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安全绿色高质量发展项目建成投产,将推动广州石化迈向卓越。
砺苦成珠,千磨万砺更光华!
作为一个书写了51年历史的企业,既有“五十知天命”的智慧,也有“吾其达此生”的豁达。岁月的沉淀和磨砺,把这种豁达和智慧赋予了广州石化人。他们又把这种豁达和智慧运用到企业建设中,且发挥得淋漓尽致。
细数广州石化的发展,这个怀着“为国为民”初心和使命的大企业,是伴随着一个一个的项目建设而成长壮大的。
“2023—2027年,是广州石化发展的黄金五年。实施安全绿色高质量发展技术改造项目(简称高质量发展项目),成为公司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等精神的重要举措。”广州石化总经理刘琤表示。
与企业共成长
有志向者,大事必成。
1995年,张廷才毕业从大西北来广州石化报到。广州石化所在的大田山下,尚是落后荒凉。这和他心目中向往的大都市广州似乎差距甚大,心理落差极大。然而,进了化肥厂后,倒班师傅李国耀待他非常好,经常笑着对听不懂粤语的张廷才解释“我的普通话只能讲到这个程度”。
渐渐地,他觉得自己慢慢喜欢上了广州这座城市。他在工作中干劲更足了。他每天早上第一个到车间把机组擦得干干净净的,中午主动帮师傅们打饭。在师傅的悉心教导下,他迅速成长了起来,逐步走上了生产技术管理岗位,成长为生产骨干。
无悔于当初的选择,张廷才和同事们一道坚守在广州石化的一期工程“大化肥”项目上。正当他的工作一帆风顺的时候,传来了根据战略需要化肥厂要停产、装置拆迁外赠的消息。一时间,大家陷入恐慌和焦虑。停产了,企业怎么办?我们会不会失业?“对于我们来说,命运早已和企业的命运连在了一起。”张廷才说。
还好,拆了化肥装置就筹建了炼油四部加氢裂化车间,后来又建设了炼油四部。“企业没有不管我们,这让我们感到高兴、幸运并且非常感恩企业,决心要为企业的发展不断奋斗。”张廷才说。2005年千万吨改扩建工程第一套生产装置蒸馏三装置建好投产,张廷才成为第一任设备主管。
经历了一期大化肥、二期炼油翻倍、“双加”改造、惠州港原油码头建设、兼并广州乙烯、炼油千万吨级改扩建项目,广州石化如今发展成为了华南地区重要的进口原油加工基地、国VI标准清洁燃料生产基地以及中国石化在粤港澳大湾区深入发展的重要支点。
今年,是中央企业优秀党员、广州石化化工二部3号聚丙烯装置副主任师黄肖思在生产一线坚守的第31个年头。三十载时光飞逝,他从一个懵懂少年成长为了生产一线的骨干。他是广州石化项目建设蓬勃发展的见证人。
20世纪80至90年代,广州石化开建二期工程,成为一个既能加工国内原油又能加工国外原油,工艺齐全、技术先进的燃料化工型大型联合企业。1993年,刚进入广州石化的黄肖思被分到2号聚丙烯装置参与开车准备工作。他勤学善思,提出了多个优化建议,为装置节能降耗、优化创效做出了贡献。
“在工作中,他获得了很多的荣誉,始终保持着学习和进取的精神。”广州石化化工二部副经理李元凯对黄肖思赞不绝口。2012年,化工二部筹建3号聚丙烯装置。对黄肖思来说,如果留在2号聚丙烯装置就会有晋升的机会。他却选择了更为需要他的3号聚丙烯装置当班长,以老师傅的身份带领年轻员工为装置一次开车成功奠定了基础。这一选择,黄肖思从未后悔。2021年,黄肖思解决了3号聚丙烯装置生产K8003产品时容易产生细粉夹带堵塞导致负荷无法提升的问题。
按照广东省政府提出的“三个就地提升”(就地提升本质安全,就地提升环保质量,就地提升提质增效)和中国石化把广州石化打造成为洁净能源和转型升级“双示范”企业的发展要求,广州石化高质量发展项目2021年开工。
这是广州石化历史上一个巨大的工程,关系到广州石化的生存和未来发展。
项目总投资90.2亿元。主要任务是新建260万吨/年渣油加氢、240万吨/年催化裂解、100万吨/年连续重整、30万吨/年烷基化和35万吨/年聚丙烯装置,以及现有3号常减压、加氢裂化、蜡油催化、乙烯装置精馏塔的适应性改造。利用炼油实施后碳四资源,通过上大压小,另配套新建20万吨/年MTBE装置。
对项目参建者而言,意味着他们将投入一个个工程的开工、一套套装置的建设。无论春夏秋冬,他们要经历“5+2”“白+黑”的坚守。然而,在这个关系到公司生存和长远发展的最大转型升级项目中,团队成员踌躇满志,没有怨言。
“企业的大事,就是我们的大事;企业好,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好!”这是项目部员工共同的心声。
因奋斗而青春
因为奋斗,所以青春。
在高质量发展项目建设现场,从领导到普通员工,利用节假日多次参加建设工地志愿服务活动,一根一根地扛过钢管,一把一把地拉过沉重的电缆,直到累得直不起腰来……
2022年底,张廷才被调到高质量发展项目部任党委副书记。提起项目部员工的干劲儿,他说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变化。项目部的员工来自各个部门,初来项目部时个个是细皮嫩肉白白净净的,经过两年的风吹日晒工地现场的洗礼,现在一个个变得皮肤粗黑。但变的只是容颜,不变的是初心和激情,还有那份对公司的深厚情怀。他们不论年长年少,个个依然干劲十足。哪怕即将要退休的员工,也是兢兢业业站好最后一班岗。
