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人物
【人物】开动“全国首套”,他如何跨越鸿沟?
2025年04月17日 09:56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赵凤莉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广东石化胡军印带领团队迎难而上,只争朝夕,助力全国首套石油焦制氢装置成功建设运行。

 

  勇于尝试,即使前路未知;

  敢于挑战,只因心中有光;

  精于创新,不断超越自我。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近几年吸引了煤化工和炼化行业近万名精英。他们背井离乡来到这里,投身到中国石油广东石化的建设和发展大潮中。胡军印,就是其中的一个。

  河南南阳人、曾梦想进入医药专业的胡军印,高考后阴差阳错走进了内蒙古科技大学煤化工专业。西北大学研究生毕业后至今,他一直专注于煤化工领域。

  2018年底,被誉为世界级“超级炼化航母”的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重新启动。次年,胡军印作为煤化工专业人才被引进广东石化,担任石油焦制氢装置党支部书记、经理。

  逐梦新篇,艰难重重。胡军印凭借坚持和努力,带领团队跨越了一道道鸿沟,点亮了石油焦这个“黑焦之灯”,让中国石油书写了全国首套石油焦制氢装置的最优纪录。

  勇于尝试,即使前路未知

  2019年10月,胡军印来到广东石化,牵头负责石油焦制氢装置的全面建设、开工和运行工作。当年12月,土建工程开工。

  初来乍到的胡军印,还没有适应当地潮湿闷热的环境和气候,就全身心投入到了建设工作中。在被石油铁军战天斗地的气势所震撼的同时,超出预期的装置建设难度,给他来了个“下马威”。

  石油焦制氢装置,在所有装置中占地面积最大、设备安装和检测数量最多、混凝土施工任务最重。虽然项目总包和分包单位是中国石油化建行业的主力公司,但庞大的土建工程体量和多个大型混凝土框架带来的深基坑、高支模等极高的施工难度和现场施工各类物资、施工力量、煤化工行业施工经验明显不足,导致项目整体进度滞后,施工单位开工之前的信心满满受到了极大的打击。

  开弓没有回头箭!胡军印坚持每天跟总包和分包单位一起核对施工进度和资源保障分配,组织部门管理人员全员现场巡查监督计划和安全措施落实情况,保证了项目建设的有序推进,守住了各项建设节点。

  “最终,石油焦制氢装置在全公司实现了第一个开展大型设备安装、第一个开展配管预制和安装、第一个完成管道吹扫和冲洗工作,为项目的建成中交奠定了坚实基础。”胡军印说。

  俗话说,一心不可二用。胡军印却是一心多用、一肩多担。他除了负责施工进度、资源保障和解决各种难题,还提前谋划好石油焦制氢装置开工投产后稳定运行的一系列工作。“毕竟,这是国内第一套纯石油焦制氢装置。”他想。在项目建设时期,他反复查找资料,多次与设计院、专利商研讨。

  作为中国石油首套和全国首套采用100%石油焦原料制氢工艺的装置,广东石化石油焦制氢装置的建设和运行在国内没有可借鉴的经验。他们就想方设法了解国外企业同类装置的相关情况。

  正当胡军印觉得千头万绪、无从发力时,一家环保企业拿着国外同类装置的灰渣样和灰渣分析数据找到了他。看到数据,胡军印与团队昼夜讨论和分析。终于,他心里有了谱,更加坚定了自己要带领团队开创出一条石油焦制氢路线的决心。

  建设期那两年,团队抗疫情、抢工期、战湿毒、斗台风,闯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面对新冠疫情反复冲击造成施工进度落后的情况,他带领部门技术骨干与设计人员与时间赛跑,短短12天就完成了7个主项共9个单元的3D模型审查工作。

  广东夏季,暴雨和台风说来就来。大雨天无法施工。胡军印组织管理人员跟总包单位一起梳理施工的关键路径和物资、人力计划,为复工后第一时间部署作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活动板房是办公室,两把椅子是床。建设时期,他早出晚归、披星戴月是常态,“5+2”“白加黑”更是再平常不过。他用瘦弱的身躯扛起了坚实的重任,像一棵遮风挡雨的榜样之树。

  敢于挑战,只因心中有光

  风雨多经志弥坚,关山初度路犹长。

  石油焦制氢装置建设初战告捷,看着装置拔地而起的那一刻,胡军印感觉自豪且兴奋。“关山虽已过,后面的路还很长。这不是终点,而是起点、难点。”他说。

  自从来到广东石化,胡军印始终扛着一种压力。装置建成试车后期,在气体分离装置管道开始装填吸附剂时,装置技术人员和专利商发现虽然有氮气保护,但由于广东夏季阴雨天气多、空气湿度大导致塔内壁大面积浮锈。专利商要求必须对吸附塔内壁进行除锈,合格后再装剂。吸附塔直径3米、内部空高10米。如果按照常规的内部搭架子进行人工除锈,每个吸附塔至少需要两天时间。

  那时正值广东8月最闷热的时候,考虑到由此带来的施工降效和安全问题,即便3台塔同时施工,12台塔至少需要15~20天。但试车计划留给胡军印的时间,只有6天!

