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报道  >  油气
【管网】守护首都“供气生命线”
2025年01月15日 09:43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本刊记者 崔卫坤 / 蒋万全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7000亿立方米标志着我国天然气管道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亦是造福民生福祉的有力见证。

 

  10月30日,陕京管道系统累计输气量突破7000亿立方米,为京津冀、陕晋蒙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陕京管道系统由陕京一、二、三、四线和永唐秦线,以及唐山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大唐煤制气等组成,汇聚了我国四大油气能源战略通道中三大通道的资源,构筑了“五大进京通道”和环京管网布局,总里程超5500公里,年输气能力800亿立方米。

  1997年9月10日陕京一线建成投运以来,陕京管道将来自陕甘宁、新疆、中亚和俄罗斯的天然气,以及我国从海上能源通道进口的液化天然气,输送到北京、天津、河北、陕西、山西和内蒙古三省两市一区70多座城市1000多家大中型企业,最大日输气能力3亿立方米,有力保障了首都北京95%以上和沿线各地的天然气供应,受益人数超1.2亿。

  脉动“京”彩:绿动社会经济引擎

  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不仅标志着我国天然气管道建设取得的成就,而且彰显了能源转型和管网改革开放带来的绿色发展动能,是造福民生福祉的有力见证。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唐善华在谈到陕京管道系统输气量突破7000亿立方米时表示:“陕京管道系统已成为京津冀、陕晋蒙地区不可或缺的能源支柱。它的安全运行和强大输气能力,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能源保障,也为民生幸福指数的提升充足了底气。”

  陕京管道系统的建设发展,不仅为管道沿线带来了稳定可靠的天然气供应,而且在推动区域社会经济、民生保障和绿色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北京为例,作为一个人口超过2000万的超大城市,2023年天然气消费量为240亿立方米。那么,7000亿立方米天然气足够这个城市使用超过29年。

  据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刘毅军测算,7000亿立方米输气量可累计带动下游经济发展35万亿元,对我国绿色、清洁、可持续发展贡献巨大。从清洁能源替代和其产生的环保效应来看,7000亿立方米天然气的应用,折合替代标煤9.32亿吨,减少10.24亿吨二氧化碳、3360万吨二氧化硫、5.08亿吨粉尘及840万吨氮氧化物排放。其环境保护效益相当于种植31.79亿公顷、覆盖约3.32个中国国土面积的阔叶林,为改善环境质量、建设美丽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

  陕京力量:筑牢城市供气生命线

  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在治理首都大气污染和北京市的能源转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陕京管道系统27年来的安全运行和可靠供应,推动天然气在北京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从1997年的0.5%提升至目前的35.8%,使北京成为全球第二大天然气消费城市,也带动了我国天然气市场的成长发育和繁荣发展。

  北京市燃气集团公司总经理许彤回忆道:“当年,北京从用蜂窝煤到人工煤气,再到天然气,每一次能源转型都带来了显著的环保和社会效益。今天,我国在城市气化方面仅用20多年时间走过了欧美发达国家200多年时间的道路。这一切,都归功于陕京管道系统对北京能源转型的有力支撑。”

  许彤还为我们算了一笔账:“7000亿立方米天然气对首都而言,意味着北京所有城市居民、20多万农村用户、90%以上采暖、每年410多亿千瓦时发电用上了清洁能源。这不仅提高了百姓的生活质量,而且极大地改善了城市环境。”

  京西热电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百年前的石景山发电总厂。这里是北京乃至全国电力工业的摇篮。北京京西燃气热电有限公司总经理马万军指出:京西热电于2014年10月全部投入运营,10年来消耗天然气达112亿立方米,发电量542亿千瓦时,供热量超过7000万吉焦。替代了原石景山热电厂燃煤机组,每年压减燃煤294万吨,减排二氧化硫近500吨,消减幅度超过97%;减排氮氧化物1100吨,消减幅度近73%。

  如今,陕京管道输送的天然气已深深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让人民群众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舒适、安全、清洁和环保。北京市大兴区北臧村赵家场村村书记翟绍同感慨道:“以前烧煤的时候,家里到处是煤灰,村子道路上全是黑灰,空气也不好,还有一氧化碳中毒的安全风险。现在我们农村用上了天然气,真是太方便了,不用出炉灰,既安全省事又省心,干净多了。整个村子环境变好了,空气清新了。我们现在的生活品质跟原来烧煤的时候相比,区别简直太大了,真是太好了!”

  开门办网:激活市场陕京新力

  随着国计民生对天然气的需求日益增加,直接促进了天然气输气量的持续增长。陕京管道输气量由建成投运之初的每年2 亿立方米逐年递增,截至目前累计输气突破7000亿立方米,在为产业链全面发展提供了巨大能量的同时,是陕京管道“开门办网”催生的结果。

  2019年12月,国家管网集团的成立拉开了我国油气管网运营机制改革的大幕。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公司紧紧围绕构建“X+1+X”油气市场体系,着力打造“公平开放大平台”,充分发挥管网“1”的连通作用,为上下游企业搭建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合作桥梁。这不仅激活了上游企业,而且繁荣了下游市场,使得天然气资源能够更加高效地配置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经过3年的改革发展,北京管道公司的托运商从开放前的9家迅速增长至目前的115家,管输商品量连年大幅提升,累计降低社会用能成本7亿元,让上下游各方享受到了国家管网集团公平开放带来的绿色发展红利。

  国家管网集团在成立后的5年时间里,通过建成投用开放服务及管容交易平台,公平向所有客户提供管输服务,市场主体活力有效激发,管网储运设施实际使用客户增至超200家,管输能力较组建之初增长约48%,天然气管网平均负荷率提升至近80%。同时,国家管网集团致力于织密织牢“全国一张网”,累计建成油气管道1.2万公里,日供气能力超10亿立方米——增幅达38%,有力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用能需求。

  新时代,新征程。在聚焦建设美丽中国的道路上,陕京管道人将以绿色价值链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继续发扬“奉献陕京,保障首都”精神,大踏步行进在“管网之道”上,携手上下游各方,一如既往地奉献清洁能源,以更加优异的表现和辉煌的业绩,书写着北京管道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人民的美好生活贡献更大的力量。

  本文图片均由北京管道公司提供

  责任编辑:周志霞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