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人类社会能源安全与气候安全双输状况已经初现,如不加以应对,双输状况将继续发展。
迄今已有148个国家提出了碳中和目标,覆盖全球88%的二氧化碳排放、92%的GDP和89%的人口。各国已在不同程度上发力推进能源低碳转型。同时,各国基本强调能源转型必须是务实的转型,保障能源安全是推进气候治理的前提。
可见,各国既要追求气候安全又不放弃能源安全。在能源与气候问题上,鱼与熊掌得兼固然是最好的结果。但是,出现双赢结果的概率究竟有多大呢?
鱼与熊掌皆失的苗头已现
虽然世界多数国家和地区以及越来越多知名企业做出了碳中和的承诺,但是近些年来全球碳排放和能源消费等方面的数据并不能增强人们对实现碳中和的信心,反倒不免让人们忧心。能源研究所数据显示,1992年至2022年,世界能源消费相关二氧化碳排放量从214亿吨增长至344亿吨,增幅为61%,同期煤炭、石油、天然气消费量分别增长了75%、39%和96%。这些趋势显然与碳中和目标背道而驰,对气候安全不利。
能源不安全的状况,近年来越来越明显。近年来,热浪、暴雨、风暴等极端天气对各国能源供应的冲击越来越大。比如,因遭遇极端高温,2022年欧盟国家的水力发电量同比下降了20.3%,其中葡萄牙、荷兰、西班牙、意大利、卢森堡和斯洛文尼亚的降幅分别高达45.4%、43.2%、38.4%、38%、35.3%和33.2%。
极端天气也会威胁电网等能源设施,影响民众用能安全。它们还造成因灾死亡人数的增加。世界卫生组织称,2022年的热浪仅仅在欧洲就造成至少6.1万人死亡,未来欧洲死于高温的年均人数还将上升。
可见,人类社会能源安全与气候安全双输状况已经初现。如果不加以有效应对,双输状况将继续发展,并将给人类社会带来更大危害。
陷入双输困局的原因
整体来看,影响世界能源低碳转型的因素很多,最主要有三点。
对清洁能源的支持力度不足。与人类历史上的历次能源转型相比,能源低碳转型的紧迫性和彻底性都更强,但推进难度更大,需要各国给予充足的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国际能源署的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全球清洁能源投资额年均为1.2万亿美元,对化石燃料的投资额年均为0.8万亿美元。前者是后者的1.5倍。然而,许多国家每年对化石能源消费进行大量的隐形补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显示,2015年各国化石能源补贴总金额高达5.3万亿美元,占当年全球GDP总额的6.5%,到2022年分别升至7万亿美元。因此,迄今世界针对化石能源的资金支持力度其实远大于对低碳能源的支持。由此可见,为了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很多国家目前正在努力推进的能源转型并非低碳转型,而是高碳转型。先实现能源安全再追求气候安全,是它们的基本盘算。
能源转型政策不稳定。由于政党轮流执政而不同政党间的观念反差大等原因,一些国家气候政策的连续性较差。其中,美国气候政策的波动尤其引人注目。美国的三位民主党总统比尔·克林顿、巴拉克·奥巴马和乔·拜登在气候议题上比较积极,但两位共和党总统小布什和唐纳德·特朗普则比较消极。尤其是特朗普在他就任美国总统后不久,就宣布美国退出《巴黎气候协定》,从而对全球气候治理造成了严重伤害。
对高碳能源锁定效应的防范不够。1992年至今,多次出现世界性的能源形势紧张。与可再生能源相比,化石能源的能量密度更高,供应更稳定,储运更便利,在应对能源短缺甚至危机时往往见效更快、更明显。因此,当发生能源供应紧张后,各国往往首先会考虑如何扩大化石能源开发利用规模。虽能解决短期内的燃眉之急,但能源利用的设备和相关基础设施的生命周期往往较长,一旦投用就会长期、持续地排放温室气体,并加大人类社会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难度,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危险。比如,俄乌冲突爆发,西方与俄罗斯间的斗争一度导致世界能源供应形势趋紧,天然气供求关系尤其紧张。作为应对,欧盟不得不弃气而用煤。结果2022年欧盟煤炭消费量在前一年大增的基础上继续增加,从6.84艾焦耳增长至6.98艾焦耳。此外,世界其他一些国家因煤炭供应更安全、价格更便宜而新建了较多煤电等项目。
切实推进能源转型
能源低碳转型千头万绪。为了从能源安全与气候安全双输的现状进步到双赢,各国需要从认知到行动、从减缓到适应,做好长期、艰苦和多维的工作。
首先,需要清醒地认识到气候不安全的风险并非是未来的且不确定。相反,未来已来,风险是现实而确定的。迄今各国推进低碳政策动力总体上明显不足,根源之一是仍然有部分决策者认为气候危机是将来不一定出现的事情,相应地他们推进气候治理政策的决心不足,紧迫感不强。基于此,各国政府和民众很有必要加深对气候危机现实的认识,摆脱患得患失的思想羁绊,开足马力,加速推进能源低碳转型。
其次,处理好应急与谋远、权宜之计与长远战略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在解决现实的能源安全(以及经济安全、政治安全等)挑战时,一定要尽量避免高碳能源的锁定效应,减少对未来气候安全的压力。面对相同的安全形势,不同国家的安全认知各不相同。一些国家的政府可能会始终感受到现实能源安全压力,并以此为依据持续增加化石能源消费量,而其中部分国家可能是温室气体排放大国。这些国家尤其要注意尽量减少高碳能源项目的锁定效应。
再次,各国必须大幅增加对低碳能源和能源效率的资金等方面的投入。能源低碳转型如逆水行舟,如果得到的支持不够甚至可能倒退。各国必须在现有基础上大幅增加对能源低碳转型的资金、技术、智力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促使转型加速进行,并力争达到碳中和目标。
最后,在努力推进气候减缓的同时,完善气候适应措施,尽量减少因气候灾变而遭受的财产和生命损失。主要措施包括:通过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创新,提升低碳能源体系韧性,增强其抵御极端天气等事件冲击的能力;各国要有针对性地完善针对热浪、暴雨、风暴等极端天气的预防机制;建立和充实地区性和全球性的气候互助基金,为救灾和灾后重建提供充足的资金等等。
责任编辑:周志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