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能源行业要以保障能源安全为前提,以减碳为出发点,从理念、科技、体制和管理创新等方面,大力发展能源新质生产力。
2024年春天,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尽人皆知的热门词。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阐述的2024年第一项任务就是“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近日,国务院国资委明确提出,要牢牢把握全国两会关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部署,研究更加有效管用的举措,把发展新质生产力同做强做优主业、提高经营业绩考核导向性精准性、调动企业领导和科技人才积极性等重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
何谓新质生产力?就是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创新、产业、人才,是构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
全国两会结束以后,全国上下、各行各业,都在结合自身特点,探讨相关话题。能源行业也不例外。要以保障能源安全为前提,以减碳为出发点,从理念、科技、体制和管理创新等方面,大力发展能源新质生产力。
有观点提出:“能源新质生产力具有颠覆性创新、数字技术赋能、能源体系重构、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等四大特征。” 颠覆性创新强调原创性技术突破,数字技术赋能强调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对接改造,通过能源体系重构最终实现能源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发展能源新质生产力,必须从实际出发,从现有产业基础出发,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例如,中国石油连续多年开展“转观念、勇创新、强管理、创一流”主题教育活动,将强化创新驱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融入其中。
以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绿色化、高效化为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催生新质生产力的加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5G和6G移动通信技术、量子通信技术、深海探测和开发技术、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核能和氢能等清洁能源技术等,都在孕育着重大突破。
百年一遇。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能源行业,能源国企,面对这稍纵即逝的历史机遇应如何应对,如何搭上这趟快车实现传统产业升级,构筑新竞争优势,赢得发展的主动权,对所有人都是一道必答题。
脚踏实地,从具体落实今年的工作计划入手,同时必须“转观念”,强化对能源新质生产力的理解,提前布局,提早发力,加大倾斜力度,抢占新质生产力的制高点。
责任编辑:周志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