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多措并举加强碳资产管理,加快我国石油石化行业碳减排进程,促进绿色低碳转型。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主要碳排放领域,我国石油石化行业正加快进入转型发展期,亟须加快碳减排进程,服务国家“双碳”目标实现。加强碳资产管理,对促进我国石油石化行业加快碳减排进程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按时履约碳配额CEA
我国石油石化行业规模大,企业数量多、分布广,设备种类多、代际杂,产业链长、工艺流程复杂、技术装备要求高,产业升级改造难度大。炼化行业产能加快逼近10亿吨/年大关,产能过剩矛盾突出,高耗能装置整体占比仍然较高,减排降碳压力巨大。而石油石化产品普遍处于国际产业链价值链的中低端,能耗高、碳排放量大、附加值相对较低。
想要在绿色低碳转型方面实现跨越式提升,我国石油石化行业需要技术装备水平的本质改进,在一些领域甚至需要出现颠覆性突破。如何以绿色低碳发展打破美西方的绿色贸易壁垒,将成为下阶段我国石油石化行业推进转型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目前,我国已有上百家石油石化企业纳入全国统一碳市场。纳入控排的企业和自身想开发碳资产的企业需要进行碳资产核算,其核心是企业自身碳排放量的核算和核证减排量的核算。控排企业应按时积极履约全国碳市场碳配额(CEA),在“双碳”法规、标准、专利、品牌等方面进一步增强话语权和影响力,为企业争取“双碳”发展空间。
企业应加强碳资产管理与交易的培训取证。目前,主要的培训取证有三类。第一类由碳交易所组织,包括北京绿色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等;第二类由生态环境部、各省生态环境厅、国家标准委等组织;第三类由行业协会组织,包括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中心等。
其中,北京绿色交易所组织的“碳资产管理”取证,考试合格后获得人社部教培中心颁发的“碳资产管理”培训证书。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开发与交易培训可取得人社部教培中心颁发的“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开发与交易”培训证书。“林业碳汇交易”培训颁发“林业碳汇管理”培训结业证书,并提供相关项目前期免费评估咨询服务。
开发CCER、UER、VCS、CCUS项目
生态环境部公布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造林碳汇(CCER-14-001-V01)》《温室红树林营造(CCER-14-002-V01)》,为我国石油石化行业加大造林碳汇项目开发提供了政策依据,多家企业开展了碳汇资源储备。由国家标准委、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11个部门发布的《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提出碳资产池建设,购买和开发并举,并通过各项碳资产配置,实现套期保值、成本优化、效益增加。
德国上游减排量交易机制(UER)开发项目,探索碳资产化、碳资本化发展路径,拓展光伏、风电、地热(余热)、光热等绿色能源应用碳减排CCER、UER等的价值创造方式。其主要关注上游业务的温室气体减排。
新疆油田风城重32锅炉生物质掺烧工程是新疆油田首个碳资产开发项目,利用生物质掺烧产生的热能作为稠油开采热源,替代煤炭、天然气成为稠油开采热源。这是新疆油田贯彻中国石油“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三步走总体战略部署的一次有益尝试,由中国石油上游业务碳资产开发技术支持中心与世界知名能源跨国企业——嘉能可新加坡有限公司合作推进,旨在深化合作关系,推进碳资产转化和绿色减排工作。
VCS核证减排标准进行温室气体减量专案的量化、监督与报告,为致力于温室气体减排的企业提供自愿性减量登录平台,通过自由贸易来实现企业温室气体减排。按照VCS方案标准,可在各个行业进行项目开发。项目包括减少因燃料消耗、工业生产工艺、土地利用、废物处理处置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该类项目对我国石油石化企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CCUS驱油增产、埋存减碳潜力巨大,可为国家能源安全和“双碳”目标的实现做出重大贡献,是目前实现化石能源低碳化利用的重要技术选择。利用石油企业的资源与产业优势,与碳排放企业联合,高效回收制氢、乙二醇、煤化工等生产装置产生的高浓度二氧化碳,推进实施纳入全国碳市场自备电厂烟道气的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建立二氧化碳驱油埋存技术标准体系,积极推广应用二氧化碳驱油提高采收率技术;开发二氧化碳制备合成气等新型化工技术路线,建立二氧化碳化工利用示范装置。CCUS-EOR规模化经济有效驱油和埋存二氧化碳有望实现商业化运行。
深化信息系统建设
建设以云平台为核心的一体化低碳云服务体系,实现低碳项目开发、申报、撮合及交割等全业务流程上云及数据自动化处理。这既能为碳减排项目开发交易、碳普惠工作赋能,又能通过应用新型方法学和碳减排项目开发全流程上云、在线交易等创新的信息化手段,专业、便捷、高效地帮助符合条件的项目完成在线开发、审核、交易。
搭建能源低碳综合管理云平台,开展三级能耗监测、环境权益功能、大数据可视化业务,为企业制定专属服务平台,帮助企业数字化转型,为企业进行能耗监测、能耗概览、能耗分析,自动核算损耗、提供对比分析、生成用能报告等;帮助企业发现工业能耗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提供改善方向和建议。
开展低碳信息化产品定制开发,为企业研发碳普惠、碳足迹积分数据库、低碳咨询类、碳足迹计算器类、企业官网低碳搜索类等小程序和网站应用。企业通过信息化手段和产品,将低碳场景应用融入管理与运营,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整体形象,提高企业在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起到良好的低碳营销宣传作用。
此外,应加强与国内外能源化工公司和科研机构在绿色低碳技术研发、标准制定、成果转化和示范项目等方面的交流合作,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等领域项目建设,发挥好碳达峰、碳中和等相关议题在国内外交流合作中的作用,推动树立绿色洁净的企业形象,为中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提供企业实践。
责任编辑:陆晓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