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中阿合作的基石不仅仅是石油,“阿拉伯一大片”的作用依然在,将与“中国式现代化”交相辉映。
2022年12月7—1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赴利雅得出席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并对沙特进行国事访问。其间,沙特和中国有关公司签署了34项投资协议,包括绿色能源、绿氢、光伏、信息技术等十多个领域。中国与以沙特为代表的阿拉伯国家的双多边关系,迈上了一个大台阶,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这是继2016年1月中国国家元首出访沙特、埃及和伊朗中东三国,2018年7月出访阿联酋后,又一次重磅的“中东之行”;是继“中国—非洲合作论坛”“中国—东盟峰会”“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机制”“中国—拉丁美洲共同体论坛”后,中国与其他地区构建的又一个“1+N”元首外交平台;是党的二十大后,我国开启的首个重大元首出访活动;也是一个全球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进口国与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国家集团在政治和外交层面的一次有效对接;更是对上世纪70年代以来形成的“阿拉伯一大片”的一种认可和回馈。
作为一个石油人,在中国与阿拉伯世界22个国家、中国与海湾合作委员会(GCC)6个国家举办首届元首峰会的重要时刻,笔者更感峰会的必要性、战略性和前瞻性。其中,笔者最深切的体会是:中阿合作的基石绝不仅仅是石油,“阿拉伯一大片”的作用依然在,并更具价值、更有魅力、更深涵义。“阿拉伯一大片”,将与“中国式现代化”交相辉映。
中国—阿拉伯世界友好往来
身处阿拉伯世界的很多人有这样的感觉:公元第三个千年的最初二十年来,大部分是在“黑暗”中度过,漫长得像是一个世纪。而进入新千年以后,人们见证了阿拉伯世界两个重大转变:2001年的“9·11”袭击引发了美国领导的反恐战争,2011年的“阿拉伯之春”。在单级霸权时期以及反恐战争、“阿拉伯之春”的压力下,本世纪的前20年可谓阿拉伯现代史上的“困难时期”。只是到了最近几年,美国等域外大国逐步抽身中东,加上地区国家聚焦于本国经济发展,当然,痛苦的经历使得阿拉伯人在寻求新的合作伙伴,中东—阿拉伯世界才迎来少有的相对和平期。
1956年5月,从埃及开始,阿拉伯国家开始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20世纪50年代,有6个阿拉伯国家与中国互派大使,其中既有叙利亚、伊拉克和阿尔及利亚等政教分离的世俗国家,也有也门和摩洛哥等更为保守的君主国。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中东和北非的其他阿拉伯国家与中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较为保守的阿拉伯海湾国家——阿联酋、卡塔尔、巴林和沙特,是在1984-1990年间陆续和我国建交的最后一批国家。其间,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在民族解放斗争中相互支持,谱写了革命友谊。1971年,13个阿拉伯国家支持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我国外交上遂有“阿拉伯一大片”的(阿拉伯国家多、国际政治影响大)美谈。
长期以来,中国与阿拉伯世界相互欣赏、相互支持。一方面,中国与中东及阿拉伯各国的交往始终有别于其他世界大国。中国奉行独立自主、互不干涉内政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事实证明,这种方式对于长期受害于域外大国干预的中东各国领导人和人民非常有吸引力。另一方面,新世纪以来,中国已发展成为一个全球性经济强国,在阿拉伯世界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研究院近期发布的《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经贸合作回顾与展望(2022)》显示,随着中国国内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的增长,1993年起,中国开始自中东国家进口石油,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双边货物贸易发展加速。到2000年,中国从阿拉伯国家进口的原油量已占中国当年原油进口量的50%以上。2004 年中阿合作论坛成立以来,中阿货物贸易飞速发展。中国迄今已成为阿拉伯国家第一大贸易伙伴国。2021年,中阿货物贸易总额达到3302.4 亿美元,同比增长37.6%,创下了中阿货物贸易新纪录。
沙特—阿拉伯世界的旗帜和标杆
这里不得不说说此次中阿、中国—海合会国家峰会的另一主角——沙特。新世纪以来,沙特已逐步取代埃及,成为阿拉伯世界的旗帜和标杆。特别是“阿拉伯之春”之后,埃及元气大伤,沙特在阿拉伯世界全面崛起成为“带头大哥”。一是得益于石油和沙特在欧佩克这一具有全球影响力国际组织中的领头羊地位;二是得益于沙特和美国的同盟,石油美元、“石油换全球”的机制是维系沙特在中东地位的最大外部支撑,甚至使沙特取得了超越其实力的地位和影响;三是得益于沙特历届国王的领导力和在地区乃至国际舞台上的老练和长袖善舞,造就了沙特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强大影响力。另外,沙特拥有一批忠于王室并具有非凡商业能力、战略思维的企业领军人物。在石油行业,沙特阿美公司前CEO阿里·纳伊米、哈立德·法利赫,以及现任CEO阿敏·纳瑟尔,均是此类人物。例如,2020年3月21日,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举办的“2021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阿敏·纳瑟尔在视频连线时表示:“确保中国能源需求的持久安全是我们最为优先的目标,不仅仅未来五年是这样,未来五十年甚至更久都是这样。”阿敏·纳瑟尔的政治洞见力和敏锐力可见一斑。
