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中国原油进口下降的转折,不仅标志着能源结构的迭代,而且预示着发展范式的升维。
2025年初春,国家统计局一组数据泛起微澜:2024年,中国原油进口量出现20年来首次下降,降至5.53亿吨。这缕看似温和的曲线,映射出了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与能源格局的深刻变革。
曾以“世界工厂”擎起全球产业链的中国,在烟囱林立的工业版图背后,是化石能源的巨量吞吐。2015年我国以原油进口3.34亿吨,登顶全球原油进口国以来,这个制造巨人的原油进口量持续攀升,不仅折射出了工业化进程的澎湃动能,而且刻写下发展模式转型的紧迫性。
近十年来,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高耗能产业被绿色、低碳、高科技产业取代。中国经济迈向了高质量发展阶段。2024年中国的经济答卷,给出了铿锵的回答: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34.9万亿元,5%的增速在逆风中托起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稳健航程。这看似寻常的万亿元级数据的实现,是经济发展逻辑的质变——单位GDP能耗较2015年累计下降26%,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破30%,数字经济的增长贡献率超过60%。
能耗下降的背后,是我国“双碳”目标写入国家根本大法、绿水青山成为政绩考核新标尺。中国大力推广清洁能源,新能源汽车、风电、太阳能、光伏等领域迅猛发展,原油替代效应加剧,原油依赖度降低。
我国能源体系的深层变革,催生了产业价值的化学裂变。当国家发展改革委淘汰落后炼化产能的铁腕政策落地时,这场“刮骨疗毒”式的产业升级,推动着原油从燃料向化工原料华丽转身。当“双碳”目标成为刚性约束时,传统能源唯有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价值重生。中国石化将30年炼化经验熔铸成氢能制备的工艺包;中国石油在“深地”领域实现了我国首口超万米科探井——深地塔科1井在地下10910米胜利完钻,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垂直深度井。
当前,全球面临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和中美贸易关系的复杂性。但从长远来看,中国原油市场将呈现出“稳量提质”的新特征。石油企业不再是简单的能源供应商,而是成为零碳技术的策源地、智慧能源系统的构建者。
中国人很讲实干,定下目标就会一步一个脚印去实现。
对世界而言,中国超大市场对全球贸易的能量还在不断释放。数字经济、绿色能源、先进制造业等领域的迅速崛起,将成为引领未来发展的关键力量。石油企业在传统能源与新能源深度融合中,要顺应趋势、抓住机遇,推动经济与能源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全球能源格局重塑中抢占更大的先机。
责任编辑:周志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