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吉林油田走出了中国石油CCUS闯进国际化市场的新路。
2024年12月5日,中国石油吉林油田首个美元账户收到了印尼PT.Gemilang Buana Utama公司的美元外汇。
这不仅仅是吉林油田,也是中国石油首个CCUS国际创效项目收获的“第一桶金”。
一直“盯”着账户的吉林油田财务处、勘探开发研究院等相关负责人激动不已,立即将好消息广而告之。一时间,吉林油田上下一片欢腾。
CCUS技术领跑全国
冰湖腾鱼,享誉全国。
而在距离查干湖百余公里的吉林油田乾安大情字荒原上,正运行着全球21个大型CCUS项目中唯一的中国项目,且碳注入量领跑全国。这是吉林石油人一路“碳”寻的结晶。
放眼整个中国石油,吉林油田是非常典型的低渗透油田,传统注水开发采收率不到30%。老油田如何在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同时低碳减排,助力“双碳”战略目标实现?广大科研人员一直在苦苦寻找着一举两得的秘籍。
几经艰难探寻,早在上世纪90年代,吉林油田率先启动了CCUS-EOR全产业链技术攻关、应用试验项目。2003年,抽调精兵强将组建项目组,在调研国内及北美几乎所有CCUS-EOR现场的基础上,开始了一场将二氧化碳这个“温室杀手”变为“环保先锋”的彻底革命。
30多年来,吉林油田在没有成型经验可“拿来主义”的情况下,逐步摸索形成了陆相油藏CCUS-EOR全产业链配套技术,建成了我国首个、亚洲最大的全产业链、全流程CCUS-EOR示范项目。目前,该项目已发展成为我国二氧化碳集中式注入最早、工艺流程最全、HCPV数最大、驱油效果最好、二氧化碳埋存量最多的CCUS品牌项目。
习近平总书记在阿斯塔纳世博会参观中国石油CCUS技术时,曾给予“这一技术属于世界先进行列”的高度评价。
将目光转向国外
这样的“世界先进”,如何为世界做些更“先进”的事呢?吉林油田将目光从国内转向了国外。
早在2002年,中国石油就已进入印尼油气市场,曾先后获取过9个合同区块。2021年,中油国际印尼公司与印尼当地企业成功签署了佳步区块运营合同延期20年的协议。
该区块权益主要由4家股东构成,分别是中国石油30%、Petronas 20%、Pertamina 28%、GPI 22%。中油国际印尼公司连续5年的EOR项目计划总额为950万美元,在佳步区块延期时向印尼政府做出承诺,将加大提高采收率技术在该油田的推广应用。其中,二氧化碳驱可研和化学驱可研便是现阶段计划开展的项目,印尼政府负责监督实施整个项目运行。2023年12月,印尼PT. Gemilang Buana Utama公司收到该项目中标通知书。
吉林油田不仅在陆相沉积低渗透油藏二氧化碳驱油与封存方面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而且早已形成了技术、建设承包、方案设计、试验评价等各方面综合服务能力。伴随着CCUS项目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吉林油田迎来了跨出国门创效的机遇。
2024年6月21日,吉林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与印尼PT. Gemilang Buana Utama公司完成合同签订。合同期限为签订日至2025年12月31日,合同总金额72.4万美元,由印尼PT. Gemilang Buana Utama公司完成支付。
《印度尼西亚佳步区块Gemah油田二氧化碳驱可行性研究》项目是吉林油田首个CCUS国际项目,也是中国石油首次实现CCUS技术闯出国门进行创效,在国内CCUS整体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但“首个”就意味着开疆破土,就意味着几乎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就意味着哪怕一个美元账户的开立,都要付出了大量的沟通成本。
彼时,正值吉林油田打赢本质扭亏攻坚战、实现低碳转型发展的关键时刻。该项目的成功签订,无疑为士气高涨的吉林石油人再打了一针“强心剂”。
确保项目高效推进
作为项目承担主体,吉林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高度重视,锚定该项目的国际效应与经济效益,抽调覆盖勘探开发近20余名精兵强将组建了一体化技术攻关团队,明确目标,挂图作战,确保项目按时间节点推进。
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吉林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曾先后两次派李金龙、张华等专业技术人员赴印尼进行业务对接和现场考察。针对甲方各专项技术需求确定具体工作内容,制定科学研究方案,沟通项目试验过程中亟需厘清的样品取样运输、数模软件、PVT分析和封闭性标准等技术问题,拷贝完整的地震解释、静态地质模型、测井解释成果等资料。桩桩想得到,件件不敢怠慢。
在整个项目研究中,印尼Gemah油藏地质构造复杂,油气水关系认识难辨,平面和纵向上竟有45套油气水系统,且流体性质变化大,数值模拟研究及其后续方案预测难上加难。二氧化碳驱机理实验面临着复杂且严苛的高温、高矿化度、高含二氧化碳“三高”实验条件。印尼项目所有资料都是英文版本,需要大量的资料翻译和梳理,事务性工作基本是摸着石头过河,往往是按个葫芦又起个瓢。与此同时,印尼甲方提出了要加快实验进度、缩短实验周期情况的要求。
面对重重困难,广大科研人员加班加点、攻坚克难,技术升级、流程改造、自主维护实验设备等多措并举,保障实验顺利进行。其中,岩心驱替装置工作温度范围最高工作温度为150℃,而该项目油藏温度为132℃,已接近设备极限值。面对极端实验条件,攻关团队精益求精,小到近20余种的密封胶圈,大到七八十斤重的中间容器,耐心改进每一处流程,精心维护每一处配件,对整个实验过程精心把控,确保实验高效推进。同时,严谨求实,力保所有实验数据精准。实验仪器24小时运行不间断,每个计量等关键时刻,技术人员坚持跟踪在现场,记录实验过程,交流实验心得,提升实验水平。
全体参战人员排除万难,确保了项目高效推进。截至2024年年末,吉林油田CCUS印尼外闯创效项目相态、长岩心驱替、细管混相、流体分析四类实验同步开展,已顺利完成了Gemah油田油藏地质研究工作,提前3个月编制完成了技术报告;地层模拟油复配以及PVT测试结果通过了印尼确认,并得到了充分肯定。
捧着国际“第一桶金”带来的喜悦和力量,吉林油田下一步将着力开展二氧化碳驱相态实验、4D地应力模型和盖层封闭性研究、钻采投资概算等重点工作,并同步落实好后续合同款入账,走通CCUS国际项目全流程,走出中国石油CCUS闯进国际化市场新路。
责任编辑:陆晓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