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基于中国加大CCS技术研发和产业推广的迫切性,美国的做法对我国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在能源危机和地缘政治动荡的持续冲击下,能源安全问题成为近年来全球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全球对安全的关注使得化石能源地位进一步得以强化,与之密切相关的全球碳捕获和封存(CCS)因此成为热点。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CCS投资同比实现了翻番,达到64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其中,美国在全部投资中占比达45%,位居全球榜首。美国有关CCS的行动计划,其实并不是2022年才开始的。之前,美国加大CCS研发投资的报道就屡见报端。
CCS投资创新高,是美国在化石能源主体地位长期得以保持的“残酷现实”面前,选择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的现实选择。美国是能源消费大国。其中,化石能源占比高是美国与欧洲显著不同点之一。BP能源统计数据显示,美国石油、天然气及煤炭等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长期在80%以上。如此能源结构,决定了化石能源在美国中长期能源消费结构中必将居于主力地位。能源转型周期长短取决于技术进步与经济条件的完善与匹配,是一项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即便美国有大力推进绿色低碳能源替代的愿望,也必须一步步来,稳扎稳打才是。在此形势下,加大CCS技术研发推广力度自然成为实现绿色低碳发展转型的现实选择,是重要的切入点。
从近年全球能源转型实践看,欧美为激进能源转型付出了惨痛代价。特别是欧洲,转型教训尤为深刻。由于过分强调绿色低碳发展转型的速度,各国政府对极端天气等事件给新能源供应体系带来的不确定性冲击认识不充分,对风险估计不足,技术创新以及电网调度能力未能保持必要的跟进与升级,以至于气荒以及能源危机随之而来,给整个欧洲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极端天气事件具有普遍性。欧洲出现了,美国以及全球相继出现。近年来,发生在美国加州和得州的大停电事故至今令世人谈虎色变。好在欧美在出现问题之后及时开始了系列止损工作,理性反思审视自己的能源发展道路,做到了亡羊补牢犹为未晚。其表现在,欧洲务实性地返煤、返核并加大了CCS技术研发应用力度,美国则以更大力度推动CCS技术研发加速。欧美道路上的CCS技术研发可以说是殊途同归,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
美国加大CCS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推广的做法,对我国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我国也是能源消费大国,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在80%以上。但我国能源消费与美国有着较大程度差别,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我们的化石能源以煤为主。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接近60%,美国仅为11%。我国煤为基础的消费结构,带来的碳排放压力显然更大。二是我国的能源消费规模远远大于美国。我国的能源消费总量2021年为54亿吨标煤,美国为31吨标煤。我国的化石能源消费基数更大。三是我国的碳达峰时间点尚未来临,而美国已经在本世纪初实现。综合判断,我国碳达峰目标的实现可谓任务艰巨,而现实的路径选择是CCS。
一方面要大力发展风光水电、地热等新能源,巩固深化新能源对化石能源的替代基础,持续依靠能源结构调整实现碳减排;另一方面要做好化石能源的清洁利用,发挥化石能源的稳定性供应优势,确保化石能源消费对能源安全的物质支撑。这是美国今后将选择的能源发展道路。对中国而言,也是如此。鉴于化石能源消费规模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方面的特殊性,我国加大CCS技术研发和产业推广的迫切性更强。
责任编辑:周志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