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张吉平扎根石油工程一线38年,矢志不渝做勇毅创新的能工巧匠。
在2022中国质量协会年会发布的第二十届全国质量奖(2022-2023年)卓越项目奖及个人奖获奖名单中,中国石化胜利石油工程公司渤海钻井总公司张吉平被授予了“中国质量工匠”称号。这个被誉为中国质量界的“奥斯卡”奖,代表了中国质量领域的最高荣誉。全国仅有20名获奖者,张吉平是中国石化和山东省唯一获此殊荣的人。
作为中国石化技能大师,张吉平扎根石油工程一线38年,矢志不渝做勇毅创新的能工巧匠,为推动石油工程装备现代化做出了积极贡献,先后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华技能大奖、全国劳动模范、齐鲁大工匠等称号,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坚持学习的农家娃
1984年,张吉平从商河县一个农家小院来到胜利油田,当上了一名钻井工人。他先后经历过孤东会战、渤南油田的开发和海南、新疆外部市场的磨炼,大部分时间是在荒原、戈壁与沙漠中度过的。
面对艰苦的施工环境、震耳欲聋的钻机声、钻井队频繁搬迁的生活,他没有打退堂鼓,而是把师傅的话牢记在心:“我们这一代人没多少文化。你们年轻有文化,一定要多学点技术,把咱钻井工作变得更高端、更高效。”
他下定决心学点本事,多解决点现场的实际问题,减少钻井设备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上班时间,他缠着师傅问长问短。下班后,反复琢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直到弄明白为止。
当井上设备出现故障时,他立马变成一个递送工具的小跟班,认真观摩师傅的每一个操作步骤。有时当班修不完,他就主动留下来,等修完后再下班。回到宿舍,他趴在床上继续学习,一遍遍翻看《柴油机构造》《机械制图》等相关书籍。
他跑去济南自费学习无线电、机电修理、摩托车维修等技术。一有空,就到摩托车修理部、电器维修部和附近锅炉厂做义工,只为能多一些练手的机会,丰富自己的实际操作经验。一些更换下来的旧部件,他拆了装、装了拆,直到闭着眼也能拆装自如。为了练听声辨别机器故障的能力,他在柴油机旁常常一站就是五六个小时。一百来分贝的噪声吵得头晕恶心,他依然坚持练习。
多年来,不管工作有多累,他都坚持学习,每天把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一一记录下来。久而久之,记录下了100多万字的学习笔记。
工作刚满3个月,他就单独顶岗成为主力操作手。不到4年,晋升为柴油机司机长。在胜利油田第七届工人技术比赛中,他以3项满分的优异成绩勇夺柴油机工种“状元”头衔,让所有人刮目相看。在2004年全国石油石化行业技术比赛中,他获得金奖,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实现了从一名普通钻井工人到全国石油石化行业技能人才领军代表的转变。
排除故障5000多次
柴油机维修保养是张吉平的拿手活。他就像医生给病人看病一样,将中医辨证施治理论和望、闻、问、切诊疗法运用到设备的技改和管理中。
看一看排气颜色,就知道运转是否正常;听一听运转声音,就能判断出是否出故障;问一问设备的工作情况,就知道工作性能是否良好;围着设备转一圈,就知道哪个缸出了问题……别人几个小时修不好的机器,他能手到病除。大家都称他为设备“神医”。
在一次施工中,发电机电压突然忽高忽低。厂家技术人员经过检测,说需要进厂更换励磁机,修理费要5万元。
张吉平根据症状判断说:“这不是大毛病。”打开励磁机一检查,发现只是因为接线柱受潮氧化导致接触不良。最终不仅迅速解决了问题,还节约了5万元的修理费。
公司大大小小的各种设备,哪台老化严重,哪台修理过多少次,哪台安全隐患较多,他都了如指掌。工作30多年,他成功排除了5000多次各类故障。
“设备名医”的声名在外,不少外部企业向张吉平伸出过橄榄枝。
2000年,一台美国进口的卡特发电机组需要更换。试机时,由于外方人员操作失误,油底壳被震裂,校正了3天都没有搞好。
这时,张吉平提出了他的整改方案。起初外方人员并不相信他,没想到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按照他的方案仅用3个小时就解决了问题。外方技术人员当场竖起了大拇指。
事后,卡特代理商想高薪聘请张吉平,却被他婉言谢绝了。他说:“我的本事和技术都是在胜利油田学到的,这里才是我的根。”
痴迷创新
张吉平是一个爱钻研的人。他始终坚持“创新必须服务生产、服务职工,让生产更高效、让职工更满意”这一理念,在工作中精益求精,不断创新和解决问题。
他自学了CAD制图软件、TRIZ创新理论,掌握新型材料等相关知识。自费几万元购买了500多本机械方面的书籍,深入学习。白天在现场忙,晚上一有时间就搞创新设计,解决了钻井生产的一系列难题。
