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专题  >  特别策划
科技创新,弯道超车
2025年01月07日 10:17 来源于 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本刊记者 郑 丹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专访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长王辉国

 

  我国化工企业将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增强整体竞争力,打造发展“黄金期”。

 

  于变化中觅新机,于逆市中拓新路。

  对我国化工业而言,什么是开启行业发展“黄金期”的金钥匙?

  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简称石科院)有限公司副院长、“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王辉国表示,科技创新,将再塑我国化工业“黄金十年”。

  十年“黄金期”带来高速发展

  中国石油石化:王院长,您好!业内认为经历了十年“黄金期”的化工业目前正处在艰难时世,对此您有怎样的看法?

  王辉国:短期来看,目前全球化工行业面临原料成本高企、产品供应过剩,市场需求波动等挑战,我国近年来新增的大量产能也需要市场逐步消化,因此暂时处于周期性变化的低谷。但从长期来看,化工行业还会继续保持增长。

  化工行业为人类美好生活提供物质基础,也为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新兴行业的发展提供重要保障。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的推进,一批战略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市场的高端化、精细化全新需求,都为化工行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空间。可以说,在全球人口增长、人类生活水平提高这两个最本质推动力的促进下,化工业总体前景广阔、未来可期。

  中国石油石化:在您看来,是什么造就了全球化工业的十年“黄金期”?对我国化工业而言,当时的发展环境和今天有哪些不同?

  王辉国: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为化工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需求方面,2001年12月我国正式加入WTO后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供给方面,美国的页岩革命大幅降低了化工行业的能源成本,为化工行业提供了更加丰富而廉价的原料。这些因素都极大地促进了全球化工行业的繁荣发展。

  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需求增长放缓,各国环保法规日趋严格,化工行业产能过剩、竞争加剧,同时经济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使我国化工行业面临产品和技术的双重封锁。对于我国化工业而言,像过去一样直接将外国先进技术“引进来”的局面已经很难复刻,必须实现科技自立自强,通过自主创新把技术“搞出来”。

  中国石油石化:我国化工业在“黄金十年”获得了怎样的发展?达到了怎样的水平?

  王辉国:随着经济全球化,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外贸稳步增长,化工行业受下游家电、汽车、建材、纺织等行业需求的拉动,行业总产值在2010年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化工业规模和体量已超过美国、欧洲和日本的总和。

  在规模扩大的同时,我国化工业也在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竞争力,部分基础化工产品技术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以己内酰胺产业为例,石科院自主研发的环己酮氨肟化制环己酮肟技术在中国石化湖南石化成功工业应用,将传统工艺的五步反应简化为一步,工艺简单、环境友好,有力支撑和推动了国内己内酰胺产业的快速发展,而且改变了世界己内酰胺行业的格局。2014~2023年期间,我国己内酰胺产能从215万吨/年增加至678万吨/年,增幅高达215.3%。目前,我国已经从完全依赖引进技术和产品变成拥有自主领先技术的己内酰胺世界第一生产大国,产量占全球市场份额的65%,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国内己内酰胺产品已出口到韩国等地,开始走向世界。

  周期性低谷带来全新挑战

  中国石油石化:今年上半年,我国石化行业扭转了去年收入、利润、进出口总额全面下滑的局面,但行业亏损面高达29.8%,有的骨干企业化工业务板块亏损。在您看来,化工企业亏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没有亏损的企业有哪些成功经验?

  王辉国:化工行业中不同领域的经营状况存在较大差异,行业分化明显。以石油为原料的化工行业中,企业的运营和盈利主要受到原料成本、技术水平、上下游一体化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在“全球化工企业50强”中,有11家中资企业上榜,其中大多是上下游一体化的石化公司。它们相对于行业内的其他企业拥有原料成本优势和下游产品市场优势,并采用国际先进水平技术,因此即便处于产能过剩的化工市场周期低谷,也能通过上游或下游分散风险,降低损失。

  例如,在市场表现普遍低迷的情况下,采用了中国石化自主研发的直接氧化法(HPPO)生产技术的企业,由于绿色先进、能耗物耗较低且更具经济竞争优势,环氧丙烷装置依然能够维持较高的开工率。另一方面,周边建成了下游2套装置,显著降低了环氧丙烷的运输成本,企业能够生产高附加值产品。

  中国石油石化:近来,全球许多化工公司频繁采取关闭工厂、业务出售、资产剥离、企业并购等举措的主要原因何在?这些举措收到了怎样的效果?

