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新能源、新材料、新赛道,广州石化向新而行。
乙烯,化工业的龙头。它像一个神奇的魔法棒,变出了化工万物。
广州石化的小乙烯,虽小却美。它像一个神奇的魔法棒,点点挥舞之间,便花开灿烂。
“明珠”璀璨,“新”意频出。
立足优势
晶莹剔透、粒粒生光。
这些生产出的聚丙烯产品在广州石化化工二部聚丙烯包装仓库被包装好,一袋袋沿着传送带输送下来,堆垛码放。这就是根据客户量身定制的新材料,既具备差异化特征又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推动广州石化向化向“新”迈进。
广州石化化工二部副经理李元凯介绍说,广州石化现有5套聚烯烃生产装置,包括聚乙烯装置、1号/2号/3号聚丙烯装置、聚苯乙烯装置。
“小乙烯”,大能量。5套聚烯烃装置,让广州石化具备了280多个牌号的树脂产品的生产。
今年前10个月,广州石化累计生产塑料产品52.44万吨,液体化工产品11.85万吨。其中,新产品5.3万吨,专用料37.8万吨,占合成树脂总量的82.03%,新产品、专用料合计创效达7812万元。成功开发F4008、K9910等6个牌号新产品,实现了三元聚丙烯稳定量产、阻燃聚丙烯定量排产、软质聚丙烯开发生产,均聚聚丙烯HJ706成功顶替进口,板材料H1201成功拓市增销。
“广州石化在高性能聚烯烃料领域占据了竞争优势。”广州石化技术质量部副经理苏彬表示。
近年来,广州石化立足粤港澳大湾区,紧贴市场需求,聚焦新产品科研攻关,全面优化产品结构,在聚丙烯管材料、聚丙烯板材料、汽车改性料、透明聚丙烯、三元无规聚丙烯膜料、高结晶耐热聚丙烯、聚乙烯注塑料及抗冲聚苯乙烯等产品大类方面形成了系列化产品,可以满足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不同领域的应用,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高性能聚烯烃料领域的竞争优势。
在化工二部聚烯烃产品的展台上,收纳盒、整理箱、奶茶杯等产品引人注目。当前,轻量化、强度高、化学性能稳定的塑料产品越来越受到市场和消费者的青睐。那么,这些产品又有什么吸引客户眼球的亮点呢?
这些透明的聚丙烯产品,既具备了传统聚丙烯的性能,又具有透明度和光泽性媲美聚苯乙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等树脂材料的优势。
苏彬介绍说,目前,广州石化具有K4912/K4925/K4960三个牌号不同熔指透明聚丙烯注塑料产品,可以满足“家居收纳鞋盒、整理箱储物盒、化妆品包装、奶茶杯”等以及“婴幼儿奶瓶、一次性餐具”等领域应用,产品受到了下游客户的欢迎。
贴近市场
珠江风起,勇者弄潮。
一直以来,广州石化的化工装置主要生产比较传统的聚烯烃产品,像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三大通用塑料。虽然这些产品的市场需求较好,但它们与工程塑料相比价格较低。
近年来,广州石化的技术部门联合生产等部门,根据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油转化”“油转特”的工作部署,同时紧盯市场,研发生产出了高性能高附加值产品,让“小乙烯”绽放出了更多花朵。
根据市场和下游客户需求,技术质量部牵头组建科研团队,确定了聚烯烃新产品的研发思路,致力于改进通用塑料的某些性能。“我们开发的高熔高模量高抗冲聚丙烯新产品K9930,市场认可度不断提高,每年能保持两到三万吨的产量。”李元凯说。
产品成功开发后经过两次优化调整,仅用5个月时间就实现了从试产到量产,产品质量得到了客户的认可。
据苏彬介绍,高流动性意味着高熔指,但熔指高导致了其他性能的下降。因此,他们在研发过程中要反复平衡几方面的因素,最终解决了二者难兼顾的问题。
广州石化化工二部聚丙烯区域工艺员王子龙将生产一线经验与科技研发相结合,积极走访客户累计100余家,参与开发了K9930等10余个新产品,获得了中国石化“闵恩泽青年科技人才奖”。
破壳而出,是新生命。冲破藩篱,是新产品。
广州石化的《高熔指高抗冲聚丙烯树脂的开发》项目荣获公司“揭榜挂帅”优秀攻关团队奖,《高熔高抗冲聚丙烯K9930的开发》项目荣获公司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日日精进,久久为功。为了让新材料花开灿烂,广州石化人挥起魔法棒“点焦成金”。
由计划经营、技术和生产部门联合组成的研究团队,推出的高端石油焦产品低排预焙阳极焦今年已经量产,正在开发新能源锂电池负极材料石油焦。如何才能让这一热门的产品尽快推向市场,成为创效拳头呢?
