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绿色甲醇作为传统化工领域脱碳的主要替代燃料之一,我国应适度超前布局。
鉴于绿色甲醇具有效率高、易运输、可再生的特点。近两年,绿色甲醇项目在全国快速落地,产业链快速布局发展。基于绿色甲醇在能源领域是一种切实可行的绿色储能新方式,特别在交通领域拥有巨大潜力,建议销售企业应发挥网络优势,利用现有加油站改造甲醇罐和加注机等方式实现,并与相关头部车企增进合作对话,拓展绿色甲醇业务。
产业发展现状
绿色甲醇也叫可再生甲醇,作为一种可持续燃料和基础化工原料,具有原料来源广泛、绿色低碳、可再生等优势,已经成为当前国际海运业脱碳的主要绿色燃料之一。
近两年,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绿色甲醇投资火热。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11个省份在快速推进绿色甲醇项目落地,超60个绿色甲醇项目备案、投建,特别是在2024年9月—10月间,绿色甲醇项目进入签约、公示、备案、开工爆发式增长,项目投产将主要集中在2026年下半年。
以能源企业为例,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和博能合作,第一期工程顺利投产,已获得ISCC EU认证;2024年9月26日中国石油大庆炼化公司产出了我国第一滴符合国际标准的绿色甲醇;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油分别在广西南宁和北海推进万吨级绿色甲醇项目;中国石化辽宁石油分公司与辽宁省朝阳市人民政府就风光耦合制氢制甲醇项目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据相关机构统计,截至2024年10月在建、备案等的绿色甲醇项目,投产后累计产能将超2600万吨。
值得一提的是,内蒙古自治区具有鲜明的能源资源特点,地方政府给予绿色甲醇项目政策支持和补贴力度持续加大。当前,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地方政府与车企、资源生产商多方合作,重点绿醇项目达12个、产能超1000万吨。兴安盟、赤峰等地的5个规模以上绿色甲醇项目已经开工建设。
快速布局加注点
随着绿色甲醇产业的快速落地,当前,全国甲醇加注站接近400座。主要集中在贵州、山西等早期试点城市,其中贵州77座、山西64座,加注站点比较集中。内蒙古自治区不断优化交通能源结构、推动交通绿色转型,围绕重卡的甲醇燃料加注站开展尝试,通过车企与地方企业合作布点加注站、地方企业自建加注站、内蒙销售主动参与入市改造加注站,目前运营甲醇加注站4座。
从全国范围来讲,以吉利控股集团为首的车企,正在加快布局重卡运输车辆使用,前期在贵州等地区推广甲醇车,应用于公务用车、公共车辆、出租车等商业运营车辆,配套打造甲醇加注站。近两年,在城市商用甲醇车的基础上,开展推广远程运输甲醇重卡,正在架构道路交通物流运输甲醇汽车和甲醇燃料应用产业链,包括生产、运输、仓储、加注、消纳的整个产业生态链。该集团带着一揽子解决方案与多地政府洽谈合作,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促成绿色甲醇创业链一体化项目快速落地。该集团通过自营、加盟、联合经营等多种灵活组合建站模式快速拓展加注点网络,目前分布在14个省、近300座站。
潜在的经济优势
绿色甲醇产业在运输能源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通道的底气,来自于未来潜在的经济优势。目前,煤气制甲醇燃料价格在2600元/吨左右,相比柴油,甲醇重卡燃料成本低13%~32%,但在随着醇氢重卡不断迭代升级,百公里醇耗逐步下降,每公里节省将超过1元钱,具有竞争优势。相比LNG,甲醇燃料价格波动性小、资源较稳定,价格和动能方面虽然不及LNG,但也势均力敌。现阶段,绿色甲醇燃料中,生物质甲醇3000~5500元/吨,风光电解制甲醇5600~7000元/吨,成本相对较高。但长期看,随着清洁电力成本的不断下降,以电力成本为主的电制甲醇路线有望实现绿色甲醇制备的最低水平。
不仅如此,随着车型不断升级,醇氢重卡购置成本不仅与柴油重卡相近,而且低于纯电动和氢燃料电池车型,可以解决目前商用车电动化过程中面临的大部分瓶颈问题。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以及甲醇技术的日渐成熟,减碳效益高的甲醇重卡逐渐成为我国商用重卡转型的重要发展方向,成为新能源商用车领域的主力军。比如吉利控股集团深耕甲醇汽车行业二十多年,是最早将甲醇汽车从研究阶段向落地应用阶段转化,并真正实现商用的龙头企业,当前远程醇氢重卡已经进行了多轮升级。
发展前景广阔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绿色甲醇不仅是极具潜力的车用燃料和船用燃料,而且绿色甲醇能够生产可持续航空燃料。据预测,到2030年我国甲醇消费量达9700余万吨,绿色甲醇替代传统甲醇的比例有望超过30%。然而,目前来看,绿色甲醇产能及配套服务支撑还不能满足交通领域大规模推广绿色甲醇燃料的发展需求,对此提出相关建议。
第一,适度超前布局绿色甲醇能源发展。长远看,天然气产业具有清洁能源属性,但化石能源的属性使得天然气将面对碳减排政策影响和新能源替代,发展空间受限。通过对二氧化碳进行捕捉并加氢反应合成甲醇,既能有效固定二氧化碳,又能实现清洁能源的再生产,符合“双碳”政策以及CCUS路径。鉴于未来潜在市场需求,企业在目前已经尝试开展的生物质制甲醇的基础上,适度加快绿色甲醇业务推进步伐,以提早融入市场绿色甲醇能源替代需求的进程,在国内绿色甲醇产业布局中形成先发优势,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探索新方向、积累经验,有效构建多元化能源供应体系。
第二,支持甲醇加注业务运作探索。从现阶段的销售端看,甲醇燃料作为绿色替代能源的兴起,仍需加注场景,这与加油站场景相契合,能够通过对现有加油站设备设施进行简单改造实现,对加油站多元化能源经营进行有效拓展。当前,以吉利控股集团为首的车企在全国范围内抢滩布局引领绿色甲醇产业链发展,发展速度很快。销售企业应发挥网络优势,利用现有加油站改造甲醇罐和加注机等方式实现,并与相关头部车企增进合作对话,拓展绿色甲醇业务。
第三,与地方政府合作进行一揽子谋划。政企合作就要实现双赢或多赢,吉利、京东等企业的产业链一揽子解决方案模式,能够给到政府投资后,接续一系列的运作措施,整体清晰高效,政府省心放心,更容易促成项目落地和业务发展。为提升中国石油企业整体产业链在地方的影响力,增强驻地企业的协调实力,今后有重大投资项目计划在各省落地的过程中,可以组建专业性强的对接团队,除了给地方投资带动经济增长外,可一揽子捆绑解决驻地企业的诉求问题,使得驻地企业能够引导地方的能源发展,实现整体产业链效益最大化。
本文作者为中国石油内蒙古销售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
责任编辑:周志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