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人物
【人物】好“焊”王昆
2024年07月17日 18:17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周 蕊 王丽君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昆练就精湛的焊接技术,完成好每一项施工任务。

 

  荣获202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后,中国石油玉门油田焊接技能专家、特级技师王昆频繁接到同事和朋友打来的祝贺电话。他说:“玉门油田给我提供了这么好的平台,我不过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玉门油田的发展史,既是一部艰苦创业史,又是一部英雄辈出史。85年来,玉门油田走出了以郭孟和、王进喜、陈建军等为代表的一批英模人物,走出了9名两院院士、14名省部级干部,输送出了10万多名石油人才。

  近年来,玉门油田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加大领军人才培养力度,大力实施重点人才培育计划,实行“红工衣”和“白大褂”培养模式……“每年,公司都会组织现场交流。这不仅开阔了我的视野,而且开拓了我的思维,帮助我有效地完成了诸多一线创新项目。”王昆说。

  孜孜不倦强技能

  身着红色工装,一双粗糙的大手,一手持防护面罩,一手操作焊枪。伴随着“滋、滋、滋”的声响,一道细密整齐的鱼鳞纹焊缝逐渐完美呈现,两块罐体钢板材料被精准焊接在一起,不留丝毫气孔。

  这样的工作,王昆已经干了26年。

  会干一行容易,干精一行却不容易。从熟练工到工匠,王昆用了整整10年时间。

  1998年,王昆从玉门技校铆焊专业毕业,入职玉门油田原建安处安装二队,从事电焊工作。为了干好电焊,他上班时跟着师傅学,下班后用边角料反复练。

  平焊、横焊、立焊、仰焊……虽然平时的劳保护具穿了一层又一层,但无法避免手和脚被飞溅的火星烫到。

  焊花在他的防护服和手臂上留下了斑斑印记。由于经常变换焊接姿势,他的工鞋已被磨破,露出了亮闪闪的钢制鞋头。

  寒风凛冽的冬日,气温零下十几摄氏度,钢板又冰又硬。躺着焊接时,寒意从脊背渗透到骨头里,让王昆身处冰火两重天中。

  到了炎炎夏日,脚下的钢板被晒得发烫,焊接电弧达1000多摄氏度,他就像抱了一个火炉在胸前。

  可无论多难,每次作业他都会拿出“绣花”的功夫,认真完成每一次焊接作业。

  他常说:“工匠的‘匠’,从字形上看,外面是一个框,里面是一个‘斤’。我的理解是要在有限的领域中,对自己斤斤计较一点,更加精益求精一些。”

  凭着不服输、好钻研的韧劲,他不断提高技能水平,先后取得了传统电弧焊、钨极氩弧焊、特种作业无损检测PT、RT无损检测人员一级资格证等16个操作资格证。

  攻坚克难促生产

  在国家重点工程西部管道永登支线项目施工过程中,绵绵细雨夹杂着小雪。1.8米深的施工管沟里全是冰冷潮湿的泥水,最深处没过膝盖。

  面对工程采用纤维素向下焊工艺及间隙焊缝保障3.0±0.5毫米的质量要求,王昆平躺在潮湿的管沟里,忍受着正面焊花的炙烤和后背的刺骨寒意。

  通过调整焊接电流、精准控制焊条角度,他高质量完成了1000多道焊口的焊接,焊接质量一次性合格率达98%,获得了西部管道质量特别嘉奖。

  在玉门油田水电厂锅炉车间2#炉施工过程中,为尽快完成过热器管道6处堵漏以及在联箱处焊接6处DN40(4.5mm厚)封头,他仔细观察后说:“这种合金钢材不常见,焊接前必须先预热至200℃,让焊口烘干的同时消除应力。”

  在检查作业环境后,他用内送丝方式进行焊缝打底。盖面时因空间受限,他无法看到内部环境,只能进行盲焊。焊后预热,作业环境温度极速升高。在闪烁的焊花下,能够清晰地看到汗珠推开他脸颊上的粉尘,留下了一道道痕迹。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施工环境中,经过两天总计21.5个小时的奋战,他在次日凌晨3点圆满完成了该项工作任务。

  在红柳站施工中,经过连续60小时安装、16小时不间断焊接,他成功完成了单只重量达10吨的阀门安装,X射线无损检测合格率100%,设备投运一次性成功;在300MW光伏发电项目中,他仅用8天时间就完成了消防泵房设备及工艺管线的安装工作……

  以高超的技能和攻坚克难的精神,他解决了带压开孔、罐内受限空间浮仓的吊装工艺、自备吊液压缸修复、控制储罐壁板T型焊缝变形等80余项生产难题,创造经济效益1000余万元。

  他不只参与施工建设,还对项目各标段焊接施工进行重点控制,在开工前编制焊接工艺规程,对承包商焊工进行考试。

  2012年3月,玉门油田以王昆的名字挂牌组建“王昆劳模创新工作室”。工作室成为了生产一线焊接员工技能提升、技术攻关、重大项目执行保证的基地和课堂。

  积极创新获成果

  2002年,青西长输管线项目前期受环境影响,施工进度和质量不太理想。

  经过反复查阅资料、请教技术专家,王昆提出了给管线“添衣”解决管线“穿堂风”问题和调整焊接角度的建议,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焊接质量。

