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生活  >  史鉴
【史鉴】中非能源合作,从苏丹起航
2024年11月15日 19:40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路 曈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中国石油企业与苏丹开展油气合作,走出了一条合作共赢的道路。

 

  9月4日至6日,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如期举行。中非双方围绕“携手推进现代化,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主题共叙友情、共商合作、共话未来。

  回顾历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对外开放是我国的长期国策。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正式把“走出去”作为国家战略,积极扩大我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非洲是中国石油企业最早“走出去”的地区之一。其起始点,是中国石油1995年对苏丹(今南苏丹)6区油气的勘探与开发。

  饥饿的苏丹

  1994年,普利策新闻特写摄影奖颁给了一位名叫凯文·卡特的摄影师。

  他拍摄的照片《饥饿的苏丹》,被刊登在1993年3月26日的《纽约时报》上。随后,这张照片被国际媒体争相转载,引起了全世界无数人的激烈讨论。

  照片中,一个瘦得皮包骨头的小女孩趴倒在地。在她身后,一只凶猛的秃鹫正等待着啃食这个即将饿死的女孩。

  这张照片震撼了世人,让国际舆论开始关注苏丹内乱以及苏丹人民正在经受的饥荒。

  苏丹位于尼罗河下游,在非洲诸多国家中难得拥有丰富的水源。同时,苏丹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特别是石油、天然气资源非常丰富。有数据显示,苏丹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量分别为16亿吨和65亿立方英尺(约合1.84亿立方米)。20世纪70年代,苏丹被列入全世界最不发达、最贫穷的国家行列,国内超9成的民众每天收入不足1美元。

  为什么守着这样的油气聚宝盆,苏丹却陷入十分贫穷的境地呢?

  一方面,1955年结束英埃共治,苏丹就陷入了长期的内战之中。这极大限制了其经济发展和能源开发。另一方面,则在于苏丹复杂的油气勘探开发局势。

  20世纪60年代起,以雪佛龙为代表的西方石油公司纷纷进入苏丹,先后勘探出苏阿金天然气田和苏丹南部油田,把控了苏丹的石油工业。1985年,苏丹政府军队与反政府武装为争夺油气资源在油气发现地附近展开战斗,在混战中杀死了3名美国石油公司在苏丹的雇员。1993年,美国将苏丹认定为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开始对苏丹实施经济制裁。包括雪佛龙在内的西方石油公司纷纷撤出了苏丹,停止了在苏丹的石油勘探开发活动。苏丹陷入了石油采不出来、卖不出去的困境,石油工业发展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中非合作迈出第一步

  1995年,苏丹总统巴希尔首次访华,提出中苏双方加强石油合作,希望中国公司到苏丹勘探开发石油,帮助苏丹建立自己的石油工业。两国元首会谈期间,我国当时最高领导人指着参加会见的中国石油主要负责人,对巴希尔说:“你找他”。

  随后,中国专家组赴苏丹考察,踏上了苏丹的穆格莱德盆地。通过考察,专家组认为,苏丹油区地质状况与我国渤海湾盆地十分相似,中国石油具备相应的技术和油气田开发经验。

  最后,中苏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由中国石油与苏丹合作开发油气田。1995年9月,中国石油与苏丹政府签订协议,获得苏丹6区石油作业权,开始在苏丹进行油气开发作业。

  1996年11月29日,苏丹1/2/4区项目进行了国标招标。中国石油在包括美国在内的一系列强劲对手中一举中标,由此拉开了中国石油在苏丹进行大规模石油勘探开发的序幕。

  为了分散投资风险,1997年3月,中国石油与马来西亚、加拿大、苏丹的石油公司组建了联合作业体——大尼罗石油作业有限公司(GNPOC,Great Nile Petroleum Operating Co.),共同进行石油开采,中国石油担任作业者。

  苏丹给了中国石油企业一次机会。而中国石油还给了苏丹人民一个惊喜。

  不到两年时间,至1999年5月,中国石油就在苏丹建成了1500万吨/年的大油田及配套1000多公里外输管道设施,以及炼油、化工设施和成品油销售网络,帮助苏丹快速建立起了全产业链的现代石油石化工业体系,创造了国际石油合作史上的奇迹。

  1999年5月31日,在苏丹1/2/4 区项目投产庆典上,巴希尔发表讲话热情赞颂中苏友谊,对中国石油为苏丹石油工业做出的贡献给予高度评价:“是中国人民帮助我们开发了石油。在项目建设中,CNPC(中国石油)贡献最大。感谢CNPC!感谢中国政府!感谢中国人民!”

  克服种种困难

  奇迹背后,是难以想象的困难。

  苏丹南部和西部有很多土著部落。因为宗教文化和生活习惯不同,部落之间经常发生冲突和战乱。而中国的石油作业区和维和部队驻扎区就在苏丹的南部和西部。开采石油时,中国石油企业不仅经常会被当地部落以各种借口“索赔”,而且时常面对冲突和战乱。

  当时的苏丹满目疮痍,物资紧缺。在苏丹的中国工作人员生活环境十分艰苦,所需的日常用品要靠空运,一周两三次。石油作业区位于热带地区,酷暑与洪涝灾害时常发生,还有通过蚊子传播的、潜伏期长达20年的马来热疾病。他们不得不随身携带一个药箱,防备蚊虫、毒蛇的袭击。

  2003年2月,苏丹达尔富尔地区的黑人居民发动了反政府武装,造成了苏丹数百万民众流离失所,上万人死亡。中国工作人员在战乱中遭受了极大威胁,有数人不幸遇难。

  中国石油企业克服了种种困难。截至目前,中国石油在南苏丹(2011年正式从苏丹独立出来)拥有开采权利的油田有6区块、1/2/4区块、3/7区块、15区、13区块,同时修建了油田相应的原油外输管道,参与投资修建了喀土穆炼油厂、喀土穆石油化工厂以及其他3个炼油化工贸易项目。

  在中国石油企业的努力和帮助下,如今,南苏丹的石油工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体系完整、技术先进、规模配套的一体化石油工业体系,彻底摆脱了石油依赖进口的历史,而且一举成为了石油出口国。高峰时期,苏丹的年石油产量曾经接近3000万吨,成为非洲地区仅次于尼日利亚、利比亚、安哥拉的重要产油国和出口大国。

  不仅如此。为了改善南苏丹人民的生活条件,中国在南苏丹修建了全非洲最大的水利设施,极大地方便了当地人民用水用电。早在2008年,我国对苏丹一系列的援助折合起来高达4387万美元,150万苏丹人民因此受益。

  互利互惠,合作共赢。2007年,中国海外原油产量突破6000万吨,约等于一个大庆油田的产量,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其中,中国在苏丹的石油产量突破了1000万吨。

  责任编辑:赵 玥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