不仅如此,中国与沙特方面的能源合作由来已久。最近期的,2022年12月10日,中国石化发布消息,中国石化与沙特阿美就福建古雷二期项目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二期项目计划建设1600万吨/年炼油、150万吨/年乙烯裂解及下游衍生物一体化装置,预计2025年底建成投产。同时,中国石化与沙特阿美、沙特基础工业公司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所在沙特延布联合开发大型将液体原料转化成化工产品的项目。该项目将与延布炼厂实现协同优化。
提起沙特延布炼厂项目,那是中国石化与沙特国家石油公司合资成立、总投资80亿美元、亦是我国在沙特最大的投资项目。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延布炼厂已逐步形成了以资本为纽带、以技术为牵引、以管理为支撑的国际化管理模式,生产运行水平已达到世界领先,成为我国石化产业“走出去”的样板项目。2016年1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沙特期间,与萨勒曼国王亲自出席正式投产启动仪式,并对项目予以高度评价。2022年,延布炼厂逆势创效强劲,1—11月净利润超14亿美元,经营效益创历史最好水平。
中阿经贸合作绝不仅仅是石油
以油气为核心的传统能源合作,在过去、现在和未来较长一个时期,仍是中国—阿拉伯国家经贸往来的压舱石。一方面,阿拉伯国家对我国的商品出口仍以石油为主。仍援引上述《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经贸合作回顾与展望(2022)》的数据,石油出口额占对华货物出口总额的比例保持在80% 左右。2021年中国从阿拉伯国家共进口1827.7 亿美元的商品,其中矿物燃料类产品及其制成品的进口额达到1523亿美元,占总进口额的83.3%。2021年,对中国的前十大石油出口国中,阿拉伯国家占据五席,分别是沙特(第1位,8757万吨)、伊拉克(第3位,5708万吨)、阿曼(第4位,4482万吨)、阿联酋(第6位,3194万吨)和科威特(第8位,3016万吨)。另一方面,中国投资助力阿拉伯国家石油产业发展。中国能源企业积极投资参与苏丹、阿尔及利亚、伊拉克、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卡塔尔、阿曼、科威特、埃及、也门等国的上游区块开发及下游炼化厂建设,对阿拉伯国家石油产业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其中,最为典型的是中国石油集团在上世纪90年代以来帮助苏丹建立起现代化、全产业的石油工业体系,以及本世纪以来积极参与伊拉克的战后重建。
除了石油外,最为关键的就是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与阿拉伯国家相关战略规划的对接。首先,“一带一路”建设推进9年来,除了油气和能源合作外,中阿双方在通信、基建、工程承包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上的合作硕果累累。比如,2010年11月,由中国铁建承建的沙特麦加轻轨铁路项目开通运营,成为中国企业在中东建设的首条铁路。还有,华为、中兴已与近20个阿拉伯国家的电信企业开展合作。未来,“一带一路”建设需要进一步和沙特和卡塔尔等国的“2030愿景”、伊拉克的“2035规划”、科威特的“2035愿景”、阿曼的“2040 愿景”、 阿联酋“2050愿景”等战略规划做好对接,不断发掘合作的新空间新领域。其次,中阿双方在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上的合作很广阔。无论是刚刚闭幕的埃及沙姆沙伊赫COP27会议,还是将于2023年在阿联酋召开的COP28,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均可以携手并肩,在大会议程设置、决议达成和履行落地等方面更好发挥“发展中国家一大片”的作用。双方已经并将进一步深化在节能与能效、降低碳排放和环境治理等领域合作,中国已同多个阿拉伯国家联合建立了中阿清洁能源培训中心。再次,双方可以深化在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网络安全、核能开发与核安全等领域的合作,以及加快中阿能源金融一体化合作,扩大人民币使用,深化绿色金融合作。
未来一个时期,“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发展的主旋律,而“阿拉伯一大片”也有了新的含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我国的中心任务就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在全球层面的阐述就是“一带一路”建设,是“全球发展倡议”,是“全球安全倡议”,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新的历史时期,“阿拉伯一大片”更多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中间地带”的一大片,是能源资源开发与超大型消费市场相互合作的“一大片”,是阿拉伯国家独立自主、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大片”,更是阿拉伯国家“一心一意谋发展”、认同并借鉴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的“一大片”。“阿拉伯一大片”,必将与“中国式现代化”相得益彰、交相辉映。
责任编辑:周志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