仪器,时刻对钻井生产进行监控,防止浅层气、裂缝气等溢出,减少安全环保风险。
气田坚持“减量化、集约化”用地原则,把对土地的占用减到最少。在平台选址时,尽量选择荒山石坡;开展平台设计时,采用一台多井的“丛式井”设计、“井工厂”钻井和压裂施工模式;施工结束后,严格开展植被恢复、土地复垦等工作,土地节约率达57%。
为了从源头上降低钻屑产生量,气田推行钻井现场负压振动筛的使用,每百米钻尺可减少钻井废弃物30%-40%。针对水基、油基钻屑回收利用,气田全面实行“不落地、无害化”处理,处理后的油基钻屑含油率在3‰以下,远好于北美2%的标准。气田固废合规处理率达100%。
为了让绿水长流,2020年10月21日,涪陵页岩气田产出水处理站正式投运。该工程是全国首个页岩气产出水处理工程。气田依托这一工程对工业废水全部回收利用,气田废水处置合格率达100%。同时,气田对地表水、地下水、各类工业废水等,实现监测全覆盖。
为了解决集输管线腐蚀问题,气田从集输管道腐蚀机理研究出发,攻关形成高效缓蚀杀菌剂、抗菌管材、管道腐蚀监测和预测等多项技术成果。
甚至,早在2014年12月30日,涪陵页岩气田就发布了国内首部环保白皮书《涪陵页岩气开发环境保护白皮书》。
整整十年,涪陵页岩气田一丝不苟的坚守,让自身走出了一条“环境友好、绿色示范”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清水钻井
水是大山的血脉。
涪陵辖属的武陵山区地下水网密布,到处都是暗河、溶洞。
“这里暗河、溶洞非常之多,我们钻井不容易避开,那怎么才能不对其造成污染呢?气田很早就将之做为一个重要课题来研究。”涪陵页岩气公司副总经理、总地质师万云强说,“后来我们就采用河里的清水来钻井。这样即使清水打进去,有一些流到了溶洞里,也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为了保护地表的浅层水,涪陵页岩气田很早就创新了浅岩溶地层的清水钻井技术,经过多次优化钻井液体系,最大程度降低了钻井对岩溶地层水资源的污染风险。
“实施清水钻井,钻前工程施工前,要对钻井平台优选,采用高密度电法勘查方法,对平台近地表100米内的暗河、溶洞的分布情况进行电法勘探,尽量避开溶洞发育地区确定井位。”万云强说。
通常,在气井的直井段钻进时采用清水钻井,钻过地下水层后,再用套管将水层严密封固,确保后续井眼钻进的泥浆完全与浅表层的环境水体、岩体隔离开,以避免出现任何可能的污染。
涪陵页岩气田细心地呵护着大山的血脉,也为消解任何可能出现的环保风险不遗余力。
气井积液是影响天然气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多发生于生产时间较长、“井龄”较高的气井身上。排水采气是帮助老井恢复“活力”、提高产量的有效办法。其中泡沫排水采气效果尤为突出。由于近年来国内各气田主要是添加消泡剂开展化学消泡工作,但受消泡剂与起泡剂配伍性、消泡剂加注制度及地面加注设备等因素影响,消泡效果不尽如人意,而且还加大了安全环保风险。
“气田瞄准这个工艺的难点,2021年特别成立了采气创新团队,开展物理消泡技术攻关。”涪陵页岩气公司油田专家刘乔平说,通过近5个月的室内研究和实验,采用纳米级高分子涡芯材料拦截气相中残留的液滴,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物理消泡技术已经在气田试验成功,相关的安全环保风险也消弭于无形了。目前,该技术相关专利已申报国家专利局。”刘乔平告诉本刊记者。
创新赋能
2022年8月3日,涪陵页岩气田焦页70号扩压裂平台,现场压裂负责人尹星鑫点击屏幕上的“确认键”,全电驱压裂机组随即启动……
那个压裂负责人需要向混砂车、供液撬、液罐组等各区域负责人不停喊话,员工在风吹日晒下操作设备,劳动强度大、安全风险高的时代已成过去时。经过对电驱压裂技术的不断探索、升级,涪陵页岩气田的该项技术已从1.0版本到2.0版本,再到3.0版本,目前正式迈向智能化、集成化。
“现在,我们的员工在数控仪表舱内轻点鼠标,就可以实现自动供液、自动切换液体、自动开关阀门、精确调整砂比浓度等一系列施工程序,通过高清电子屏,所有数据一目了然。”涪陵页岩气公司试气工程项目部的吴魏说。
不仅如此,将压裂施工由柴油驱动升级为网电驱动,气田压裂施工从每口井平均消耗255吨柴油变为用电115万千瓦时,大量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量。
数据显示,涪陵页岩气田累计实施电驱压裂97口井,减少柴油消耗20.88万吨,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当量14.23万吨,综合能耗减少19.95万吨标煤。
“电驱压裂技术革新之后,压裂现场不但噪声没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也大幅降低了。所以,我们只要是具备条件的气井,基本上都采取电驱压裂的方式,环保碳减排力度非常大。”涪陵页岩气公司党委书记宋军备对本刊记者说。
进入2022年,创新正在不断赋能涪陵页岩气人对绿水青山的守护。
“今年气田全面推行‘试采一体化流程’,通过安装新型背压阀,让原本放空燃烧的气体经过背压阀进入站上采气流程,实现了气井边测试边生产,减少放喷过程中的甲烷排放量。”宋军备说,据测算,气田将每年减少甲烷排放3.94万吨,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当量861吨。
“年内因此回收的天然气有700多万立方米,为气田增加效益1000多万元啊!往年,这些气在试气的过程当中就白白烧掉了。”宋军备表示,这些都是气田技术创新带来的经济和生态双重效益。明年,这样的双重效益还将如期而至。
青山寂寂,涪陵页岩气人执“绿”为笔,正书写着未来。
责任编辑:石杏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