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观点  >  观察
能源新政送东风
2023年01月12日 11:16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晓 军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新增新能源不计入能源消费总量政策,将进一步激发新能源行业的创新发展动能。

 

  近期国家发改委、统计局及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增可再生能源消费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有关工作的通知》,以2020年可再生能源消费为基数,将现阶段以风电、太阳能发电、水电、生物质发电、地热发电为主的可再生能源电力纳入统计范畴,其核心变化是新增可再生能源的消费不受能源消费总量限制政策的约束。

  《通知》专门提及“现阶段”的五类可再生能源,其深层含义是随着未来能源技术的发展,可准确计量的其他新能源也将纳入统计范畴。该政策的出台是能源双控政策灵活执行的积极探索,结合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发展形势看,该政策将产生三方面的积极影响。

  加速推进提升新能源消费水平

  如果没有疫情的影响,能源双控的政策估计会按照既定的思路严格执行下去,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手段也不会放松。但是疫情反复之后能源需求情况出现了一些变化,主要表现在经济需要恢复,而经济恢复增长会在很大程度上拉动能源消费。特别是在恢复之初,能源需求拉动的力度往往比较大。如果要确保能源供应,在能效水平短期不能大幅度提升的情况下,能源消费总量势必会增长。在此形势下,大量使用成本低、相对低品质能源被消费的可能性就会进一步增加,从而造成碳排放增长情况。实际上过去一段时间这个情况已经出现了。由于天然气价格高位运行,相对低成本的煤炭消费成为更多主体的实用性选择。煤炭综合利用率在30%左右,天然气能源利用率在50%,大量煤炭的消费一方面会造成能源消费总量增长过快,另一方面会造成高碳排放现象反弹。

  对于实现“双碳”目标特别是“碳达峰”目标愿望迫切的我国而言,当前最为紧迫的工作之一就是优化能源结构以降低排放。那么在减排及经济增长皆为政策目标的形势下如何寻求能源供应方面的平衡突破呢,应该说可再生能源消费不计入能耗政策就是突破口,政策的出台可谓非常及时。新能源生产过程低排放或零排放,资源可再生属于环境友好型能源,所以在增长与减排双约束条件下理应让新能源多出力,多作贡献。

  规范全国新能源市场运行秩序

  《通知》印发及政策实施有助于提升全社会绿色能源的消费水平,有效促进以绿证为核心支撑要素的新能源市场形成,从而促进全国统一新能源大市场形成。绿证制度是促进绿色能源消费的国际社会的普遍做法,是规范的新能源市场运行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绿证制度在我国的推广目前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应用场景极其有限。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7月底,全国补贴绿证累计核发数量3421万个,累计认购数量仅约7.9万个。全国无补贴绿证核发工作于2021年5月正式启动,截至2022年7月底,无补贴绿证累计核发数量为1139万个,累计认购数量仅为197万个。对比分析绿证发行与认购数据可以发现,绿证发行认购比例极不协调,绿证“含金量”太低是其“滞销”的根本原因。

  目前看来,无论是企业购买者还是个人购买者,购买绿证没有为其带来必要的收益,且补贴绿证价格较高,转移成本给用能者,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认购者的成本压力。有了这样的产品评价,绿证自然很难实现畅销。其中深层次原因是绿电的刚需地位在全社会没有体现出来。一旦绿电成为各行各业的刚需能源,成为市场的“香饽饽”,拥有绿证的各种“好处”,无论是经济收益还是非物质层面的精神激励自然会随着相应制度的完善被激发出来。届时绿证自然就会被市场普遍认可。

  《通知》出台及相关举措落实后或许有望改变这一现象。《通知》明确提出要建立全国统一的绿证体系,提出绿证的核发范围要覆盖所有可再生能源,将绿证视为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认证的统一凭证,提升了绿证地位。《通知》提出绿证原则上可转让,有利于绿电交易证电合一的限制,加快证电分离交易步伐,有助于实现绿电交易全国统筹,有助于加快全国一盘棋,更大范围推进“碳中和”进程。同时绿证政策有助于简化电力消费核算程序,节省过程运行中的人力物力成本,有利于全国统一绿电大市场的形成。绿证的市场地位提高了,有用能需求的主体对绿证的青睐程度自然就会提升。与此同时,有了这个政策之后,绿色电力与以化石能源为原料生产的火电的政策比较优势会进一步突显出来。

  促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新增新能源不计入能耗总量的政策落实将激发新能源企业改革发展提效的积极性,加快推进新能源供给侧改革以提升竞争力,更好满足市场需求。我国自推进能源革命以来,能源结构一直在持续优化,新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在稳步上升。目前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比已降至56%,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占比已达15%以上。根据国家最新能源发展规划,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占比将达到25%。

  虽然新能源产业一直在保持快速发展且在能源中的应用比例上升,新能源的全生命周期成本经过数十年发展已经大幅下降,但新能源的稳定性仍需加强。新能源供应受季节和气候变化影响出现波动、不同新能源之间协同发展格局尚未形成,新能源体系在基础设施、储能、电网智能化等部分领域的短板还比较突出。理论上看,新增新能源不计入能源消费总量政策提升了新能源的地位,为新能源消费提供了空间,将进一步激发新能源行业的创新发展动能,加快推进行业补齐短板进程。新能源需求保障与供给结构优化相互促进发展格局将在供需方面双向发力,为新能源产业发展输入发展动能。

  责任编辑:周志霞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