  胡军印不急不躁,迎难而上。他带领技术人员和专利商反复对现场进行检查,组织施工单位、监理、专利商等多方反复讨论施工方案,最终决定采用细钢管引工厂空气对吸附塔内壁进行吹扫,同时用引风机将塔内吹落的浮锈和污浊锈气抽出进行布袋除尘。最终,他们仅用5天时间就完成了12台吸附塔的除锈工作,不仅大大节约了工期、提高了效率,而且安全环保,除锈质量完全满足专利商的要求。气体分离装置吸附塔装剂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石油焦制氢装置掺焦比例达到30%,曾是业内长期跨不过去的一道坎。气化炉掺焦运行周期30天,是一条难以逾越的技术鸿沟。石油焦具有热值高、灰熔点高、灰分低、反应性差的特性。随着料浆中掺焦比提升,气化炉内物料反应性逐渐变差、系统水质逐渐恶化,黑水中细灰含量快速增加,最终会导致灰水处理系统运行工况恶化、灰浆管道堵塞严重。诸多问题,让企业在掺焦尝试的过程中频频“折戟沉沙”。

  石油焦制氢装置能否顺利开工投产、能否确保系统稳定运行、能否提高掺焦比、能否延长装置运行周期……一个个“能否”,不断困扰着胡军印、考验着他和团队成员。

  “作为一名党员,重担要能挑得起、难事要拿得下。”胡军印下定了决心。他带领团队成员坚持守正创新,针对石油焦的特性反复分析气化炉运行状态参数,与专利商多次沟通讨论,采用调整掺烧煤种和料浆参数大幅提升氧煤比、创新灰浆全循环流程等诸多措施,先后攻克了烧嘴大法兰超温、碳转化率低、灰水酸性高、灰浆管道堵塞等一系列难题。

  他们创造性地实施了“顺投”运行模式,显著降低了气化炉倒切成本、提高了系统运行质量,全年减少4800个检修人工时、降低气化炉检维修费用700余万元。最终,他们不仅打通了困扰装置长周期稳定运行的痛点和堵点,而且创下了掺焦比例85%、气化炉单炉运行周期超80天、检修周期达130天的国内同行业最好纪录。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胡军印先后被评为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2023年当选中国工会十八大代表。

  精于创新,不断超越自我

  2023年10月,广东石化以胡军印名字命名了首个“劳模创新工作室”。对胡军印来说,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石油焦制氢装置运行期间,废水预处理装置长期无法正常稳定运行的难题又摆在了胡军印的面前。

  由于石油焦制氢装置废水硬度高、氨氮含量高,必须经过废水预处理才能达到污水处理场的接收标准。石油焦制氢装置配套的废水处理单元在国内仅有两套,没有可借鉴的成熟经验。而废水预处理装置存在出汽提塔运行周期短、进料预热器结垢严重等一系列问题,制约了系统的稳定运行。

  2023年底,胡军印带领工作室成员对设备频繁结垢的问题进行技术攻关。他们组织了由专利商、设计院及塔内件厂家组成的专家团队进行了现场勘查和数据采集与分析,发现了导致装置频繁结垢的主要原因:汽提塔塔盘设计不合理、废水预热器管程进出口温差大易结垢等。

  汽提塔塔盘和废水预热器列管结垢,成为了首要根除的障碍。大家经过反复分析与实验验证,采取了将塔盘孔径由原有的13mm扩大至20mm、预热器列管布局优化等措施。改造后,塔盘抗堵性大大提升了,预热器结垢情况大幅改善。仅此一项,就把汽提塔稳定运行周期由原来的20天延长到了30天以上。

  为从根本上解决废水中钙镁硬度饱和、温度剧烈变化时极易出现结垢的问题,攻关团队集思广益,创造性地将石油焦制氢装置另一股无硬度甲醇废水引入,混合后的废水中可溶盐含量明显降低。他们还向废水中加入缓蚀阻垢剂,对废水预热器上游流程进行优化改造。双措并举,效果显著,大幅延长了废水预热器的运行周期。

  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创新工作室成功开创了气化废水除硬、除氨氮的新思路新技术,不仅为公司带来了可观的效益,而且为国内同类装置优化改造、生产运行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彰显了广东石化的社会责任与全面建设绿色、智能、效益型世界一流炼化企业的决心。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源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作为创新工作室的牵头人,如今的胡军印迎来了新任务:从煤化工领域跨越到炼化领域,为炼化领域节能减排、创新创效再立新功。

  责任编辑:郑 丹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