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专题  >  封面故事
美丽中国,能源强国
2024年03月13日 12:14 来源于 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本刊记者 赵 玥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建设美丽中国,为石油企业指明了加大勘探开发力度的方向。

 

  2023年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发表了《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讲话。他指出,“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提升国家油气安全保障能力”。

  1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对外发布。《意见》分为10章33条,聚焦美丽中国建设的目标路径、重点任务、重大政策提出细化举措。其中,在“全领域转型”中,提出要大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这为能源行业指明了绿色低碳转型的方向。

  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作为能源行业主力军的油气企业,肩负重任。“三桶油”需要在绿色开发的前提下保证能源安全,调整能源结构,稳步推进油气并举、常非并进、陆海结合,推动建立现代能源体系建立。

  内涵是现代能源体系

  “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是建设美丽中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由之路,也是构建安全高效现代能源体系的必然要求。”在1月23日出版的《经济日报》中,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戴厚良发表署名文章《当好能源保供顶梁柱》。

  其一语道破油气企业与美丽中国建设的内在关系。

  回顾一下,十八大报告,“美丽中国”首次作为执政理念和执政目标被提出。十九大报告提出“两步走”的战略安排,确立了美丽中国建设内涵。二十大报告深刻阐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强调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顺着时间线,不难看出,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部署不断深入,目标已明确、蓝图徐徐展开。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经济发展方式问题,绿色低碳发展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名誉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说。在他看来,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的变化,但绿色低碳转型任务依然艰巨。

  一方面,我国绿色发展水平整体不够高、基础比较薄弱,产业结构高耗能、高碳排放特征依然明显,单位GDP能耗超过世界平均水平40%。另一方面,生态环境领域国际博弈日趋激烈。部分西方国家打气候牌,出台碳关税等政策,围绕绿色低碳发展、生态环境问题的国际博弈压力加大。

  在这样的压力下,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迫在眉睫。《意见》对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工作做出系统部署,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内美丽中国建设的目标路径、重点任务、重大政策举措,是指导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

  梳理一下,《意见》的建设时间表分为三个阶段。到2027年,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成效显著;到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展望本世纪中叶,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形成,重点领域深度脱碳,生态环境健康优美,美丽中国全面建成。

  针对能源方面,《意见》在具体领域有所阐释。如,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显著提高,能源和水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生态系统基本实现良性循环。

  在这个过程中,“三桶油”在内的能源行业需要重点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重点运用法治、市场、科技、政策“组合拳”,处理好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

  王金南强调,建设美丽中国,重点坚持稳中求进、逐步实现,处理好“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在确保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坚持先立后破,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把握好路径和方式、节奏和力度,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

  纵览全球,能源行业发展已向绿色化、低碳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其实质是构建一个化石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产供储销各环节协调互动,能够满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及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求的能源体系。而这正是建设美丽中国的能源转型方向。中国的能源转型既要支撑包含“双碳”目标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等国家战略的实施,又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通过组合式创新加快产业的转型升级。

  因安全而美丽

  2亿吨!这是我国油气增储上产“七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三桶油”取得的显著成果。

  建设美丽中国的基础,是建立在能源安全的基础上。作为油气需求大国和油气进口大国,在稳定油气进口的同时保障国内供应能力始终是能源安全重中之重。如何挖掘国内油气增储上产潜力是一项长期任务,是有效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可持续的现实之举。

  2022年,我国原油年产量增长至2.05亿吨,重新跃上2亿吨水平。天然气年产量增长至2201亿立方米,实现了油气产量的重要突破。由此,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由72.2%降至71.2%,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从44.3%降至40%。油气产量增长,提升了我国能源安全的保障程度。

  “取得成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石油公司致力于在油气田勘探开发中应用新技术,稳步推进油气并举、常非并进、陆海结合。”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调研室主任罗佐县说。

  发展清洁能源,无疑是能源行业在建设美丽中国的路途中极为重要的一步。“三桶油”在天然气勘探开发上的突飞猛进,一大因素在于在陆上深层的油气勘探开发取得了重要突破。近年来,我国石油公司突破超深层效益勘探开发极限,高效建成了富满、顺北等一批大型油气田。其中,富满油田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81亿吨,天然气地质储量1812亿立方米;顺北油气田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5亿吨、天然气地质储量1417亿立方米。其中,顺北油气田2022年全年原油产量118.9万吨、天然气产量16.2亿立方米,成为我国第一个以“深地工程”命名、被誉为“深地一号”的油气项目,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非常规油气资源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保障能源安全、调整能源结构、推进能源转型的重要基础。未来,其将成为我国常规油气资源的重要战略接替。202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就提出推动页岩气稳产增产,提升页岩油开发规模。

