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金陵石化马运乐秉持“细心认真有责任心”的信条,带领班组为装置平稳运行护航。
马运乐,是金陵石化炼油二部七工区的一名技师班长。进入金陵石化工作踏入S-Zorb装置的那一刻起,他便将“细心认真有责任心”的信条深植于心。
13年来,他始终如一,对待每一次巡检、每一个操作都如同第一次上岗那样小心翼翼,对装置的每一个关键部件、每一个工艺参数都了如指掌。
13年来,他记录的工作笔记就有厚厚的30余本。密密麻麻的字迹不仅记录着生产流程和技术要点,而且是他不断探索、不断成长的见证。
在2024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催化汽油吸附脱硫装置操作工竞赛中,他代表金陵石化从全国参加决赛的75名选手中脱颖而出,获得个人金奖。
勤学苦练出佳绩
“师傅,闭锁料斗程控阀内漏通过哪些现象能够判断出来?发现内漏后,应该怎么处理?”
“闭锁料斗是装置吸附剂实现高压临氢环境和低压临氧环境转换的核心设备。31个程控阀全是球型阀,吸附剂颗粒比较细小且硬度大。闭锁料斗连续运转,实现吸附剂的循环再生。程控球阀开关频繁,长时间使用后会出现阀芯磨损,导致程控阀内漏,出现窜压、吸附剂流动异常等现象,因此需要对内漏程控阀进行更换。更换时,首先需要工艺处理合格,将闭锁料斗处于安全状态……”
马运乐和师傅吕金龙一问一答。
吕金龙继续发问:“正常31个程控阀自动控制,你回答一下故障状态下该如何手动操作?闭锁料斗处于什么工况算是安全状态……”
在马运乐的职业生涯中,学习和实践始终是他最坚实的后盾。他深知,要想把工作干好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短板。
刚参加工作时,面对复杂的装置和烦琐的操作流程,他曾感到迷茫和困惑。这份迷茫和困惑,激发了他求知的欲望。于是,他积极主动向吕金龙请教,每次都是“打破砂锅问到底”。从最基础的工艺原理、设备操作到异常生产状况的处置,他解开了一个又一个的疑问。
在操作现场,他经常被师傅问得哑口无言。但他从不气馁,而是将每一次提问都视为成长的机会。他也经常和师傅讲自己对装置的理解以及面对不同问题时能想到的解决方法。吕金龙也看出了他的潜力和毅力,每次都为他耐心地答疑解惑。
师傅的悉心教导加上自己的不懈努力,马运乐逐渐从一名青涩的外操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内操,现在成为了一名技师班长。
在2024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催化汽油吸附脱硫装置操作工竞赛中,经过一场场激烈的角逐,马运乐展现出了卓越的技能水平和沉稳的心理素质,凭借扎实的基本功、丰富的实操经验和出色的应变能力获得了个人金奖。
全国大赛夺金,是有迹可循的。
平时,马运乐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各种培训和技能竞赛。2022年,在公司第七届职工岗位技能竞赛中,他凭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卓越的操作技能,以HSE知识竞赛满分、应知94.5分、应会94分、仿真模拟竞赛成绩89.5以及专业答辩综合排名第一的优异成绩荣获催化汽油吸附脱硫装置操作工技能竞赛第一名,并荣获当年年度金陵石化“技术能手”“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这些荣誉,不仅是对他个人能力的肯定,更是对他多年来辛勤付出的最好回报。
“这次获奖离不开公司的支持以及我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和实操仿真,在实干中积累,持续提升竞技水平。人力资源、教培中心、大师工作室统筹安排备赛,协调解决困难,悉心帮助、鼓励和指导,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备赛环境。我在赛前充分准备、在比赛中沉着应对,才能竞出水平。”马运乐介绍着他和团队的获奖妙招,话语中充满了对公司的感激。
担当实干攻难关
“马班长在哪儿?”