  2020年8月12日13时,环庆第一联合站原油成功外输长庆油田曲子站,标志着玉门油田上下瞩目的环庆19.3万吨产能建设地面工程项目投运成功。

  这项工程是当年玉门油田的“一号工程”。作为玉门油田电焊技能专家,被抽调到环庆参与地面工程建设,王昆倍感重担在肩。

  他带领项目员工开展技术攻关,在立式储罐安装中创新使用提高限位装置,一天组队安装储罐2圈,仅用18天就完成了3个1000立方米罐的安装任务。

  在外输项目通球施工作业中,由于管线坡大沟深距离长、现场施工使用弯管多等诸多因素,通球装置常因发射器出现问题而无法跟踪。

  结合以往的工程施工经验,经过现场勘察和查阅学习相关技术资料,在尽可能减少植被破坏的情况下,他实现了短时间内精准定位,并通过定向钻技术仅用3天时间就完成了穿越,将清管器找到并成功取出,在施工技术上实现了跨越式的突破。

  最终,他所在的项目团队仅用138天就完成了环庆第一联合站建设,创造了玉门油田产能建设史上最快投运的纪录。

  带领工作团队积极推广液压顶升设备、无涨圈起罐施工、提升限位高度、罐内无支撑拆除罐顶施工等新工艺新方法,在立式储罐制作中提升工作效率;在管道施工中应用半自动焊、联合焊接法,摸索出如何控制不锈钢管焊接变形的施工工艺;由他提出的“管道安装推广应用半自动焊工艺”合理化建议,获得了甘肃省石化系统职工合理化建议一等奖……

  多年来,王昆围绕玉门油田生产经营重点和难点开展技术攻关,积极促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为玉门油田攻克技术难关100多个,取得创新成果15项、金点子18项,在企业内部刊物发表论文38篇。

  倾囊相授传技艺

  好技术要传授,好传统要传承。这是玉门油田的优良传统,也是王昆的追求。

  “带徒弟要付出真心、爱心和信心。”王昆说。一路走来,王昆把经验和技术转化为共有知识,传播给徒弟、同事,完成了从“拜师学艺”到“带徒授业”的角色转换。

  2013年,玉门油田女子焊工班成立。十几个姑娘从刚接触焊接到出师顶岗,只用了半年多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姑娘们自身的努力外,作为师父的王昆功不可没。

  每天清晨,王昆抱着焊条,等在施工现场。从施工前的注意事项到施工中的技术技艺,再到施工后的检查检测,他都事无巨细地讲给女子焊工班的姑娘们听。

  他带着姑娘们爬梯子、钻孔洞、搬钢筋,提着焊枪,拽着几十米长的焊线在施工区域挪动。每一个动作,都不厌其烦地示范。遇到特殊部位,他就接手,让徒弟在旁边看着。

  蜷缩在狭窄的作业空间里,跪焊、侧焊、躺焊,一个接头要焊一个多小时,他累得手臂酸软无力,腰都挺不起来。即使这样,每天工作结束后,他还带着姑娘们进行工作复盘。谁今天焊接得好,谁还有不足,需要注意什么,面面俱到。

  “我有幸成为了王昆师父的徒弟。他总是认真严谨、精益求精,对我们提出的问题总是耐心解答、倾囊相授。即使我们犯了错,他经常帮着排忧解难。他时常说,工作是一份责任,更是一份信任。我们必须严谨细致、认真负责地对待。他的敬业精神,始终激励着我前进。”徒弟董彩云感慨地说。

  教授徒弟,王昆喜欢边操作边讲解。“直接在设备上进行操作,一边用一边学更直观。毕竟大家都有电焊基础,只要我操作一遍大家基本上就能学会,比看书和幻灯片更有效率。”

  在讲课中,王昆会把管道焊接、实心焊接、特殊管道焊接、埋弧焊等一系列焊接方法给学员们系统讲解一遍,然后分析每个方法的利弊,让学员们根据自身情况去选择适合自己的焊接方法。

  “焊接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焊条角度、电弧长度。”“焊完一层后,一定要将层间的熔渣处理干净。”这是他工作时常常挂在嘴边的话。

  他通过“传帮带”,积极培养人才。多年来,他累计带徒58名,培养了企业级专家1名、高级技师3名、专业技师2名。其中,培养的2名焊工分别取得了甘肃省“振兴杯”青工技能大赛焊工组第一名和第四名的好成绩。

  弧光闪烁,焊花飞溅。

  站在新的起点上,王昆说,他将用“志在戈壁、扎根祁连的艰苦奋斗精神”和“老矿挖潜、争做贡献者的开拓不息精神”不断激励自己,用焊花结匠心,积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把个人梦与石油梦紧紧焊接在一起,走技能成才、技能为企之路,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和本质扭亏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责任编辑:陆晓如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