  基于这一点,“三桶油”持续推进中国的页岩油气革命。“目前,我国已成为继美国之后页岩油气勘探开发步伐最快的国家。”罗佐县说。近年来,页岩油、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产量实现持续增长。2022年,我国页岩油产量突破300万吨,较2018年翻了两番;页岩气产量达到240亿立方米,较2018年增长122%。

  作为我国首个进入商业开发的大型页岩气田,涪陵页岩气始终强调在增储上产的同时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涪陵页岩气田地属涪陵区武陵山腹地,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十分有限,不适合单井开发。因此,涪陵页岩气开创性地提出了山地“井工厂”钻井作业模式,在一条近百米的轨道上同时钻探4口井。在钻井液的循环利用上钻井液用量减少了41.5%。这在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大幅提高了钻井液循环利用率,废物减排效果极好。

  土地集约化利用、绿色钻井工艺、环境友好型压裂试采、钻屑无害化处理,以及资源化利用、废水循环利用,这一系列的可持续发展开发技术集成,最终达成了绿色高效开发的根本目的。涪陵页岩气田先后获评全国“十佳环保设施开放单位”、石油和化工行业绿色工厂,被自然资源部评价为创造中国页岩气开发的“绿色典范”。

  目前,我国已在四川盆地建成了涪陵、威远-长宁和昭通三个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累计探明了涪陵、长宁、昭通、威远、泸州、威荣、永川和綦江共8个页岩气田,探明储量达2.96万亿立方米,年产气量达240亿立方米,有效保障了国家能源安全。

  过去5年,非常规天然气产量占全国天然气总产量的比例由不足7%提升到约14%,翻了一番。2022年,我国非常规油气产量达9460万吨油当量,占油气总产量的25%。非常规资源在我国油气产量中的贡献作用和地位愈发凸显,肩负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稳油增气和绿色低碳三大使命。

  向海洋掘能源

  从深地到深海,在石油人心里始终藏着一个海底淘金的蓝色石油梦想。

  近年来,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持续向深水领域进军,水深超过1500米的“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投产是我国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全面进入“深水时代”的重要标志。海洋油气的进展,也为未来我国油气进军深海、实现资源高效接替奠定了基础。

  在《意见》中,多次强调对海洋水域的保护。要健全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实施最严格的地上地下、陆海统筹、区域联动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这对开发海洋石油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作为深海开发的佼佼者,中国海油奋楫争先,绘就出了一幅绿色发展新画卷。

  2023年12月,锦州25-1南岸电导管架成功下水并精准对位。至此,绥中—锦州油田群岸电应用工程项目2个岸电导管架3日内全部“落户”辽东湾。这是中国海油在渤海油田大力推进的第三期“岸电入海”项目。“岸电项目,是中国海油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和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渤海油田岸电运维中心工程师王军舰说。

  全国规模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储备基地——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在投产一周年之际,交出接卸量35亿立方米、设计负荷利用率超80%的亮丽答卷,为优化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华东地区绿色低碳转型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积极贡献海油力量。

  2023年9月,我国首个应用于海上油田群电网的储能电站,全容量并入涠西南油田群电网。在涠洲终端,源源不断的“绿电”和“绿气”得到输送,减排而不减产,实现了新能源与油气产业的高效结合,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了海油力量。

  2023年,我国海洋原油产量突破6200万吨,同比增长超340万吨,占全国原油增量比例70%左右。海洋石油增产量连续5年占全国原油总增量的60%以上,成为我国能源上产的关键增量。

  在油气产量增长的同时,中国海油担起了绿色“硬责任”。

  在有限湛江分公司,我国首座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海油观澜号”成功并网发电,每年将为文昌油田群输入清洁电力超2200万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2万吨。

  在有限深圳分公司,我国首个海上百万吨级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项目在恩平15-1正式投用,填补了我国海上二氧化碳封存技术的空白。

  在有限海南分公司,乐东15-1气田CCS(碳捕集封存)先导性示范项目开始回注,成功验证了中国海油首个利用膜分离脱碳技术实现二氧化碳捕集和地质封存项目的可行性。

  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使得我国海上油田呈现出绿色开发的和谐局面。中国海油4家单位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12家单位入选行业级绿色工厂。我国在绿色油田建设的道路上持续探索,绿色发展成效显著。

  在《意见》更明晰的指引下,“三桶油”势必坚持节能降碳为增储上产保驾护航,大力推动油气生产绿色低碳转型,积极助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我国把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油气勘探开发全过程,实现油气增储上产、能源转型与绿色低碳协同发展。

  责任编辑:石杏茹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