“他在装置现场。”
每当问起马运乐在哪儿,通常会得到这样的回答。在同事们眼里,他不仅技术能力过硬,而且总有一身使不完的劲儿。
2024年8月,S-Zorb装置检修,时间紧迫,任务艰巨。马运乐带领班组主动承担起反应系统的相关工作。反应系统流程复杂,管线众多,从停工时的卸剂、退油、氮气置换到开工时的分阶段气密、升温装剂等,每项任务都很棘手。为此,他合理安排工作任务,带领班组成员不畏酷暑、日夜奋战。
遇到难题时,他从不退缩,总是第一时间与同事们交流沟通,分享自己的见解与经验。在他的带动下,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最终克服了重重困难,提前完成了各项任务,确保了装置顺利重启。
“班长,再生器下料出现了堵塞,需要对下料管线进行反吹。”一天夜班,对讲机里,内操焦急地向他汇报。马运乐仔细观察DCS(分布式控制系统)后,发现再生下料线压差逐渐走低,再生器料位持续走高,下料线出现了堵塞,于是安排外操对下料管线进行反吹疏通。经过处理,再生下料恢复正常。
数十分钟后,下料线再次出现堵塞。马运乐又带领外操将下料管线及后路吸附剂输送线逐一疏通。但是,处理后正常运行情况只能短暂维持,堵塞问题仍有反复。于是,他重新返回中控室对再生运转情况反复排查,发现再生系统在此期间操作并未进行调整,再生温度却出现了明显的降低,再生器顶部压控阀开度逐渐增大。这是怎么回事呢?他想到可能是再生器内取热盘管出现内漏引起吸附剂部分结块,堵塞下料管线。经现场仔细排查试漏,他最终找到了泄漏的盘管,于是立即将此盘管停运,出入口阀门用盲板隔离。
问题解决后,他针对内取热盘管内漏认真分析原因,向车间提出了控制每根盘管取热水最小用量、用再生料位控制温度的建议。
马运乐坚信,只有不断技术创新,不断攻坚克难,自身的技能才能不断提高,才能为企业做出更多的贡献。工作至今,他提出了许多合理化建议,其中30余项获得公司奖励,切实解决了一个个生产难题。
严谨细致保安全
安全永远第一。马运乐时刻牢记“在岗一分钟,安全六十秒”的座右铭,将安全生产视为自己的天职。
每次工区应急预案演练,他都积极参加。他坚持三步走:演练前,剖析预案细节,标出注意事项;随后组织班组深入研讨,各抒己见,完善方案细节;演练中,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从人员站位到设备的操作步骤,严格把关,确保万无一失。正是这份认真负责的态度,让他多次发现并成功处置了安全隐患,确保了装置的安全生产。
一次日常巡检,马运乐隐约听到细微的“呲呲”声。他立即警惕起来,对现场进行了细致的排查。在复杂的管线和噪声中,他凭借细致入微的观察力,最终在难以发现的松动氢气线两块保温板中找到了声音源头。由于发现及时并处置得当,避免了氢气泄漏的进一步扩大。
2022年7月,马运乐在巡检中发现2号S-Zorb装置稳定区域热产物气液分离罐一处法兰发生泄漏,现场喷出了高温油气和氢气。面对这一紧急情况,他没有慌张而是撤离至安全位置,用对讲机联系操作室,指挥内操进行降压、降量操作调整,同时带领外操现场接蒸汽皮条,对泄漏位置进行蒸汽保护,并将现场情况向上级紧急汇报。
经过快速处理,现场泄漏点很快完成堵漏,成功避免了一起高危事故的发生,确保了装置的安全生产。
作为一名技师班长,马运乐不仅自身技术过硬,而且积极做好“传帮带”。他深知,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将整个团队带动起来形成合力,才能推动工作不断进步。他毫无保留地向徒弟传授知识,言传身教,带领徒弟进行现场实操训练。当徒弟遇到问题或者在工作中遭遇挫折时,他会像知心大哥一样开导他们,为他们解开心结,激励他们越挫越勇。
在他的悉心教导下,最年轻的徒弟张锦洲成长为运行部第一位“00后”内操,挑起了班组的大梁。“师傅始终陪着我,给我讲解技术规程。在现场,他手把手地教我掌握装置操作的重点和难点,传授给我很多宝贵的知识和经验。我非常感谢他。”提起师傅,张锦洲满是感谢。徒弟的感激之情,不仅是对马运乐个人付出的肯定,而且是对他“传帮带”工作成效的最好证明。
成绩代表过去,未来仍须努力。面对荣誉和掌声,马运乐并没有停下脚步。他懂得,一名石化工人的职责就是确保装置的安全稳定运行,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我将继续坚持‘细心认真有责任心’的信条,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应急处理能力。”马运乐说,“今后,我将继续带领大家做好技能分析进班组、小异常细分析、预案演练与桌面推演等工作,不断提高岗位履职能力,保障装置生产安稳高效,为公司的增产增效而奋斗。”
责任编辑:郑 丹