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首次推出的全国范围内采暖季年度合同转让交易,是天然气市场化改革的又一成果。
2024—2025年采暖季,中国石油天然气销售分公司通过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开展了两次全国范围内的采暖季年度合同转让交易。这是国内天然气行业首次推出的该类型交易,是中国石油注重发挥交易平台作用,积极践行天然气市场化改革,及时响应用户切实需要和提高客户服务水平的有力举措,为今后解决全国天然气资源供应不均衡的问题提供了借鉴。
三大因素催生
首次全国范围内采暖季年度天然气合同转让交易上线,背后原因主要有三。
一是由于气温偏暖,工业领域需求不旺,天然气需求不及预期,部分地区或部分用户存在合同气量高于需求量的情况,存在处理这部分过剩合同气量的需求。
二是资源供应较为宽松。首先,国产气稳定增长。2024年规上工业天然气产量246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2%。其次,进口天然气增长迅速。2024年进口天然气13169万吨(约合181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9.9%。再次,储气库可采气量增加。2024年入冬前,全国储气库工作气量达223亿立方米。
上述原因使得部分合同气量不足或合同气量价格较高的用户寻求低价天然气。以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的管道气交易数据为例。消费中心华北地区和资源地西北地区从进入采暖季开始,2024年11月的成交价格同比下降超1元/立方米,12月同比仍大幅下降,反映了资源供应宽松促使市场化资源价格下降;11月的成交量同比上涨超700%,12月恢复至正常水平,反映了部分用户通过采购低价的市场化气源置换了高价的其他气源。
三是合同气量灵活性不足,需要开发新产品释放偏差结算压力。天然气销售公司现有采暖季合同气量配置流程和条款适用于天然气消费稳定增长且呈现资源紧平衡的状况,考虑因素不全面。例如,合同签订时的计划量与实际用气量产生严重偏差时,合同量无法灵活调整,导致下游用户不得不采购高价的市场化气源,或对短提气量进行偏差结算,直接或间接抬高了下游用户的成本。根据2024年部分用户调研情况,已经有部分城燃用户因实际用气量低于合同量,偏差结算间接抬高了0.05元~0.2元/立方米的平均购气成本。因此,有必要引入合同气量转让交易,提高合同气量的灵活性。
细化交易规则
如果把签订采暖季年度天然气合同看作一级市场,那么合同转让就是二级市场。通过二级市场调整一级市场的供需偏差,能够更好地维护客户利益,提高合同气量的灵活性。为达成这一目的,交易规则的制定至关重要。
据查,此次交易的交易方式包括订单注册和订单转让。订单注册是由天然气销售公司发起,与天然气销售公司所属省公司签订了年度合同的管道气用户向各省公司报名,经天然气销售公司和各省公司综合各方面因素审核后,确定各用户可转让订单规模,采用挂牌交易模式单独与各个用户进行订单注册。订单转让是在订单注册完成后,用户之间通过竞价交易模式实现注册订单的转让。此次交易还包含月前交易和月内交易。月前可以根据对次月用气需求的预判对合同气量进行转让或买入,月内则可以根据实际用气需求对合同气量再次进行转让或买入。这也是首次引入月内转让交易。
交易区域涵盖29个省区市。其中,北方区域对应北京、辽宁、黑龙江、吉林、天津、河北、山西;东部区域对应上海、江苏、浙江、山东、河南、安徽;川渝区域对应四川、重庆;南方区域对应广东、湖北、湖南、江西、福建、云南、贵州、广西;西部区域对应新疆、青海、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
区域价差方面,规定天然气销售公司根据注册订单和订单交收所在区域平均基准门站价格差异计算区域价差,使各地区合同转让交易的最低结算价格比较接近。这既能避免低价地区向高价地区的资源倾销,保证优先满足存在用气缺口的地区,又能稳定合同气量价格,覆盖资源和管输成本,保证天然气销售公司的合理利润。
推进我国天然气市场化改革
短期来看,两次合同转让交易能够将超出预期的合同气量转让出去,避免进行偏差结算,降低用气成本,增强用户的黏性。从更深层次看,两次合同转让交易对推动我国天然气市场化改革意义更大。
首先,有利于优化天然气资源配置。一般来说,天然气销售公司在与客户签订采暖季合同时,就明确分月合同量、日合同量。由于多方面因素,实际运营中调整起来比较麻烦,也就是合同灵活性不足。合同转让交易的推出,提高了合同的灵活性。一方面,通过月前和月内合同气量转让,将实际用气量与最初计划量不一致的合同气量,在用户间进行二次分配。另一方面,合同气相比于市场化气价格一般更低。将低价的合同气量释放给有需求的用户,能够实现低价资源的有效利用。
其次,有利于降低区域内省市价差,促使形成区域价格。一方面,合同转让交易涵盖了天然气行业各地区的主要用户,但只限定了区域价差,放开了区域内、区域间和各省市用户的自由交易,而用户间合同气量实际价差在区域价差水平上下波动,使得资源从低价省市流向高价省市,在区域内交易可能表现更为明显,能够有效降低区域内的省市价差。另一方面,不同于传统基于省门站价和上浮比例确定的合同价格,订单转让的合同价格基于区域价差和订单面值形成,订单面值由线上竞价交易形成,区域价差根据注册订单和订单交收所在区域平均基准门站价格差异计算。这种基于区域价差和市场化交易价格的定价模式能够弱化省门站价对天然气定价的影响,促使形成区域价格。
再次,有力促进天然气市场化改革。合同转让交易,本质是一种市场化的交易行为。一方面,在传统的“用户报需求,天然气销售公司统筹配置资源”的合同气量配置模式下,引入了用户间的二次资源配置;另一方面,在传统的“天然气销售公司制定价格政策,省公司与用户协商”的合同气量定价模式下,引入了用户间的市场化竞价。合同转让交易这一市场化机制,能够提高天然气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促进天然气市场化改革,助力行业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陆晓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