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耐心资本”投资运营管理模式,正是以中国石油为代表的中国能源企业在海外的投资运营管理模式的精髓,也是“一带一路”基础设施项目、能源合作项目、信息通讯、建筑等领域合作所广泛采用的模式。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十周年。来自“中国一带一路网”的信息显示,截至2023年6月,中国已经同152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拉动近万亿美元投资规模,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为沿线国家创造了42万个就业岗位,将使4000万人脱贫。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贡献了全球超过38%的经济增长,中国已成为全球120个国家最大贸易伙伴国。
十年来,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中资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更快了,范围领域更广了,规模实力更强了,影响力也更大了。
那么,与美欧企业相比,中资企业在海外各地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遵循怎样的经营哲学?直到笔者最近看到,有关中国企业在海外的“耐心资本”(Patient Capital)投资运营模式的论文和著作,这才意识到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成功之道和“真神”,也是中国企业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并取得重大进展和阶段性胜利的“密码”。
那么,何谓“耐心资本”?在北京大学教授林毅夫先生看来,耐心资本的概念,即利益相关者/投资者愿意参与东道国发展的关系投资,旨在实现共赢。耐心资本所有者是类股权投资者,他们愿意长期将资金沉没在实体部门或未上市的基础设施项目——最长可达10 年以上,他们愿意、也有能力承担风险。
“耐心资本”投资运营管理模式实际上就是:中国开发性银行(或国际多边开发银行,如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亚投行等)的贷款(融资)支持+中资企业在当地基于实体经济合作项目的支撑+中方有效参与合作项目运营管理+通过项目建成运营后获得的收入进行投资回收+合理的投资回报(收入的主体部分由东道国政府获得)+在当地长期运营+双边关系进一步巩固。
而这正是以中国石油为代表的中国能源企业在海外的投资运营管理模式的精髓,也是“一带一路”基础设施项目、能源合作项目、信息通讯、建筑等领域合作所广泛采用的模式。
例如在中亚,以跨越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中国的中亚天然气管道为例,该项目A/B/C线总投资是百亿美元级的,其中70%以上系从中国的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获得。中亚天然气管道项目于2009年12月投产,截至目前已经安全顺利运营超过13年,项目合同周期为30年,若经过合作伙伴协商同意,合同期还可以延长。截至2022年底,该管线项目以累计为沿线国家输送天然气这一清洁能源超过4500亿立方米(折合约3.4亿吨石油),系我国引进境外天然气的最大单一通道。该项目成功实现了中亚各国优势互补、战略共赢、价值共享和利益共得。
这样的案例有很多,在俄罗斯,有中国石油参与投资、建设和运营的北极亚马尔液化天然气(LNG)项目;在中东,有伊拉克油气开发合作项目,项目合资始于1997年,截至目前,中国石油累计在伊拉克的投资超过百亿美元。
近些年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丝路基金等新的多边或地区性开发银行和发展基金以及其他基础设施或产能合作基金或绿色基金的出现令人鼓舞,因为它们是“耐心资本”的供应者,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正能量和动力。中国最近关注的新多边主义对全球经济有利。我们乐观地认为,南北双方的合作伙伴可以找到利益共同点,并共同致力于寻找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世界和平的“双赢”解决方案。
责任编辑:周志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