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观点  >  视点
以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
2024年12月10日 15:10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姚红生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华东石油局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用新质生产力为发展注入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中国石化集团公司2024年工作报告强调,要加快产业升级,勇当发展新质生产力先行军,聚焦培育新质生产力布局完善产业链,提升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走好新型工业化道路,在传统赛道上继续走在前列、在新兴赛道上加快布局引领。

  近年来,华东石油局步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实现了从以常规油气勘探为主到原油、页岩油、页岩气、煤层气、CCUS等齐头并进的转变。这归根结底是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用新质生产力为发展注入活力,蹚出了一条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之路。

  华东石油局要实现建成年产300万吨以上的现代化油公司,必须勇当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先行军,统筹好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加快布局的关系,通过持续强化科技创新、优化产业布局、加强管理创新等多方面的努力,为集团公司全面打造世界领先洁净能源化工公司贡献华东力量。

  持续强化科技创新引领

  对于页岩油,华东石油局将继续深入研究光电联用页岩储层全尺度定量表征技术,不断细化对页岩储层的认识,进一步揭示生排滞聚机理,为页岩油的高效开发提供更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积极探索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以应对不同地质条件下的页岩油勘探开发问题。对于常压页岩气,将持续深化对吸附解吸机理的研究,基于已构建的不同深度域动态成藏模式,不断验证和完善,提高对页岩气成藏规律的把握精度,为气田的开发布局提供更准确的指导。对于深薄煤层气,将不断加强对煤岩特性、地应力、顶底板等综合因素的研究,持续明确影响水平井成井和有效支撑压裂的关键因素,为后续的技术攻关和产能提升提供科学依据。

  钻井工程上,华东石油局将继续推进井身结构瘦身和高性能水基钻井液攻关,进一步降低钻井成本。同时加大自动化、电动化装备的推广应用范围,不仅在南川常压页岩气田和苏北工区应用,而且在更多的区块和项目中应用,提高钻井作业的效率和安全性。在压裂技术方面,重点围绕盆外常压页岩气和深薄煤层气,加大技术攻关力度,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和储层特性,探索适应性更强的压裂新模式,不断提升改造效果和单井产量。采油气环节,积极开展新型排水采气、双疏聚硅减阻等试验,并加快对具有优化推广价值的技术和工艺的应用,提高采油气的效率和效益。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

  华东石油局将严格按照相关流程和标准,组织开展好科技成果奖励申报和审查工作,确保优秀的科研成果能够得到应有的认可和奖励,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将充分发挥页岩油气和深层煤层气两个重点实验室的平台作用,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及其他企业的合作交流,持续攻关勘探开发关键技术,打造具有华东特色的非常规油气品牌,提高华东石油局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完善创新激励机制,定期举办年度创新大赛,鼓励科研人员积极参与。对创新点子的创新性、攻关价值及预期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严格评审,及时发布创新大赛奖励,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和激励机制。对于完成的油气田科技项目,及时进行验收评审,强化成果评价和奖励审查,对突出的科研创新成果给予重点奖励,引导科研人员更加注重科技创新的实际应用和成果转化。

  推动产业创新升级

  强化地质研究,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深入开展泰州组、低成熟度等新层系新类型页岩油的研究,不断加深对页岩油富集规律、赋存机理、流动机制的理解,配套研发和应用更适合的压裂、采油工艺,提高页岩油的采收率和开发效益。同时,深化常压页岩气吸附解吸机理、深薄煤层气富集规律等研究,推动地质理论的新认识和新突破。

  促进钻完井技术提升,支撑产业升级。积极推广页岩气瘦身型二级井身结构、KCl聚胺高性能水基钻井液体系、存储式测井等技术的规模应用,加快自动化、电动化钻机以及单立柱钻机、工程机的试验和应用,形成示范效应,提高钻完井的效率和质量,降低作业成本。攻关超长水平段钻完井技术,提高单井储量控制程度,为油气田的高效开发提供技术保障。

  推进地面工程建设,优化产业布局。持续推进地面工程的“五化”建设,加强盾构工艺山区穿越技术的应用和小口径自动焊机的规模化应用,提高地面工程的建设效率和质量。同时,不断优化阳春沟脱水增压工艺、苏北页岩油标准化集输工艺、延川南煤层气集输系统,提高油气田的集输能力和运营管理水平。

  提高科研领域信息化水平

  深化合作与思维培育,积极探索与数字型科技领军企业的深度合作模式,通过合作项目、联合研发等方式,引入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强对科研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培育他们的信息化思维,使其能够更好地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科研工作。

  围绕“信息化+业务”,加快推进生产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地面工程数字化交付平台建设及应用,提高生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和工作效率。构建页岩油示范井组标准化三维孪生模型,结合AI和ARPS技术进行产能预测,为油气田的开发决策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支持。在CCUS调峰中心建设和苏北站库无人值守建设方面,加大投入和推进力度,不断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降低运营成本和安全风险。

  加强“两个平台”建设

  加强计划性创新平台建设。统筹推进集团公司、油气田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主动融入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源投入。持续推进“页岩油气富集机理与高效开发全国重点实验室”“渝东南复杂构造区常压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创新基地”等项目的建设和研究工作,不断提高华东石油局在页岩油气领域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推进自发性创新平台建设。深入推行油气田“揭榜挂帅”项目机制,根据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及时发布具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项目榜单,吸引更多的科研人员参与到项目攻关中来,激发内部创新活力。加强对“揭榜挂帅”项目的进度审查和管理,确保项目按计划推进。

  本文作者为中国石化华东石油局党委书记、华东油气分公司代表

  责任编辑:陆晓如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