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生活  >  史鉴
【史鉴】天津石油与德士古油库
2024年11月12日 20:34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刘礼宾 冯宏芸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德士古油库工人敌后保供应的事迹,是天津石油的红色基因的证明。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一边疯狂地掠夺中国人民的物质资源,一边严密地封锁沦陷区的物资供应和交易。中国人民身处水深火热之中。天津石油销售行业的职工和海河码头上部分进步脚夫工友冒着被日本特务抓捕的危险,主动配合中国共产党地下工作者向解放区秘密运输物资,也因此留下很多故事。其中,德士古油库爱国工人的故事流传至今。1951年2月,德士古公司所有职工被新中国的天津石油公司录用,红色基因源远流长。

  反对声中建油库

  美商德士古煤油公司于1915年踏足中国,首先在上海设立了中国德士古煤油公司总公司。1919年,它在天津开设了分公司,命名为德士古天津煤油公司,营业范围涵盖河北、山西、北京、天津、河南北部、山东北部及内蒙古西部。

  德士古天津油库于1929年开始筹建,1932年正式建成投产。油库位于河东区大直沽,紧邻天津海河,占地64亩。在建设过程中,曾遭遇大直沽村民的集体反抗,施工一度陷入停滞。为了化解矛盾,德士古曾邀请大直沽的乡绅们,包括直沽小学校长吴仲鲁、酒业公会董事长张幼武、赵三爷、靳四爷(天津地方文史资料就记录到此)等人进行谈判,并在南市天合玉饭庄设宴款待,承诺为村民安装电灯、修建小学,且承诺会优先录用工人。然而,谈判代表们对此均表示拒绝。谈判破裂后,德士古通过南京国民政府获得了许可,并向当时的天津市政府行贿,最终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强行推进了油库的建设。油库建成后,原先的承诺也不再承认。

  油库分为三个部分,以通往棉纺一厂的铁路专用线为界,划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为油池区和住宅区,两区以水泥墙隔开。油池区设有六个油池,其中包括两个万吨级的大油池。油库自建成投产后,便成为德士古天津煤油公司在华北地区油品运输的核心枢纽。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油库被日本侵略军占领,美籍职员被迫送往山东潍县集中营关押。1945年日本投降后,集中营中的美籍职员返回天津,成功从日本人手中夺回油库,但油库已被破坏得不成样子。经过两个月的恢复工作,油库于1945年10月重新启用。

  危险之中运物资

  为了将沦陷区的日军物资秘密转运到抗日根据地,天津石油销售行业中被日军强占的美商德士古油库接卸工和海河码头脚夫工友们练就了一身绝活:在被严密监视的情况下,他们利用装卸军用物资的时机,将布匹缠在身上,躲避日军和汉奸特务盘查。这些工人凭借着朴素的爱国热情和勇敢机智,在中国共产党地下工作者的带领下,将日本侵略军掠夺来的物资抢运出来,送到敌后抗日武装组织,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做出了贡献。

  1943年9月的一个傍晚,雨过天晴,空气清爽宜人。可原美商德士古天津分公司油库的几名技术工人不仅无心享受,还略显憋气。当时日本帝国主义对沦陷区的封锁手段令人发指,从敌占区转运物资到抗日根据地越来越艰难。

  地下工作者于世勋表面的身份是小学老师。这一天,他请油库司机“大老郭”(本名郭世荣)组织油库技术工人和可靠的脚夫工友,趁夜里接卸军用布匹时将一部分布匹转运给八路军武工队,再运向抗日根据地。夜幕降临。郭世荣、储运接卸工“大个儿”(本名李跃斌)、“小李”(本名李德泰)以及仓库保管工陈昌信等几人聚集在工房的秘密夹层内,跟于世勋商讨转运计划。“大个儿”是抢运物资的高手,他运送出的布匹最多。可近来日本特务对物资抢运越来越警惕,抓捕了好几名无辜百姓,试图“杀一儆百”,不免让人忧心忡忡。

  “大个儿,解放区需要我们的物资,这是为了我们自己和家人,更是为了国家。如果我们不行动,等待我们的将是更加黑暗的日子。”老于看出了他的心思,鼓励他说。

  这番话坚定了大伙的信念。在黑暗中,他们小心翼翼地走出工房,向军列走去。小李、“大个儿”和脚夫工友在装卸的过程中迅速将军用布匹缠在身上,陈昌信负责放哨。

  就这样,他们一次次往身上缠布,再褪下来,将卸下的布匹迅速放入吉普车的后厢。突然传来了一声枪响,几人心中一紧,迅速跳上吉普车,发动引擎准备离开。然而,吉普车刚启动,前方便出现了一队日军。大老郭本能地转动方向盘,日军不敢在油桶排放区开枪,朝天开了两枪,耳边传来子弹划破空气的声音。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陈昌信从后座跳出,举着双手跑到日军面前,告诉日军他们在做地方铁路局交给的紧急任务,指派人员是特高课的熟人。他一边说一边后退,引导日军走出油桶排放区。

  突然,从油桶后面站出一个黑影,大喊:看俺张翼德的手榴弹。大家还没反应过来,一颗手榴弹便朝着日军扔来,瞬间爆炸声响起,烟雾弥漫,日军马上朝手榴弹的地方追击而去。

  于世勋、陈昌信、大老郭等人驾着吉普车在浓烟中迅速驶离,向着河北大街明记油庄飞驰而去,终于在黎明前抵达了接应的地点。看到等待他们的武工队员谢嘉和学徒张迎豪,心中一阵欣慰。

  天津石油接管职工

  转运完物资,上午9点前,大老郭一行人又回到油库。陈昌信在日本特务跟前云里雾里地一通说辞,让日本特务认定了他们是给特高课办私活儿去了,遂放他们回油库上班。

  在这个清晨,天津石油行业的老职工再一次践行了他们作为普通中国百姓和老石油行业工人的历史使命,心中充满了对抗日胜利和未来中国的憧憬。

  这次行动中,三分之二的军用布匹被转运走,一名日军被烟雾弹炸轻伤。日本指挥官抓了4名无辜中国脚夫工友交差。后来,这4名脚夫被我党地下工作组织秘密救出转移离津。日军只得在栈桥和油库增加了一个排的警戒兵力,还增加了军犬巡逻。

  抗战胜利以后,大老郭他们才知道,那天晚上,向日军扔手榴弹是一名留在天津海河码头干脚行的国军伤退老兵。他决心要给大屠杀中死难的中国人报仇,和4名脚夫用自己做的“玻璃碴子烟雾弹”炸伤一名日本兵。

  二战结束后,德士古重返天津时,仅剩下一个万吨容量的煤油池,另外还有四个2000吨级的汽油池,总容量达2.8万吨。油库西区靠近海河,拥有220米的码头,建有三座整装仓库和一座煤油听箱仓库。

  1949年天津解放前夕,美籍职员撤离,由白俄邱平担任厂长,并解雇了大部分工人,引发了大规模的工潮。工人们在德士古天津煤油公司办公楼前静坐示威,最终获得复工的机会。天津解放后,油库曾少量接卸油品,也偶尔参与市场销售。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对中国实施封锁,并没收了中国在美国的资产。1951年2月,中国政府宣布征用油库,德士古公司所有职工被新中国的天津石油公司录用。现在的天津石油的老职工,大部分是世代石油行业职工。他们讲述着父辈当年卸油时将布匹缠在身上,躲过日本兵的检查,转运物资的故事。这种技术到解放后就失传了,而故事,还在流传。

  责任编辑:赵 玥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