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观点  >  视点
支持绿氢产业快速发展
2024年05月09日 17:09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本刊记者 陆晓如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专访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中原油田执行董事、党委书记张庆生

 

  破除经济性、技术、政策等方面的制约因素,进一步提升我国绿氢产业的发展速度。

 

  “双碳”背景下,发展氢能、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新能源产业,成为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战略选择。而有“最环保能源”美誉的氢能在新能源产业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加快氢能产业发展被写入了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成为今年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重点工作之一。

  “氢”风正盛,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受各方关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中原油田执行董事、党委书记张庆生提出了《关于支持绿氢产业快速发展的建议》。

  氢能发展的主要方向

  中国石油石化:张书记,您好!据悉,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您提出了《关于支持绿氢产业快速发展的建议》。请问,其动因是什么?

  张庆生: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胜利油田时提出“既要绿色低碳又要能源安全”“提升能源供给质量、利用效率和减碳水平”等系列重要命题。

  氢能已成为加快能源转型升级、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战略选择。可再生电力电解水制氢,被称为绿氢。相较于通过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灰氢和将天然气通过蒸汽甲烷重整或自热蒸汽重整制成的蓝氢,绿氢具有环保优势。因为绿氢的生产过程完全不存在碳排放,可以将不稳定的风、光电力转化为稳定的氢能。

  在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绿氢产业的发展对于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氢能产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制氢快速发展。中国氢能联盟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共建成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42个,总规模586.7兆瓦,制氢规模达到4.9万吨。从总体来看,绿氢产量在总氢气产量中的占比不足1%。绿氢仍处于产业发展初期,亟须市场培育。因此,我提出这一建议,希望能引起政府相关部门对绿氢产业的关注。

  受多方面因素制约

  中国石油石化:根据您的调研,制约我国绿氢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是什么?

  张庆生:制约我国绿氢产业发展的瓶颈主要是经济性问题。

  加氢站氢气售价只有低于30~35元/kg,才能与柴油成本持平。目前,煤制氢的成本介于9.7~13.7元/kg,天然气制氢的成本介于9.8~13.7元/kg。而绿氢的生产成本高达30元/kg左右,远超天然气、工业副产品制氢的成本。再加上运输、加氢等环节的费用,绿氢终端成本在50~70元/kg。因为成本高,绿氢市场竞争能力弱。

  在生产成本高的先天不足之下,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比如,发展初期的风电、光伏、电动汽车等产业,都得到过国家级补贴政策的大力支持。但是,绿氢产业并没有国家级的补贴政策。现有的补贴政策多为地市级人民政府发布,且补贴标准参差不齐。有的地方政府因财政紧张,无力支持补贴政策,或者补贴额度退坡较快,或者难以落实。

  经济性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发展绿氢的积极性。

  中国石油石化:除此之外,绿氢产业发展还存在什么难题?

  张庆生:经济性之外,绿氢产业还受到技术、政策等方面的制约。目前,我国的审批流程和安全标准不利于绿氢基础设施的建设。一直以来,氢气被归为“危险化学品”一类,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氢能产业的发展。而可再生能源制氢作为我国新兴产业,没有单独项目类别。因其涉及光伏、风电、输变电、制氢工程等多项内容,往往需要分部分履行各类审批程序。按照现有规定,生产绿氢至少需要办理26个证件,而且必须在化工园区。建设绿氢项目存在审批流程复杂、审批标准过高、投资成本高、土地成本高、时间成本高等问题,制约了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三方面建议

  中国石油石化:为促进绿氢产业快速发展,您提出了哪些具体建议?

  张庆生:首先,绿氢供给作为未来氢能全产业链的源头产业,在定价、减排、电网政策等方面得到的支持有限,难以引领和带动全产业链快速发展。建议我国出台国家级补贴政策,完善我国可再生能源制氢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体现绿氢的减碳价值和清洁价值,鼓励绿氢产业链发展。建议给予税收优惠。例如,在增值税方面,建议对购进设备、材料等设置进项税加计抵扣比例或免征关税,或享受低增值税税率等优惠。在企业所得税方面,建议给予氢能全产业链15%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或设置“三免三减半”等优惠政策。建议探索建立全国性绿氢交易平台,将绿氢CCER纳入市场交易品种,打造全国“氢能价格交易指数”、溯源认证以及氢能碳减排的市场化交易机制,确保我国可再生能源制氢及利用不仅实现规模化有效发展,而且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建议参考光伏、风电行业的补贴政策,对采用先进技术的低能耗绿氢项目,从绿氢供给端按实际绿氢销售量对绿氢价格给予补贴。同时,制定相关政策,支持绿氢副产品(绿氧)消纳,提升绿氢项目附加价值。可参照内蒙古2023年可再生能源制氢一体化的鼓励政策,减免绿氢项目容量电费、减免自用光伏发电部分系统备用容量费,免征政府性基金及附加中清洁电力基金等,进一步提升绿氢项目的经济性。

  其次,建议支持绿氢装备的全面国产化研发,出台可再生电力余电上网政策,降低绿氢生产成本。促进绿氢技术自主化研发及规模化应用,形成竞争力强的万吨级和十万吨级可再生能源制氢及工业利用降碳技术,降低绿氢装备投资成本。鼓励采用分布式光伏和风电制氢,建议出台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享受“多余绿电上网,以电补氢”政策、自发自用绿电优先并网、自发自用绿电免交部分系统备用容量费和政府性基金及附加费、氢储能补贴、氢储能后不再强制配置电化学储能设施等支持政策。引导可再生能源指标更多地向产业转型发展领域倾斜。对新建炼化用氢项目提出政策要求,限定原料氢中绿氢使用率不低于一定水平。

  再次,建议参考河北省出台国家级绿氢安全管理办法,促进绿氢基础设施建设。建议对绿氢实行安全许可政策松绑,将绿氢从危险化学品管理改为能源管理,出台监督标准及规范,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国家层面明确氢能主管部门,统筹推进国内氢能业务发展和国际氢能产业合作,简化审批流程,降低区域限制,鼓励企业和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加氢站,形成覆盖广泛的加氢站网络。

  责任编辑:赵 玥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