能为这个大项目付出辛勤和汗水,是一件值得的事。他们秉承“实干+巧干”,甘洒汗水、贡献智慧。
炼油二部经理、党总支书记梁江华,是广州石化迅速成长起来的生产部门年轻骨干之一。他曾带领班组获得全国“青年文明号”称号。他最为骄傲的是:“炼油二部装置保持长周期平稳运行且保持高负荷率。”
2021年,梁江华被调到炼油二部任经理。这几年,通过加强抓队伍建设,员工的精神面貌、工作劲头、创新能力和操作水平有了更大的进步。
“‘苦干实干,三老四严’的石油精神和广州石化的企业文化理念挂在墙上,我们一直在践行。这几年,公司转型升级,发展清洁能源,向着更高水平迈进。我们时时在铆足劲头,踏踏实实地把事情干好。”他说。
在高质量发展项目中,面对工期45天、装置检修时间只有15天的要求,项目部与炼油二部2号重整装置出现对二甲苯重沸炉F601余热系统改造的难题。梁江华表示,装置技术人员勇于挑战、敢于创新,实现了首次将芳烃分馏单元单独切出提前交出检修施工;项目部实现了首次水泥基础预制整体吊装技术。同时,项目部等相关部门多次开展技术研讨,不断优化施工方案,最终将项目施工周期由原计划的43天压缩到28天,在广州石化的历史上实现了新突破。
优化创效,在项目管理中发挥了效能。
在前期策划工作中,项目部工程调度李宏新和项目部成员根据设计提供的项目各装置施工挖方、填方数据,进行了深入梳理、讨论,结合现场施工的实际情况,发现重整3和渣油加氢两个新建装置土方平衡存在一些不合理的问题。项目部广开言路,及时掌控并处理了这个问题。此举一举节约开挖、运输、夯实及相应的施工措施投资费用1000万元。
在高质量发展项目实施中,“中国石化突出贡献专家”、广州石化热电部副经理刘攀率领热动团队克服各种困难,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先后圆满完成了循环水场、管带机、输焦系统栈桥迁改、瓦斯系统改造、新建燃油站等技术改造项目,且实现了一次投运成功;煤粉炉干渣项目、“三泥”焦焦棚改造等进入尾声,准备投产。
有人说,青春是年轻的脸庞;有人说,青春是年轻的心态。在广州石化,青春是奋斗者的色彩。
“今年,广州石化肩负安全环保奋勇争先、经营创效稳站排头、党建工作晋档争A三大任务。我们要锚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进一步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统筹好发展和减排、统筹好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之间的关系,以更强烈的责任感、更主动的态度、更有力的措施,做好高质量发展这篇大文章。”刘琤表示。
目前,高质量发展项目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预计2027年投产。
奏响高质量发展的最强音
蓝天为底、白云为伴。
炼塔林立中,两根不见烟气的烟囱高高耸立。这是广州石化安全环保的地标。高质量发展项目,将促进广州石化的安全环保水平再上新高。
“高质量发展项目实施后,广州石化的本质安全和本质环保水平将大大提高。”广州石化项目部副总经理于长青表示。新建装置将采用最严格的安全标准和最严苛的排放标准设计,包括挪威船级社安全管理水平由5级达到7级这一世界一流水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削减、固废综合利用率和污水回用能力大幅提高。
迈向卓越的图景,不仅仅如此。在这张蓝图上,还要实现“一优化二增加”(优化柴汽比例,由1.49降为0.72;增加乙烯、丙烯等化工产品产量和增加提供优质氢能源),老旧装置逐步被更新,装置新度系数提高。
高质量发展的最强音已经奏响,广州石化的卓越图景在眼前。广州石化人正在以时不我待之势,扬鞭奋蹄,为企业迈向卓越添砖加瓦。
高高低低、错落有致的银色塔器,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了耀眼的光芒,映衬着“绿色发展利长远,真抓实干在当前”的红色横幅标语鲜艳而醒目。
这里是广州石化加氢裂化联合区域。这里有被共青团中央、应急管理部认定为2022年度全国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的加氢精制三装置。在一旁的加氢裂化联合区域荣誉墙前驻足,安全生产党建共建网格化、5S管理、打造“双示范”和“有温度企业”劳动竞赛活动等看板映入眼帘。
炼油四部加氢联合区域开展的安全生产党建共建活动把党建共建区域分成三级网格,从党委组织部、生产调度部到炼油四部再到加氢联合区域都划分了区域和责任人,实现了党建引领促生产安全、无异味工厂建设和5S网格示范区提升现场面貌。
今年7月,炼油四部航煤加氢装置和加氢精制3号装置停工消缺。面对消缺时间紧、任务重、人手少,区域发挥了区域化操作优势,4套装置具备多岗位操作技能的人员主动参与到消缺中来。同时,区域安排近3年入厂的大学生利用休息时间回厂跟进消缺过程,提高了年轻大学生的操作技能,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
