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观点  >  观察
“碳”寻绿色之路
2024年01月26日 14:31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董储幸 陈守海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石化企业应结合《意见》要求,密切关注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要求,从三方面主动作为。

 

  2023年11月,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国家层面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提出了各阶段目标。

  作为资源和能源密集型行业,石化行业产业链条长、产品种类多、覆盖范围广,温室气体排放在工业领域中位居前列,应密切关注产品碳足迹管理要求,主动作为,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

  面临挑战

  产品碳足迹属于碳排放核算的一种,一般指产品从原材料加工、运输、生产到出厂销售等流程所产生的碳排放量总和,是衡量生产企业和产品绿色低碳水平的重要指标。

  产品碳足迹并非新概念。世界范围内存在多种产品碳足迹评价标准,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有英国标准协会BSI制定的产品碳足迹评价标准PAS2050、国际标准化组织的ISO14067等等。当前,产品碳足迹管理,已成为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政策工具。部分国家和地区,对于碳排放的关注已从单个企业转向产品全生命周期。例如,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将进口商品的碳排放纳入计费体系,初始将涵盖钢铁、水泥、化肥、铝、电力、氢等,过渡期结束后将决定是否扩大范围,并将有机化学品和聚合物等其他商品包括在内。此外,一些跨国公司纷纷开始对产品碳足迹提出减碳要求。例如,壳牌提出降低所售能源产品的碳强度(净碳足迹)的目标,到2030年降低20%、到2035年降低45%和到2050年降低100%(与2016年相比)。

  不容否认,中国企业(尤其是出口导向型企业和需要进行ESG披露和评级的企业)要在国际市场上保持竞争力,在产品碳足迹和科学碳减排方面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挑战。

  助力企业节能降碳

  此次《意见》的印发,亦是国家首次以部委文件的方式对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提出具体各阶段目标,同时从供给侧提出了重点行业碳足迹背景数据库的建设要求,并从需求侧提出了国家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建设和碳标签认同。

  《意见》部署了制定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建设碳足迹背景数据库、建立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丰富产品碳足迹应用场景、推动碳足迹国际衔接互认五方面重点工作,构建起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总体框架。

  结合五项重点工作,笔者认为,《意见》将在三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一是有利于推动产业升级,助力企业节能降碳。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确立降低产品碳足迹的导向,有助于生产企业系统掌握各环节能源资源消耗和原材料碳排放水平,进而有针对性开展节能降碳改造,提高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绿色化水平,持续降低产品碳足迹。二是有利于促进绿色消费,扩大低碳产品供给。通过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有利于通过清晰直观的产品碳排放数据,引导和激励公众更多选择低碳产品。绿色低碳产品消费需求传导至生产端,将促进形成绿色生产和消费的良性循环。三是有利于妥善应对贸易壁垒,提升外贸产品竞争力。建立我国自主的碳足迹管理体系并加强国际对接,企业可自愿委托国内或国际机构开展碳足迹核算认证,据实测算产品实际碳足迹,避免参数被高估损害企业利益,同时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应主动作为

  作为资源和能源密集型行业,石化行业产业链条长、产品种类多、覆盖范围广,温室气体排放在工业领域中位居前列,排放主要来自其产品生命周期中化石燃料的使用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艺排放。石化企业应结合此次《意见》要求,密切关注产品碳足迹管理要求,从三方面主动作为,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

  节能降碳技术应用与创新。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在石油炼制与化学品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量近6亿吨,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近 6%。新一轮科技革命中,石化企业可从降碳技术应用、零碳技术应用、负碳技术应用三个层面驱动石化行业低碳发展,从源头降低产品碳足迹。一方面加快原油直接裂解制乙烯、合成气一步法制烯烃、智能连续化微反应制备化工产品等节能降碳技术开发应用;另一方面要因地制宜、合理有序开发利用“绿氢”,推进炼化、煤化工与“绿电”、“绿氢”等产业耦合示范。此外,要利用炼化、煤化工装置所排二氧化碳纯度高、捕集成本低等特点,开展二氧化碳规模化捕集、封存、驱油和制化学品等示范。

  将碳足迹管理纳入企业“双碳”目标体系。行业内的龙头企业、上市公司,如果想科学地提出企业“双碳”目标及战略规划,必须将碳足迹管理纳入考量范围,并进一步融入ESG整体性提升中。结合行业特征和企业实际情况以及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进行通盘考虑,设定切实的科学碳减排目标、路径及方案。通过产品碳足迹的摸底核算工作,及时掌握产品碳排放信息,关注产品生产环节的直接碳排放和间接碳排放情况,更要关注产品生产全链条的碳排放。构建全面的供应商数据库,实施绿色供应商管理,为上游企业制定减碳目标及绿色要求,不断提升产品的绿色竞争力,赋能企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建立企业产品碳足迹模型和数据库。我国目前尚未建立系统的行业碳足迹数据库。2022年4月,国家发改委等三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实施方案》,部署了建立全国及地方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完善行业企业碳排放核算机制、建立健全重点产品碳排放核算方法、完善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机制四项重点任务,提出建立排放因子库等五项保障措施。《方案》要求,研究制定重点行业产品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碳排放核算方法,优先聚焦电力、钢铁、电解铝、水泥、石灰、平板玻璃、炼油、乙烯、合成氨、电石、甲醇及现代煤化工等行业和产品,逐步扩展至其他行业产品和服务类产品。

  石化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工业生产和居民消费提供大量的原材料和终端产品,包括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等道路交通燃料,以及乙烯、丙烯、丁二烯、芳烃、聚合物等化工产品,因涉及领域众多、产品覆盖广、工艺流程复杂,在短时间内很难推出一个科学合理的碳排放统计核算标准指南。行业相关龙头企业应从自身产品着手,识别排放清单及量化排放数据,建立企业产品碳足迹模型和数据库,并通过行业协会等多种渠道向主管部门建言献策,自下而上为推进石化产品碳排放核算提供有力支撑。

  责任编辑:周志霞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