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报道  >  炼化
【炼化】七建公司:驭风逐绿向未来
2025年01月15日 10:14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胡婷燕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七建人用拼搏与奋斗,奏响了绿色能源发展浪潮中的精彩乐章。

 

  当时代的风携着绿色的希望轻轻拂过,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第七建设有限公司(简称七建公司)如同一粒充满活力的种子,在新能源的土壤里悄然萌动。

  经过四年的破土、发芽、生长,如今,它长成了一棵历经风霜雨雪、生机勃勃的大树。

  破土萌发

  开疆拓土,新能源之种破土萌发。

  2020年,国家风电市场风云变幻,七建公司机械设备工程分公司(简称分公司)因风电补贴政策尾声与设备租赁价格下跌陷入困境。眼前的困难,没有吓倒七建人。他们以敏锐的洞察力捕捉到国家“双碳”政策机遇,果敢地踏上了新能源赛道。

  “我们不能错过任何一个机会,必须全力以赴在新能源领域闯出一片天。”分公司经理崔义新带领团队主动出击。他们深入研究了中国石油的新能源发展政策,积极寻觅着市场信息,马不停蹄地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去跟踪,与业主方、设计方、总包方积极沟通。

  2022年7月,分公司与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北京设计分公司采用联合项目执行的模式,中标了中国石油第一个风电项目——吉林油田15万千瓦风电工程。

  “之前我们的业务以炼油化工装置为主,在新能源领域的建设经验几乎为零,只能边学边干,逼迫自己在短时间快速适应新业务。”项目质量经理李卫星带领各专业工程师挤出时间,研究电力系统的标准、规范,并向来检查的专家和厂家技术人员积极请教,仅半个月就编制出了专业的施工方案,得到了业主的肯定。

  施工管理工程师李顶立原先是吊装技术员,工作内容只是编制吊装技术方案、对接项目部技术人员。如今的他,不仅需要编制混凝土基础和吊装技术方案,而且需要负责基础和风车吊安施工。“知识掌握得更加全面,与业主和分包的沟通多了,锻炼了个人能力。我们都觉得收获挺大的。”李顶立笑着说。

  最终,成功完成该项目使分公司走出了经营困境,帮助吉林油田一举扭转了连续7年的亏损局面,成为中国石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标兵,快速实现了绿色低碳转型升级。

  凭借着优异的施工能力以及对质量、安全的严格把控,七建人展现了“铁军”风采,树立了七建品牌、赢得了业主的认可。

  茁壮成长

  迎风而上,新能源之苗茁壮成长。

  2023年,吉林油田将55万千瓦的风电新项目再次交给了七建公司。这又是一场关键战役。风电项目总投资25.5亿元,是中国石油单体规模最大的集中风电项目。施工区域173平方公里,生产指挥战线300多公里,驾车绕着现场走一圈要一天时间。

  针对机位分散、点多面广的实际,项目采取区域管理政策,将20余名管理人员分成6个小组,同组人员负责各自区域的安全、施工、进度、技术和质量工作。吊装工程师陈理超和HSE工程师周超被分到一个小组。“我们各小组的同事都一样,一人多岗、一岗多能。虽然工作量是以往的几倍,但觉得很有成就感。”陈理超说。

  付文博,2023年大学毕业便投身于风电项目。在混凝土浇筑需要24小时连续作业时,他主动请缨,展现出了一名新时代青年的担当。“青春就是用来奋斗的。这个项目是我成长的好机会,再苦再累我也不怕。”他坚定地说。

  2023年,七建公司共派出9名大学毕业生到风电项目现场。为了让他们尽快适应快节奏的工作,项目部为每个人指定了师父。每天天一亮,师父就带着他们进现场,边干边教、叮嘱注意事项并且协调解决遇到的问题。

  在师父崔显刚的带领下,计划工程师张龙泉的业务水平得到很快提升。他说,过年回家时连家人都感叹他的转变。“项目上每个人都很勤劳上进,不知不觉中我觉得我也应该为项目做点什么。”他说。电器专家单惠荣带了两个徒弟,他不只教授徒弟知识、指导工作,还为他们规划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两个徒弟每天目标明确、干劲满满。

  “干一项工程,锻炼一支队伍。项目中的每个人都能独立担起一摊业务。”项目经理刘强欣慰地说。

  势如参天

  博弈风雪,新能源之树势如参天。

  项目所在地地势低洼,夏季根本无路,只能抓住冬季施工黄金期。零下30℃的严寒加上不期而至的暴风雪,给施工带来了不可想象的困难。“石油工程建设者的面前没有困难。我们都是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型的。”崔义新的话从容而笃定。

  “风机塔筒高115米、叶片单扇长97.5米、单体最大吊装重量高达150余吨,对混凝土塔基承重能力要求是绝对牢固零误差。”安全总监兼HSE经理张勇明确了要求。

  今天的质量就是明天的安全!为了保证冬季凝土的浇筑质量,项目部大胆尝试了商混车保温“穿棉衣”、承台养护“盖棉被”、灌浆养护“搭大棚烤火炉”。不论多晚,只要现场有作业,技术人员都要靠上。

  塔筒吊装过程中,为了保证设备清洁度和高效率地竖立起塔筒,项目部提前派技术人员去转运场将塔筒的细节处理好并妥善封装,避免运输中溅上雪水和泥,从而减少了吊装准备时间和准备工作,确保了工期进度。

  环境温度低,在高高的塔筒内温度更低,还要接受摆幅大的挑战。“爬上塔筒要1个小时。为了节约时间,我们一上就是一天,尽量不喝水不上厕所。”施工部经理张世强表示,“虽然有时候晃得头晕,手脚被冻得麻木僵硬,饭也很快被寒风打凉了,但是没有人打过退堂鼓。”

  风机吊装要求现场风速低于每秒6米才能作业,而项目所在地年平均风速约每秒7.24米,冬季风速更大。因此,项目每天设专人监测风速流动情况,根据风速变化确定每台风机各部分的吊装时间。“如果错过吊装的最佳时间,可能就要再等几天。因此,不论凌晨二三点还是四五点,‘将士’们都会按时到达吊装现场。”张世强说。

  凌晨时分最冷。“不管穿多少,风一吹就透。加热棉鞋和保暖裤、棉服棉帽,都不好使。下雪的时候,兄弟们的眉毛、睫毛和面罩都白了。”1600吨履带吊机长石曾先说。

  自2023年9月6日打下第一根桩到2024年9月29日竣工投产,七建人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你们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安全、优质、高效的‘吉油速度’。”吉林油田新能源建设项目部工程管理部部长侯发民由衷地发出了赞叹。

  从一粒种子到参天大树。那一排排挺拔的风机如同忠诚的卫士,守护着这片土地的绿色未来;那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恰似草原上拂过的风轻扬着绿色的希望,让这片天空更加湛蓝。

  责任编辑:郑 丹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