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观点  >  观察
外资加码,化工市场竞争格局生变
2023年03月29日 16:11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本刊记者 于 洋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抢滩中国市场,反映了外资化工巨头敏锐的市场嗅觉,也将影响中国化工市场的竞争态势。

 

  2月20日,欧盟委员会宣布,根据《欧盟合并条例》,批准瑞士英力士集团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成立合资企业。

  从巴斯夫豪掷百亿欧元在中国湛江建设一体化基地,到科思创投资数千万欧元在上海一体化基地新建两座分别生产水性聚氨酯分散体(PUD)和弹性体的工厂,再到英力士和中国石化共同运营上海赛科、按股权均分比例在天津成立合资公司、利用英力士技术生产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越来越多的外资化工企业加速抢滩中国市场,反映了外资化工巨头敏锐的市场嗅觉,也将给中国化工市场竞争态势带来变化。

  最优的选择——中国

  俄乌冲突下,化工资本正在从欧洲逃离。

  巴斯夫欧洲公司执行董事会主席薄睦乐宣布了针对欧洲降本计划的具体措施,以及对路德维希港一体化基地结构性调整措施。降本计划将于2023~2024年实施,重点是使巴斯夫在欧洲,尤其是在德国的成本结构合理化,以应对变化的框架条件。

  类似行为不仅发生在巴斯夫。欧洲化学品分销商协会(FECC)总干事多萝西·阿恩斯表示:“欧洲化学品生产商正努力应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能源安全的威胁,以及随之而来的能源价格波动。目前,化工投资正在流向亚洲和美国市场,而非欧洲。原因是它们的投资框架条件更确定,原材料和能源供应更便宜、更可靠。”

  在与美国市场的比较选择中,中国广阔的市场和一系列利好政策,让化工巨头们纷纷加快了来华投资的步伐。巴斯夫在最近发布的年报中明确指出:“未来,巴斯夫聚焦于业绩的有机增长,到2027年全球计划投资规模达到288亿欧元。不在中国这样规模大、增长强的市场里投资,将是巴斯夫最大的风险。”

  相较于世界其他地区,中国有着稳定的政治环境。面对能源价格上涨,中国迅速采取措施,进行保供稳价。虽然受到俄乌冲突等外部因素影响,导致能源外部压力有所增加,但是整体来看中国能源价格保持平稳。“平稳的能源价格以及稳定的政治环境,是我国发展高端石化行业的有力后盾。”能源化工专家柯亮说。

  安全的投资环境下,活跃的市场让投资者纷纷青睐中国化工市场。在沙特基础工业公司(SABIC)副总裁兼北亚区总裁李雷看来,作为世界最大的化工产品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市场具有巨大活力。“中国经济具有持续增长的充足潜力。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今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将达到5.2%。同时,中国不断扩大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将进一步扩大鼓励外商投资的范围。”

  合作档次升级

  在二十多年的合作中,外资化工企业已经与中国化工产业链形成了较好的契合。在这一轮投资加码的浪潮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与国际化工巨头的合作正在由“制造合作”向“智造合作”变化。

  2月15日,总投资超100亿美元的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工程取得重大进展。埃克森美孚化工大亚湾研发中心启动建设,成为埃克森美孚在北美总部以外首个配备中试装置、融合产品研发及工艺开发的综合性研发中心。

  业内专家认为,埃克森美孚化工大亚湾研发中心的建立,将推动惠州加快形成石化产业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在重大外资项目引入、化工研发人才引进、促进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带来积极示范效应。

  早在2021年,中国密集出台了一系列规划和政策文件,强化化工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的顶层设计,推动和引导化工制造业领域节能降碳,加快化工产业绿色改造,实现化工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

  随着中国“双碳”目标的持续推进,外资化工企业纷纷加快通过成立低碳技术研发中心、推动清洁生产等方式,加速化工生产绿色化转型。部分外资化工企业专注于研究低碳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通过与国内化工企业合作,推动低碳解决方案在中国市场的开拓和实施。“一些外资化工企业积极推动绿色工厂建设,通过采用新能源发电设备和使用低碳技术等,推动化工产业链碳减排,促进化工产业转型发展。”柯亮说。

  在中国石化副总裁余夕志看来:“全球能源格局正在加速重构,多元化、绿色化成为能源转型升级的显著特征。国内化工过剩产能消化需要更长时间,高端化、精细化、差异化成为化工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随着‘双碳’工作的进一步深入,智能化、一体化、低碳化成为能源化工产业布局和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

  竞争模式变化

  外资不断进入,加上大型民营资本的加入,“将促使行业发展逻辑发生转变,石化行业进入后项目时代,呈现资本、技术和品牌等重要时代特征。”柯亮说。

  在化工制造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下,中国规模以上化学原料与化学制品制造业研发人员全时当量(FTE)和研发项目数呈现持续增长态势。2016年研发人员全时当量为17.9万人年,到2020年增长至18.1万人年。研发项目数从2016年的29675个大幅增长至2020年的49404个,年均增幅达10.7%。其中,规模以上外资化工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企业研发力量持续强化和提升。一批跨国化工企业持续在中国设立、启动或升级研发与创新中心,积极推动研发本土化,对我国化工研发创新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

  2010年前,我国石化行业基本处于项目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在处理项目和投资的关系上,停留在以项目为核心、项目引导投资、项目驱动投资上。投资的政策属性和计划属性强,投资的回报率未受到关注。

  2010年后,我国石化行业逐渐进入后项目时代,政府和企业逐渐注重投资回报率。而随着外资的不断进入,我国石化行业将从项目生产经营向资本运营转变。传统意义上的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或不再是企业发展过程中追求的第一要义,行业竞争将从“混战”模式转变为新的“分层竞争和互补”模式。

  “我国石化企业如何抓住行业演变过程中资本、技术和品牌的发展逻辑将是关键。”柯亮指出,“而外资的进入,将为我国石化企业的长期投资,起到示范和引导作用。”

  责任编辑:陆晓如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