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抚顺石化公司以人才优势赢取发展胜势
当金色的阳光洒满塔林,累累硕果挂上枝头,抚顺石化这片热土上,升腾着创新创造的活力,闪耀着日新月异的进步,奏响与国家共进、和时代同行的激昂乐章。
东洲河畔,石油二厂重油装车栈台旁,满载特种燃料油的槽车缓缓驶离,抚顺石化生产的首批特种燃料油成功装车出厂。
石油一厂,刚刚研发成功的新产品——橡胶防护蜡成功下线,抚顺石化在特种蜡产品领域再次取得了重大突破。
远在1700公里外的苏州, 2024国际蜡行业高峰论坛上,抚顺石化生产的微晶蜡、炸药复合专用蜡等特色蜡产品精彩亮相,“石蜡大王”的创新实力令国际石蜡产业瞩目。
一幅幅创新驱动发展、突出价值创造的抚顺石化画卷徐徐展开。
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靠科技创新,最终靠人才。转型升级“赛点”在前,抚顺石化牢牢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底层逻辑,以深化人才强企战略作为战略之举、关键之策、制胜之道,切实将人才这个最活动、最具决定意义的“关键变量”持续转化为向新图强的“最大增量”。
让更多”好苗子”成长为“大工匠”
抚顺石化始终坚信,创新之道唯在得人。
抚顺石化持续优化人才发现、选拔、培养机制,让有潜质的“好苗子”更多、更快地冒出来,使员工总量势能转化为向新发展的动能。
技能人才培养开发工程、操作技能员工技能晋级计划、创新创效能力提升计划、石油名匠培育计划——以“一个工程三个计划”为主线,抚顺石化的高技能人才梯次培养之路脉络清晰。
王建,从“好苗子”到“大工匠”仅仅用了9年。
“这孩子稳当、好学,干活总爱琢磨个为什么。我们认定他是个好苗子,将他纳入技能人才重点培养对象。为他量身定制了为期一年的班组轮岗培训。”提起王建,时任维修车间主任刘顺铎频频点头。
2009年,刚入厂的王建在组织的培养下,到常减压班、催化班轮岗学习,迅速掌握了常减压、催化等装置的设备维修技术。2013年,王建又被列为“名师带高徒”的培养对象,在师傅手把手地指导下,本事再次突飞猛进。在2014年公司操作服务人员技能竞赛中,一举夺得状元,并破格晋级高级技师。4年之后,在第十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又赢得“全国技术能手”的殊荣。
高技能人才梯次培养之路,让越来越多像王建一样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迅速、精准地被发现、被重用,从“好苗子”成长为“大工匠”。
截至目前,抚顺石化培养高技能人才724人,占操作技能人员总数的8.29%。集团公司首席技师和特级技师共85人,总数位列集团公司炼化企业第一位。
以创新“风向标”引领发展“加速跑”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催生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源泉。
纵观抚顺石化96年发展史,也是一部敢为人先的科技创新史。从60年代催化裂化、铂重整和延迟焦化“三朵金花”相继绽放;到改革开放后,实现“油化纤塑洗蜡剂”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再到新世纪,完成“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产业升级;进入新时期,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厚植比较优势竞争优势,着力打造“产品巨人”,石蜡、航煤、烷基苯、聚乙烯瓶盖料、催化剂等高效特色产品产量创历史新高,加快迈向“炼化生精材”产业链中高端……每一次产业跃升的背后都为技术创新所驱动。
如今,抚顺石化正处于“减油增化、转化增新、减油增特、减碳增绿、协同增智”转型升级关键期,也必须依靠创新驱动,必须依靠高素质的劳动者来实现。由此,抚顺石化以创新为导向,引领队伍为企业志创一流赋能,以技能成才报国。
用积分为人才“画像”——抚顺石化通过建立技能人才培训积分管理模式,一项一项量化成积分来衡量,优胜劣汰。建立终身学习机制,组织高技能人才、班组长和后备技能人才“学分制”轮训,累计培训9156人次;选派创新项目团队57名领衔人到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参加TRIZ理论学习,有效提升队伍“创新力”。
立足一线当好“智库”——组建企业技能专家协会,11个技师协会,11个国家级、集团级、企业级专家工作室联动运行,围绕一线开展生产服务、技术技能交流、技改革新、人才培养等,成为推动一线提质增效的“智库”。近年来组织34次企业级技术技能和工作室交流,提供生产难题解决方案60项,分享成果39项。组织技能专家提质增效大讨论,开展提质增效项目立项,创效2346万元。
争当技术攻关“先锋”——连续7年组织技能人才生产难题申领攻关活动,通过“揭榜挂帅”,集中力量解决一批一线生产实际难题,攻关解决率达90%以上。开展一线创新成果、绝招绝技的评选和推广应用,让高技能人才在解决问题中练就绝招。近年来,累计征集一线创新成果项目140项、绝招绝技25项,累计创效1.8亿元。
用实践“试金石”检验队伍“创新力”
队伍“创新力”成色几何,要靠实践来检验。
在8月份结束的大连西太催化裂化装置检修中,焊接首席技师佟峰运用“绝活”——高速脉冲气体保护焊,实现分馏塔油气管线焊接一次合格率100%。他1人仅用3天就完成的这项焊接任务,如采用传统焊接方法则至少需要3人3天完成,大幅提高了焊接质效。
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张凤光技能大师工作室”发挥“合力攻关、提质增效”的技术优势,先后解决了400余项技术难题,经广泛推广可为本地石化企业创效超千万元,在解决企业自身问题的基础上,也为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小场景汇成大图景。如今,抚顺石化匠“星”闪耀,有6人授予全国技术能手,15人被授予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技术能手称号。在各类集团级及以上竞赛中获得金牌36块、银牌62块、铜牌57块。
正是有了张凤光、王建、佟峰,还有无数个像他们一样的技能人才,用实践生动诠释了“培育优秀人才、人才引领创新、创新赋能发展”的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路径,共同书写了抚顺石化以人才优势争创发展胜势的创新驱动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