  王辉国:全球化工公司的这些举措主要是为了顺应时代发展、聚焦核心业务、提升竞争优势进行的战略转型,通过淘汰老旧产能、降低运营成本、生产绿色低碳和高性能产品(特种化学品或精细化学品)来保持自身基业长青。

  化工行业中的许多百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经历过多次剥离重组。目前,化工产能关闭的情况主要发生在能源成本高企的欧洲,这对于化工行业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方面,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韧性进一步增强、产能过剩的问题实现了部分缓解、进一步提升了一些产品的市场集中度,企业也得以尽快实现利润回升、加快进入盈利周期。另一方面,这也会导致全球化工市场格局和化工产业链的地域分布调整,使得大宗化工品的供应进一步向欧洲以外的地区转移。

  科技创新将成为强力引擎

  中国石油石化:在您看来,制约我国化工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王辉国:虽然我国化工行业总产值已超过美国、欧洲和日本的总和,但依然存在结构性矛盾,在创新引领、价值创造方面与世界一流水平还存在一些差距,例如基础化学品供给过量同时一些高端产品还依赖进口、缺少“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高端化工产品和生产技术。要解决这些问题,离不开扎实的前沿基础研究和面向未来需求的技术创新。因此,我国化工业要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基础研究,借助智能化手段加快创新速度,提高创新质量,缩小与世界一流水平的差距。

  为了加强原始创新和科技引领,石科院近期成立了基础研究部,计划通过催化反应分析、理论计算与模拟、材料合成与表征、人工智能建模等手段,促进科研范式的转变,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开发高端化学品与功能材料生产技术。

  中国石油石化:对于遭遇困境的我国化工企业,应该如何扭亏脱困?

  王辉国:在产能过剩、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唯有降低成本和开拓市场才能在竞争中生存。对于我国化工企业而言,通过向上游延伸,掌握低成本原料,可以降低原料成本;采用先进技术,强化过程管理,可以降低加工成本;通过向下游延伸,生产市场紧缺的高附加值产品,可以开辟新的市场。企业应根据市场需求和业务基础,及时调整原料和产品结构,采用先进技术,打造上下游一体化优势。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科技创新空前密集活跃,化工行业应乘此东风,以更加绿色低碳的方式为人类美好生活提供更多高品质、高性能的化学品和新材料。我国化工行业应进一步面向未来产业、加强创新引领、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我国化工业有望弯道超车

  中国石油石化:有分析指出,跨国企业市场减少和退出,给我国化工企业扩大了发展的空间,对此您怎么看?

  王辉国:我国化工产业链相对完整,配套设施较为齐全,市场需求相对旺盛。随着自主研发技术进步,经过近年来产能的不断增长,我国化工企业在大宗化学品市场上逐步占据优势,并正在向海外扩展,以产品出海、资本出海和产能出海三大形式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展现出强大的国际竞争力。借助“一带一路”倡议打造的国际合作平台,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原料资源或产品优势,我国化工企业将大有可为。

  例如,为满足海内外日益增长的对二甲苯和环氧丙烷及其下游产品需求,石科院自主研发的先进芳烃成套技术和HPPO直接氧化法环氧丙烷绿色生产技术已在多套工业装置上应用,为化工企业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中国石油石化:在您看来,全球化工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我国化工企业是否可能弯道超车?

  王辉国:细数我国化工企业以科技创新实现弯道超车、引领行业发展的典型案例,例如,石科院自主研发的己内酰胺、环氧氯丙烷和双氧水生产技术就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化工业转型升级、实现了弯道超车。

  展望未来,科技创新必将成为驱动全球化工业发展的强力引擎。我国化工企业可以借鉴跨国化工企业成功转型的经验,采用绿色低碳、安全环保的先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增强整体竞争力,实现弯道超车。

  责任编辑:赵 玥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