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生活  >  史鉴
【史鉴】石油一厂供油抗美援朝
2023年09月23日 14:34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郑 冰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抚顺石化石油一厂成立军用油脂研制攻关小组,全力组织抗美援朝油品生产。

 

  新中国刚刚成立,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抚顺矿务局制油厂(今抚顺石化公司石油一厂)受命研制抗美援朝军用油品。

全厂职工发扬钉钉子精神,克服困难,依靠老工人的经验,发挥技术人员作用,从石头缝里炼制人造油、研发军用润滑油,为打好“出国第一仗”做出了突出贡献。

  1949年至1952年,抚顺矿务局制油厂累计生产油品48.5万吨,占全国总产量94.2万吨的51.5%。润滑油、脂由1949年的34吨提升到1952年的290吨。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朱德亲临该厂视察,并为全厂职工题词:“工友同志们,为了巩固国防任务,必须努力发展人造石油工业。”

  捐献飞机大炮

  1951年6月14日,抚顺矿务局制油厂接到燃料工业部石油管理总局在全系统转发的《关于玉门油矿抗美援朝代表会议有关捐献第一架“石油工人号”战斗机的事迹》的来电单。其简要内容是:“玉门油矿的全体职工和眷属积极响应抗美援朝总会的号召,为了使我们英勇善战的志愿军能够以更小的牺牲消灭更多的敌人,早日取得战斗的最后胜利,我们争取在七月底以前捐献第一架‘石油工人号’战斗机,作为向你们敬上全国石油业的工人阶级弟兄进行爱国竞赛的内容之一。此外,我们誓以继续普遍持久地开展与恒昌小组竞赛,保证彻底实现爱国公约,输出更多更多的汽油,加强国防做好优抚工作,支援我国在朝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让我们在伟大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团结起来,贡献我们的一切力量,早日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

  与此同时,制油厂接到了东北石油管理局和抚顺市委转发的相同来电。至此,一场声势浩大的举国捐献活动全面展开。抚顺所属各石油企业应势而动,号召职工和眷属参加捐献活动。抚顺市政府认捐11架战斗机,飞机命名为“抚顺工人号”“露天工人号”“老虎台矿工人号”。

  1951年10月28日《抚顺日报》第二版,1951年12月3日《抚顺日报》第三版,分别对各企业单位捐献活动进行了刊载。其中,制油厂前9个月和10月分别捐献317168726元和177171654元,合计4.94亿元旧币,折合战斗机0.33架。

  试制航空汽油

  不同于其他企业,制油厂还接到了一项秘密任务——试制航空汽油。随着抗美援朝战争的不断深入,前线对军用油品的需要量逐渐加大,仅靠从苏联进口燃料已经不能满足供应。毛泽东指出:“要进行建设,石油是不可缺少的,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没有石油都转不动。”“飞机是个问题,可飞机用的油解决不了,再好的飞机也没有用。”朱德说:“没有油,坦克、大炮还不如个打狗棍……”油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迅速改变油品短缺的局面,国家给燃料工业部下达了加紧生产军用油品的政治任务。制油厂临危受命,立即组织研制生产。

  1951年7月,制油厂加氢装置首先修复,反应器有效容积扩充到19.5立方米,年加工能力提升为16.5万吨。接着,制氢、压缩、蒸馏、催化剂等装置先后修复,投入试生产。7月26日,反应器升温。7月31日,顺利产出加氢生成油,经再蒸馏生产出汽油、灯用煤油等产品,试运投产取得一次成功。当年生产航空汽油538吨,70号车用汽油164吨,灯用煤油1653吨。油品被陆续送往前线,极大地缓解了前线用油的紧张局面。

  得知这一消息后,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专程到抚顺制油厂视察航空汽油生产情况。1951年10月23日,在抚顺市委书记喻屏、抚顺矿务局局长王新三(兼书记)的陪同下,朱德深入制油厂车间亲切与技术人员、一线工人交谈,详细了解页岩油的生产过程,询问工艺操作安全措施,并向工程技术人员、职工表示祝贺。他亲笔题词,鼓励技术人员多为国防事业研发新产品,勉励工人为加强国防建设努力生产石油。由于制油厂生产的军用汽油质量优良,援朝部队使用满意,得到了中央军委的嘉奖。

  研制军用润滑油脂

  1952年8月,制油厂再次受命研制军用润滑油、脂。润滑油生产装置始建于1940年,解放前还只是2000吨间断生产的试验性装置,主要以页岩粗轻油为原料,经洗涤、分馏、重合等工序,生产航空润滑油和高级润滑油。润滑脂生产装置始建于1942年,当时只有两个1吨的生产釜,手工操作,工艺落后,产品只有电机黄油(钠基脂)和轴瓦黄油(钙基脂),仅供当时抚顺炭矿所属厂矿内部使用。抚顺解放后,润滑油和润滑脂装置虽恢复了生产,但产品只做民用,产品质量和产量均不能满足军委的要求。

  面对困难,制油厂集中力量,组建军用油脂科技攻关小组。全厂职工在技术资料不足、原材料缺乏、设备简陋的困难条件下,采用国产原料试制和生产出品种全、质量好的润滑油脂。1953年,研制成功冬用枪油、冬用轴承油、炮用润滑脂、枪用润滑脂、弹药保护脂等10多个品种,经鉴定产品合格,随即投入试生产。1月至9月,全厂生产军用油脂248.924吨。

  制油厂生产出的军用油品连同全国石油系统职工和家属捐献的飞机、大炮等军需物资源源不断地送往前线,石油人竭尽全力、不遗余力用实际行动支援了抗美援朝战争,1955年生产润滑脂2244吨,制油厂成为了中国常规武器军用润滑油脂的重要生产基地。

  1956年6月,朱德第二次来到东北石油一厂(抚顺制油厂改名)视察,耐心听取石油一厂党委书记吴向春关于油母页岩存量、平均含油率、原油年产量和加工柴油量,以及裂化汽油等方面的工作汇报,边听边在笔记本上做着记录。他不时地询问:“石油一厂副产品现在都有什么?”当汇报到润滑油时,朱德很感兴趣,高兴地说:“这很好,希望你们加倍努力,我们国家现在的石油还是缺少的,要千方百计增产节约,搞好群众性的增产节约运动。石油的副产品更缺少,因此要搞好综合利用。石油一厂有这个条件,要珍惜资源,把能拿出的东西一步步都拿出来,这对国家贡献就更大了。”在石油一厂原油车间,朱德仔细观看油母页岩,谆谆嘱咐职工要珍惜资源,加大资源的综合利用力度。按照朱德的殷殷嘱托,石油一厂践行“巩固国防任务,努力发展石油工业”。1958年,一厂生产润滑油1607吨,创20世纪50年代润滑油和润滑脂产量最高纪录,为新中国国防和经济建设不断蓄力。

  责任编辑:陈尔东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