这里有被共青团中央、应急管理部认定为2023年度全国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的3号聚丙烯装置。该装置是广州石化较为年轻的装置之一,已经成为广州石化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点。同时,新建的4号聚丙烯装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
在李元凯的记忆中,数不清他和员工们把多少时间花费在一套套新装置的开工中。“我们这些人被称为‘开荒牛’,开工时基本每天从早忙到晚,大家都要牺牲很多。这背后是无数个家庭的支持。这种奉献是很难能可贵的。”他记得,有一次过节期间,办公室的4个人下班后一起出去吃饭。走在路上时,他们突然发现天还是亮的。这么久以来,这是他们第一次在天黑前下班。
今年9月,广州石化党委发出倡议,动员干部员工“大干100天”,全力以赴抓安全、创效益、促发展、保稳定。化工二部聚丙烯区域工会积极开展“百日攻坚创效”劳动竞赛,以赛促干,推动攻坚行动取得实效。他们发挥区域化管理优势,瞄准降本增效,紧盯生产优化,将攻坚行动首战打响在尾气回收利用跨线投用上。10月25日,区域首次连通两套装置的回收流程。连通一个月以来,3号聚丙烯装置膜回收系统运行稳定,预计年可回收丙烯近300吨,创效超100万元。
人才济济,事业有成。在广州石化,走出了刘立新、暴沛然、邱辉等多位全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的“大国工匠”,建立了20个劳模创新工作室。创新工作室带头人带领员工结合现场生产的“五小”项目,开展专业技术讨论和攻关,为企业迈向卓越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只有追求卓越,才能超越自我。只有超越自我,才能追求卓越。
发展成果惠及群众
“生而为国为民”,注定了广州石化在为国奉献的同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发展为了人民”。
“二十多年前,我和爱人结婚的时候,工会赠送给我们一台300多元的雨花牌热水器。对于当时购买能力差的我们来讲,那可是个‘高档货’。广州天气炎热,企业为我们想得很周到,工会解决了我的‘大需求’。这台设备质量很好,用了许多年……”说起企业,张廷才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如今,广州石化在每个部门设置了一个二维码。员工只要扫码就可以进入“小诉求”平台,把自己的诉求反映给企业工会。这就是广州石化突出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引领打造的“解决小诉求、凝聚大力量”工作品牌。
曾经,员工提出公司的卫生间不够干净整洁。公司党委组织了一场“厕所革命”,立即行动起来。所有部门的卫生间面貌焕然一新:干净整洁、没有异味;每天有人打扫并登记。
2023年10月,公司启动炼油Ⅰ系列装置大修改造及化工区集中消缺,白班人员增加,职工提出增加通勤车及交通站点;大修改造期间,工装洗送量剧增,职工提出“希望工装清洗时间增加1天”。针对上述诉求,业务部门和主管部门第一时间了解情况并及时为职工解决了难题。
2017年广州石化开展“小诉求”工作至2024年11月26日,累计收到诉求7368项、解决7128项,办结率99.9%,做到了每一个诉求都有回应。2024年,“解决小诉求 凝聚大力量”工作,入选全国总工会“基层工会建设”“智慧工会建设”类重点工作创新案例。
在炼油中心控制室门边的柜子上,摆放着一个茶箱、一个药箱和中国石化员工手册。不远处的墙上,放置了一个自动体外除颤器。公司组织培训后,教会员工们掌握对突发心脏病人员进行急救的技能。
“我们在茶箱里放上清凉饮料,药箱里备有血压计、药品等。公司规定,职工上岗前必须先测血压且登记。这是广州石化‘123’大健康体系中‘一人一策’健康管理的要求。”广州石化党群工作部部长、工会副主席温勇军表示。
“生而为国为民”的广州石化人曾经勇闯无人区,在珠三角建设起了中国石化唯一的原油加工生产基地,生产出优质产品为当地的经济发展贡献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如今,广州石化人更是凭借着“勇于拼搏、永不言败”“追求卓越、超越自我”的企业精神,积极打造绿色智能工厂、新能源新材料、高质量发展项目,乘着新质生产力的东风,迈向卓越。
“珠江河畔,大田山旁,绿树花丛绕厂房,塔罐林立,明珠闪亮。这就是我们的石油化工总厂……”
传唱了50年的广州石化之歌,将越发嘹亮!“南粤明珠”的光芒,将越发璀璨!
本文图片均由广州石化提供
责任编辑:石杏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