“我们成立了石油焦工作专班,进一步优化原油资源、原油调和及生产管理,抓好原油和渣油分储分炼,推进石油焦整体效益最大化。”广州石化计划经营部副经理曹敬松表示。
“为了提高原料利用率,减少效益损失,我们制定了2号延迟焦化装置渣油原料切换方案,严格控制原料的切换时间,确保原料衔接与切四通时间一致,并根据石油焦质量情况进行优化调整,把生产压力转化为保供市场和创效的实际行动。”苏彬表示。
新材料,新动能。中国石化已在国内布局了多家高端新材料研究院,其中一家花落广州。广州石化将联合上下游企业构建研发创新联合体,抓好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的推广应用,着力锻造成果快速转化和产品快速迭代的竞争利器,努力将广州石化打造成为高端化工新材料示范基地。
“氢”装前进
能源向新,一见“氢”心。
在中国石化第一家投入商业运行的供氢中心——广州石化氢燃料电池供氢中心,一辆氢能汽车充满氢气后“氢”装上阵。广州石化利用工业副产尾气生产出了纯度高达99.999%的氢气,用清洁能源呵护大美广州。
于广州石化化工一部经理罗杨而言,氢能源是他近四年来最为关注和关心的领域。
2020年12月15日,广州石化氢燃料电池供氢中心一期项目正式投产。广州石化占据先机,率先打造了中国石化在粤港澳大湾区的首个高纯氢生产基地,为拓展绿色低碳新业务奠定了基础。
“目前,广东省建成了加氢站68座,在营55座。其中,佛山、广州两市在营加氢站超过51座,占全省八成以上。广州在营的加氢站有5座在黄埔,氢能需求主要来自公交车、冷链物流运输车和其他特种车辆,日需求量约为2800公斤……”说起专业领域的事,罗杨滔滔不绝。
氢能发展前景是广阔的。罗杨认为,国家刚刚发布的《能源法》把氢能作为能源而不是归为危险化学品进行管理,是一个利好产业发展的消息。
以往,氢气作为危险化学品归口于应急部门(安监部门)进行管理。这一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氢能的发展与广泛应用。如今,国家明确将氢能作为能源进行管理,不仅有助于消除公众对其的误解及过度担忧,而且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广州石化的氢能事业最大的特点是市场化,注定了这是一条比较难走的路。例如,公交公司的加氢车辆不一定非要选择到我们这里加氢,运输氢能的管束车也不是我们广州石化的。”罗杨说。
把一切交给市场,意味着给别人更多的选择,需要实力做后盾。
广州石化生产的是99.999%的高纯氢,质量达到中国石化首个燃料电池氢供应中心建设标准要求。加氢中心为司机们提供舒适、暖心的服务,专门设置了休息场所,有空调、茶水、充电服务等。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对每一辆来加氢的车严格检查,杜绝加氢时存在安全隐患。
广州石化供氢中心二期项目即将投产。届时,供氢中心将具备每年5100吨氢气供应能力,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燃料电池氢供应中心。
2023年11月20日,香港首座面向公众的加氢站——中国石化香港凹头加氢站正式启动建设,成为中国石化境外开工的首座加氢站。2024年11月26日,凹头加氢站正式建成,成为香港首座集“油气氢电服”五位一体的综合加能站,每日加氢能力达到1000公斤。据罗杨介绍,该站首阶段氢气由广州石化供氢中心提供,用具有粤港两地危险品运输资格的长管拖车从广州跨境运送到站。
2020年12月15日投产以来,广州石化供氢中心累计向粤港澳大湾区供应燃料电池氢1292吨,为粤港澳大湾区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贡献。
“美丽的蓝图已经绘就,我们现在要脚踏实地地去做。”罗杨说。只有这样,“氢”风劲吹之时梦想才会成真。
本文图片均由广州石化提供
责任编辑:石杏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