ZJ45型钻机的传动链条采用滴油润滑,但是润滑效果不好,链条得不到及时润滑和冷却,需要经常更换,带来安全隐患和维修难题。
他研究问题根源,自己做设计,光图纸就画了100多张。加工实验阶段,经常弄到凌晨五六点。历经十几口井的实验,他研制出了ZJ45钻机伸缩式爬坡链条护罩,使链条使用寿命延长了4至8倍,不仅节约了大量成本,还消除了安全隐患。
野外作业环境恶劣,设备润滑油容易受污染变质。他几十次修改设计方案,不断集成新功能,研制出集加油、过滤、预热、除水于一体的第五代智能型多功能油料净化处理机,获得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二等奖。在井队推广后,延长了设备寿命,减少了环境污染,每年可节约成本700多万元。
甩钻具作业既危险又费力,还容易损坏钻具丝扣。他设计研发的全液压驱动管柱移送装置,原本需要5人完成的工作只须1人就能完成,而且移送平稳,安全系数高,故障率低,被誉为性价比最高的管柱移送装置。该装置多项技术属国内首创,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现已在胜利、新疆、四川等油区推广使用,获得了中国石化职工创新成果二等奖。
近年来,井工厂、丛式井日益增多,最多时一个井台要布50多口井。使用传统整拖方式,需要几台拖拉机。为了缩短钻井周期,他带领创新工作室成员,反复研究、优化设计,先后完成了6种钻机型号的组合式液压钻机整体平移装置的设计,使整拖井平均缩短建井周期2~3天。该成果获得了全国设备管理成果一等奖、全国石油石化系统先进操作法一等奖。
张吉平还参与了钻机自动化、高速离心机、泥浆不落地等多项胜利石油工程公司重点研发项目,先后完成近200项创新成果。其中,124项成果获奖,105项成果获得了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2020年,山东电视台以“钻井平台上的发明大师”为题,报道了他的创新事迹。
甘为人梯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为了激发广大技能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张吉平将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和创新体会毫无保留地奉献出来。
他先后与70多名优秀人才建立了师徒关系,定期进行课题交流,对一些复杂的设备故障和技术革新难题,共同分析、共同研究。他坚持既教理论又讲操作,还引导创新,有效激发了徒弟们学本领、强技能、提素质的热情。
他与徒弟们共同研发了设备维修套装工具、新型绞车排绳器、液压钻井泵活塞帽拆装装置,革新了钻井组合式磨铣工具、联动机皮带拆装装置、泥浆泵阀箱修复组合工具,创效千万元。他带领徒弟潘跃明研制出的高压油泵校验仪,被编入《中石化钻井柴油机工标准化操作项目视频教程》,得到了全国各大油田专家的一致认可。
张吉平编写的《钻井柴油机工技师培训鉴定教材》《钻井柴油机工标准化操作项目视频教程》等多部教程在中国石化广泛推广。他本人先后被评为胜利油田“优秀兼职培训师”和胜利名师。
2008年,张吉平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成为高技能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的平台。工作室立足发展低碳经济,从减轻工人劳动强度、节能环保、安全高效等高端产品方向着手,培育技术含量高、质量优、竞争力强的创新体系,创新产品合格率达到100%。
近年来,工作室瞄准装备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开展创新,完成了较高自动化程度的二层台机械手和钻台机械手的3种解决方案,研发了管柱丝扣清洗装置、丝扣自动涂油装置。2021年,钻机自动化研究与应用获得山东省职工创新创效竞赛一等奖。
工作室成为了人才成长的摇篮。共举办柴油机工培训80余期、柴油机工对抗赛20次,培训职工2800余人次,培养技师、高级技师48名。30人在各种比赛中获奖,26人成长为省部级技术能手,11人被聘为局级及以上技能大师。
2011年,工作室被全国总工会评为“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2012年被评为“山东省首届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2013年被评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截至目前,先后有3000余人次来工作室参观交流学习。工作室已经成为胜利石油工程公司一张亮丽的名片。
责任编辑:陆晓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