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观点  >  视点
石化产业转型抓好这五点
2023年07月24日 14:44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傅向升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当前,我国石化行业正处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同步加剧的时期。这样的时期,要求我们突出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摒弃过去拼规模、拼投资、拼资源的传统发展思路,加快转型升级。

  传统产业向高端、智能、生物化转型

  传统产业高端化转型与升级。高端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以及航空航天和国防军工都离不开化工新材料及其复合材料和功能化学品的支持和保障,而高性能材料和功能化学品大多得益于传统产品的转型升级。

  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智慧化转型。通过数字化智慧化转型和智能工厂、智慧化工园区的试点示范,探索并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的特点,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物耗能耗和废弃物排放,不仅能够降本增效和提升竞争力,而且可以大幅提高管理水平和生产过程本质安全水平,成为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石化传统原料与产品的生物化转型。OECD预测:未来10年,至少有20%以上的石化产品由生物基产品替代。欧盟《工业生物技术远景规划》预测:2030年,生物基原料将替代6%~12%的化工原料,30%~60%的精细化学品将由生物基获得。传统石化领域的生物化转型,将是传统石化产业转型的一个重要方向。

  原料结构向轻质化转型

  制氢原料轻质化。炼化装置、煤化工装置都需要氢气。国内多用煤制氢,而发达国家主要采用天然气制氢。如果将煤制氢都改造为天然气制氢,人们关注的碳排放问题会大为改善。如果随着技术的进步改为制取绿氢,可以从根本上改善碳排放问题。

  炼油装置原料轻质化。炼油装置轻质化转型的主要代表是炼油过程以轻质原油为原料的原油直接制化学品新工艺。最早实现原油直接制化学品技术工业化的跨国公司是埃克森美孚。目前,沙特阿美、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以及中国海油相继宣布研发成功这一新技术,并都取得了中试和工业性试验的成果,其中沙特阿美与沙特基础工业公司(SABIC)正在建设工业化装置。

  烯烃原料轻质化,即以轻烃为原料制烯烃。近十年来,全球烯烃原料的轻质化转型呈现加速态势。到2020年,世界以轻烃为原料的乙烯占总产能的53.5%,其中乙烷裂解占40.3%。中国及时跟进这一转型趋势和步伐,目前已建成投产的有中国石油、新浦化学、万华化学、卫星石化等7套装置。

  产品结构向减油增化转型

  减油增化需要把握的大原则。《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已经明确,到2025年减油增化取得积极进展,新建炼化一体化项目成品油产量占原油加工量比例降至40%以下。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炼油装置的技术路线选择和方案设计时,要少产成品油,多产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学品。

  实现减油增化目标的重要路径。炼化装置首先要多产烯烃。因为烯烃是合成化工材料和一系列有机化学品的基本原料。从最新投产的恒力长兴岛、浙石化舟山、盛虹连云港的炼化一体化装置来看,成品油产出率均可控制在40%以下,正在建设的裕龙岛一期项目的产品方案中成品油产出率更低一些。

  已投产炼化装置和老石化基地如何减油增化?要立足已有炼化一体化规模和产业链水平,充分用足用好已建成和即将建成的炼化一体化装置副产的轻烃原料,认真研究和论证好减油增化路径和措施,增强天然气、乙烷、丙烷等原料供应能力,提高低碳原料比重。已投产炼化装置和老石化基地可以考虑补充少量石脑油或轻烃资源多产烯烃。有条件的炼化装置和石化基地可以论证采用轻质原油直接制化学品新技术增产烯烃,突出并强化下游产业链的延链补链强链。

  生产过程向绿色低碳转型

  过程绿色低碳化的首要举措是节能。石化企业一定要大力推进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和循环化改造,推广先进适用的节能、低碳、节水技术以及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高度重视各类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

  过程绿色低碳化的路径之一是电气化,即用绿电代替煤电和气电,或者用绿电裂解代替传统的蒸汽裂解(巴斯夫、林德和SABIC 正在合作攻关)、绿电驱动代替蒸汽透平等。这些都是生产过程绿色低碳化的有效措施,也是目前国内外在示范和探索的路径。

  过程绿色低碳化的重要路径是短流程化。炼油短流程化的典型代表之一是原油直接制化学品新工艺,与传统工艺相比省去了蒸馏过程。以轻质原油为原料直接获得乙烯,缩短了流程,节省了能耗,降低了目的产物的成本。近年来,行业同仁关注度最高并已取得重要成果的短流程化技术是微通道连续流反应器及其技术,现已在很多精细化学品、医药化学品的硝化、重氮化、加氢、氯化等反应过程中工业化应用。

  产业发展向创新驱动转型

  为科技自立自强而创新。我们要把握世界科技进步前沿、国家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需求,集聚力量组织和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骨干企业和创新型企业要努力争取承担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不仅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而且为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多做贡献,充分发挥创新在高质量发展中的核心作用。

  为“碳达峰碳中和”而创新。当前,国际国内聚焦度最高的莫过于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的创新,通过创新实现工业排放二氧化碳的捕集、封存和利用(CCUS)以及以二氧化碳为原料合成甲醇及其有机化学品、高分子聚合物等。美国Twelve公司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得聚丙烯,巴斯夫与林德共同开展的二氧化碳与甲烷干重整制合成气取得阶段性成果,巴斯夫正在研发二氧化碳与乙烯为原料合成丙烯酸。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绿色化学的创新正在稳步取得进展和突破,再过15年左右必将为碳中和做出重要贡献。

  为未来而创新。绿氢的创新是国际国内聚焦的重点。创新的焦点是阳光分解水制氢,三菱化学、东京大学以及中国科技大学等在这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这些创新,必将为未来我国石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和转型升级发挥关键作用。

  本文作者为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

  责任编辑:郑 丹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